-
公开(公告)号:CN111303333B
公开(公告)日:2022-03-08
申请号:CN201811510724.5
申请日:2018-12-11
Applicant: 万华化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万华化学(宁波)有限公司
IPC: C08F220/14 , C08F220/18 , C08F220/06 , C08F220/40 , C09D133/1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丙烯酸聚合物乳液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通过分阶段乳液聚合工艺,设计一种独特的分子结构,使其具备互穿网络形态。第一阶段聚合含有大量亲水的丙烯酸酯混合单体,之后聚合第二阶段疏水混合单体,通过表面活性剂进行稳定化。中和剂进行中和时,由于离子化后的水合作用,部分第一阶段聚合物会穿插在整个聚合物颗粒内,部分会迁移到乳胶粒子表面,形成互穿网络结构。这种特殊的聚合物结构赋予聚合物乳液优异的快干性和润湿性。
-
公开(公告)号:CN109749001A
公开(公告)日:2019-05-14
申请号:CN201711090828.0
申请日:2017-11-08
Applicant: 万华化学(宁波)有限公司 , 万华化学(广东)有限公司 , 万华化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IPC: C08F220/14 , C08F220/18 , C08F220/06 , C08F220/34 , C08F2/26 , C09D133/1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含阳离子单体的阴离子丙烯酸乳液及其制备方法,以所述乳液干重为基准,由包括以下组分的单体制得:丙烯酸酯类单体80-99wt%,功能单体酸0.1-10wt%,阳离子单体0.1-10wt%,乳化剂0.1-5wt%。采用分步的乳液聚合法,先聚合含功能单体酸的预乳化液,接着用中和剂中和,然后再聚合含阳离子单体的预乳化液,这种制备方法可以在正常的阴离子丙烯酸乳液的生产设备上进行而不需要额外的设备。这种阴离子丙烯酸乳液由于引入含氨基基团的阳离子单体,其配制的水性木器封闭底漆具有优异的单宁酸封闭性能,并且克服了阳离子丙烯酸乳液在配制底漆时的原料选择的限制和施工的不便。
-
公开(公告)号:CN112538301B
公开(公告)日:2022-11-08
申请号:CN201910896966.0
申请日:2019-09-23
Applicant: 万华化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万华化学(宁波)有限公司 , 万华化学(广东)有限公司
IPC: C09D151/00 , C09D103/04 , C08B31/00 , C08F265/06 , C08F220/14 , C08F212/0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丙烯酸酯树脂乳液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所述乳液的制备原料包含己内酯改性淀粉0.5%‑5%,(甲基)丙烯酸烷基酯15%‑55%,乙烯基单体0‑25%,羧基单体0.1%‑5%,基于乳液重量。己内酯改性淀粉能提高丙烯酸酯乳液的过程稳定性。利用所述乳液制备的涂料,具有较好的机械稳定性和冻融稳定性,其漆膜具有优异的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同时淀粉的引入能降低涂料的成本,在外墙建筑涂料中的弹性涂料、真石漆等中具有很好的应用。
-
公开(公告)号:CN112538301A
公开(公告)日:2021-03-23
申请号:CN201910896966.0
申请日:2019-09-23
Applicant: 万华化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万华化学(宁波)有限公司 , 万华化学(广东)有限公司
IPC: C09D151/00 , C09D103/04 , C08B31/00 , C08F265/06 , C08F220/14 , C08F212/0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丙烯酸酯树脂乳液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所述乳液的制备原料包含己内酯改性淀粉0.5%‑5%,(甲基)丙烯酸烷基酯15%‑55%,乙烯基单体0‑25%,羧基单体0.1%‑5%,基于乳液重量。己内酯改性淀粉能提高丙烯酸酯乳液的过程稳定性。利用所述乳液制备的涂料,具有较好的机械稳定性和冻融稳定性,其漆膜具有优异的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同时淀粉的引入能降低涂料的成本,在外墙建筑涂料中的弹性涂料、真石漆等中具有很好的应用。
-
公开(公告)号:CN109749001B
公开(公告)日:2021-02-02
申请号:CN201711090828.0
申请日:2017-11-08
Applicant: 万华化学(宁波)有限公司 , 万华化学(广东)有限公司 , 万华化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IPC: C08F220/14 , C08F220/18 , C08F220/06 , C08F220/34 , C08F2/26 , C09D133/1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含阳离子单体的阴离子丙烯酸乳液及其制备方法,以所述乳液干重为基准,由包括以下组分的单体制得:丙烯酸酯类单体80‑99wt%,功能单体酸0.1‑10wt%,阳离子单体0.1‑10wt%,乳化剂0.1‑5wt%。采用分步的乳液聚合法,先聚合含功能单体酸的预乳化液,接着用中和剂中和,然后再聚合含阳离子单体的预乳化液,这种制备方法可以在正常的阴离子丙烯酸乳液的生产设备上进行而不需要额外的设备。这种阴离子丙烯酸乳液由于引入含氨基基团的阳离子单体,其配制的水性木器封闭底漆具有优异的单宁酸封闭性能,并且克服了阳离子丙烯酸乳液在配制底漆时的原料选择的限制和施工的不便。
-
公开(公告)号:CN111303333A
公开(公告)日:2020-06-19
申请号:CN201811510724.5
申请日:2018-12-11
Applicant: 万华化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万华化学(宁波)有限公司 , 上海万华科聚化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IPC: C08F220/14 , C08F220/18 , C08F220/06 , C08F220/40 , C09D133/1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丙烯酸聚合物乳液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通过分阶段乳液聚合工艺,设计一种独特的分子结构,使其具备互穿网络形态。第一阶段聚合含有大量亲水的丙烯酸酯混合单体,之后聚合第二阶段疏水混合单体,通过表面活性剂进行稳定化。中和剂进行中和时,由于离子化后的水合作用,部分第一阶段聚合物会穿插在整个聚合物颗粒内,部分会迁移到乳胶粒子表面,形成互穿网络结构。这种特殊的聚合物结构赋予聚合物乳液优异的快干性和润湿性。
-
公开(公告)号:CN116036878B
公开(公告)日:2024-12-03
申请号:CN202310000444.4
申请日:2023-01-03
Applicant: 万华化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大通量抗污染反渗透膜及其制备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含氨基和羧基的茚类化合物和2‑萘甲酰氯,分别加入到含间苯二胺的水溶液和含均苯三甲酰氯的有机相中,搅拌均匀得到水相溶液和油相溶液;2)将聚砜基膜分别与水相和油相溶液接触,发生界面聚合反应生成改性聚酰胺分离层,得到基础反渗透膜;3)将基础反渗透膜浸入次氯酸钠水槽进行后处理,保湿处理并烘干得到大通量抗污染反渗透膜。本发明引入含氨基和羧基的茚类化合物和2萘甲酰氯,与水相中的胺单体和油相中酰氯单体进行交互聚合反应,得到互锁结构且表面有特殊官能团修饰的改性聚酰胺分离层,赋予反渗透膜优异的抗污染性能,同时具备较高的水通量和脱盐率。
-
公开(公告)号:CN115672033B
公开(公告)日:2024-11-12
申请号:CN202211361827.6
申请日:2022-11-02
Applicant: 万华化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抗污染、耐氧化反渗透膜及其制备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聚砜基膜分别与多官能胺的水相溶液和多官能酰氯的油相溶液接触,发生界面聚合反应形成聚酰胺分离层,得到基础反渗透膜;2)将包含2‑(2,3‑环氧基丙基硫代)噻吩和二缩水甘油醚的聚合物的乙醇A溶液,和包含3,4‑二氨基‑正‑(3‑三氟甲基‑苯基)‑苯磺酰胺的乙醇B溶液混合后涂布于基础反渗透膜表面,烘干。改性的交联涂层赋予反渗透膜优异的抗污染和耐氧化性能,同时具备高的水通量。本发明可制备兼具高抗污染、耐氧化性能和大通量的反渗透膜并应用于水处理中,进一步提高处理效率,降低运维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17679976A
公开(公告)日:2024-03-12
申请号:CN202311744450.7
申请日:2023-12-19
Applicant: 万华化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脱盐率稳定的反渗透膜的制备方法。所述方法包含如下步骤:将间苯二胺和水混合配制水相溶液,将基膜浸渍其中,除去基膜表面的水相;将均苯三甲酰氯溶于有机相溶剂配制油相溶液,将基膜置于其中进行界面聚合反应,干燥、清洗,得到反渗透膜湿膜;将保孔剂与水混合得到保孔剂水溶液,将反渗透膜湿膜浸渍其中,干燥,得到目标反渗透干膜片。该方法制备的反渗透膜经过6个月的储存,脱盐率变化率小于0.2%。
-
公开(公告)号:CN119565382A
公开(公告)日:2025-03-07
申请号:CN202411746083.9
申请日:2024-12-02
Applicant: 万华化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反渗透膜的清洗方法和由此制备的反渗透膜。所述清洗方法包括将反渗透膜的初生态膜依次浸入含咪唑类活化剂的水溶液、纯水、甘油水溶液中进行清洗的步骤;所述含咪唑类活化剂的水溶液中,含咪唑类活化剂选自咪唑、N‑甲基咪唑、2‑甲基咪唑、4‑甲基咪唑、N‑乙基咪唑、N‑乙烯基咪唑中的一种或多种。本发明在降低膜内残留多胺单体的同时,显著提升了反渗透膜的膜片性能,相较于现有的脱除残留多胺方法,具有突出的应用优势。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