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1423578B
公开(公告)日:2010-10-13
申请号:CN200810173088.1
申请日:2003-12-26
Applicant: 三井化学株式会社
IPC: C08F210/06 , C08F4/659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08F210/06 , C08F4/65927 , C08L23/142 , Y10S428/91 , Y10S526/943 , Y10T428/1328 , Y10T428/31909 , Y10T428/31913 , Y10T428/31938 , C08L2666/06 , C08F210/08 , C08F2500/15 , C08F2500/03 , C08F2500/17 , C08F2500/2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丙烯共聚物,聚丙烯组合物及其用途,过渡金属化合物和烯烃聚合催化剂。具体地,本发明提供一种丙烯弹性体,该弹性体包含50至85mol%源自丙烯的单元、5至25mol%源自1-丁烯的单元和10至25mol%源自乙烯的单元,并且丙烯含量与乙烯含量的摩尔比为89/11至70/30,拉伸模量根据JIS6301测量为不大于40Mpa。本发明的丙烯弹性体能够显示出很高的透明度、优异的柔性以及与丙烯良好的相容性。
-
公开(公告)号:CN101434668A
公开(公告)日:2009-05-20
申请号:CN200810166536.5
申请日:2000-10-05
Applicant: 三井化学株式会社
IPC: C08F10/00 , C08F110/00 , C08F210/00 , C08F4/6592 , C07F17/00
Abstract: 公开了一种聚烯烃,包括50-100摩尔%重复单元(U1)和50-0摩尔%重复单元(U2),所述重复单元(U1)来自一种选自具有3-8个碳原子的α-烯烃的α-烯烃;所述重复单元(U2)来自至少一种选自具有2-20个碳原子除重复单元(U1)以外的 α-烯烃的烯烃,该聚烯烃具有下列性能:(i)2,1-插入的比例和1,3-插入的比例各自不超过 0.2%;(ii)用凝胶渗透色谱法测得的分子量分布(Mw/Mn)为1-3;(iii)癸烷可溶性组分的量不超过2重量%。
-
公开(公告)号:CN1261463C
公开(公告)日:2006-06-28
申请号:CN200310103079.2
申请日:2003-10-30
Applicant: 三井化学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07F17/00 , C08F4/65908 , C08F4/65912 , C08F10/00 , C08F110/02 , C08F110/06 , C08F110/14 , C08F210/16 , C08F4/65927 , C08F2500/02 , C08F2500/03 , C08F2500/17 , C08F2500/08 , C08F210/0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低分子量链烯烃(共)聚合物的制造方法以及适用作链烯烃聚合用催化剂成份的新型第4族过渡金属化合物,该方法是在包括选自(A)用下述通式(1)表示的第4族过渡金属化合物和(B)(B-1)有机金属化合物、(B-2)有机铝化合物、(B-3)有机铝氧化物、(B-4)与上述第4族过渡金属化合物(A)反应形成离子对的化合物中的至少一种化合物的链烯烃聚合用催化剂的存在下,通过链烯烃的聚合或共聚,以高生产率制造分子量分布窄的低分子量链烯烃(共)聚合物,其中,R为氢、烃基、含硅基,M是Ti、Zr或Hf,Y是第14族原子,Q为卤素、烃基、中性、共轭或非共轭二烯烃、阴离子配位基和可通过孤对电子配位的中性配位基,n=2~4,j:1~4。
-
公开(公告)号:CN1200034C
公开(公告)日:2005-05-04
申请号:CN02800709.3
申请日:2002-03-08
Applicant: 三井化学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08L53/00 , C08F110/06 , C08L23/12 , C08L23/16 , C08L53/025 , C08L2666/04 , C08L2666/02 , C08L2666/24 , C08F2500/03 , C08F2500/12
Abstract: 一种包含聚丙烯树脂组合物的汽车部件,所述聚丙烯树脂组合物包括特定比例的丙烯均聚物(A1)、弹性体(B)和无机填料(C),或包括包括丙烯嵌段共聚物(A2)和无机填料(C)以及任选的弹性体(B)。丙烯均聚物(A1)或丙烯嵌段共聚物(A2)的丙烯均聚物链段具有20-300克/10分钟的MFR(230℃),由13C-NMR谱测定的来自丙烯单体的2,1-插入或1,3-插入的位置不规则单元相对于全部丙烯结构单元的比例各自小于或等于0.2%,由凝胶渗透色谱法(GPC)测定的Mw/Mn为1-3。本发明能提供具有优良的刚性和耐冲击性综合性能的汽车部件(包括注塑制品),其流痕可能性较小,即使发生流痕也不明显,并能在成形制品表面实现优良的压纹转移,具有优良的外观。用于本发明的聚丙烯树脂组合物具有上述配方,能缩短增塑所需时间,从而缩短制造注塑制品的成形周期,因此,这种聚丙烯树脂组合物能有效地制造具有上述效果的注塑汽车部件。
-
公开(公告)号:CN1166702C
公开(公告)日:2004-09-15
申请号:CN99106364.3
申请日:1994-06-07
Applicant: 三井化学株式会社
Inventor: 福冈大典 , 田代孝司 , 川合浩二 , 齐藤纯治 , 上田孝 , 木曾佳久 , 水野章 , 川崎雅昭 , 伊藤雅章 , 伊牟田淳一 , 藤田昭典 , 二田原正利 , 吉田昌靖 , 桥本干夫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08F210/16 , C07C45/46 , C07C49/67 , C07C49/697 , C07F17/00 , C08F4/61912 , C08F4/61927 , C08F4/65908 , C08F4/65912 , C08F4/65916 , C08F4/65927 , C08F10/00 , C08F10/06 , C08F110/06 , C08F210/06 , Y10S526/904 , Y10S526/943 , C08F4/63927 , C08F2500/17 , C08F2500/03 , C08F2500/26 , C08F2500/15 , C08F210/14 , C08F210/0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丙烯均聚物、丙烯共聚物及丙烯弹性体,所述丙烯均聚物、丙烯共聚物及丙烯弹性体的丙烯单元之链之三单元立构规正度高;基于丙烯单体的2,1-插入的反相插入单元的比例在特定范围内;特性粘度(135℃,十氢萘)在特定范围内。
-
公开(公告)号:CN101010350B
公开(公告)日:2013-01-02
申请号:CN200580029115.2
申请日:2005-08-29
Applicant: 三井化学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08F10/00 , C08F4/65912 , C08F4/65916 , C08F10/06 , C08F110/06 , C08F210/06 , Y10S526/943 , C08F4/65927 , C08F2/02 , C08F2500/17 , C08F2500/03 , C08F210/16 , C08F210/0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丙烯系聚合物的制造方法,在包括下述(A)和(B)的烯烃聚合用催化剂的存在下,使丙烯与选自α-烯烃和多烯的至少一种单体进行聚合,能够高效制造表现出高立规性(等规性)、高位置选择性的高分子量丙烯系聚合物。其中,(A)用权利要求所述的通式[I]表示的交联茂金属化合物(二苯基亚甲基(3-叔丁基-5-乙基环戊二烯基)(芴基)二氯化锆);和(B)选自(b-1)有机铝氧化合物、(b-2)与上述交联茂金属化合物(A)反应形成离子对的化合物、和(b-3)有机铝化合物中的至少一种以上的化合物。
-
公开(公告)号:CN101440179B
公开(公告)日:2011-09-21
申请号:CN200810173086.2
申请日:2003-12-26
Applicant: 三井化学株式会社
IPC: C08L23/10 , C08F210/06 , C08F4/6592 , C08L23/16 , C08L23/08 , C08L23/1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08F210/06 , C08F4/65927 , C08L23/142 , Y10S428/91 , Y10S526/943 , Y10T428/1328 , Y10T428/31909 , Y10T428/31913 , Y10T428/31938 , C08L2666/06 , C08F210/08 , C08F2500/15 , C08F2500/03 , C08F2500/17 , C08F2500/2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具有优异的柔性、耐冲击性、耐热性和低温热封性的丙烯/1-丁烯无规共聚物;含有该共聚物的聚丙烯组合物;由该组合物制成的片材和(拉伸)薄膜以及包括以上组合物层的复合薄膜。更具体地,本发明涉及一种聚烯烃树脂组合物。该组合物包括100重量份的丙烯聚合物和不少于10重量份选自可通过茂金属催化剂而得到的弹性体的至少一种弹性体。本发明还提供用作烯烃聚合催化剂组分的过渡金属化合物和含有该过渡金属化合物用于烯烃聚合的催化剂。
-
公开(公告)号:CN100457794C
公开(公告)日:2009-02-04
申请号:CN200380110217.8
申请日:2003-12-26
Applicant: 三井化学株式会社
IPC: C08F210/06 , C08L23/10 , C08J5/18 , C07C17/00 , C08F4/46 , B32B27/32 , C08F210/08 , C07F7/0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08F210/06 , C08F4/65927 , C08L23/142 , Y10S428/91 , Y10S526/943 , Y10T428/1328 , Y10T428/31909 , Y10T428/31913 , Y10T428/31938 , C08L2666/06 , C08F210/08 , C08F2500/15 , C08F2500/03 , C08F2500/17 , C08F2500/2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具有优异的柔性、耐冲击性、耐热性和低温热封性的丙烯/1-丁烯无规共聚物;含有该共聚物的聚丙烯组合物;由该组合物制成的片材和(拉伸)薄膜以及包括以上组合物层的复合薄膜。该共聚物包含60至90mol%的丙烯单元和10至40mol%的1-丁烯单元,并且三单元组全同立构规整度为85至97.5%,分子量分布(Mw/Mn)为1至3,特性粘度为0.1至12dl/g,熔点(Tm)为40至120℃,Tm和1-丁烯单元含量(M mol%)满足关系式:146exp(-0.022M)≥Tm≥125exp(-0.032M)。本发明还提供用作烯烃聚合催化剂组分的过渡金属化合物和含有该过渡金属化合物用于烯烃聚合的催化剂。
-
公开(公告)号:CN101180305A
公开(公告)日:2008-05-14
申请号:CN200680017922.7
申请日:2006-05-24
Applicant: 三井化学株式会社
IPC: C07F17/00 , C08F4/6592 , C08F10/00 , C07F7/0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07F17/00 , C08F4/65912 , C08F4/65916 , C08F10/00 , C08F110/06 , C08F210/16 , C08F2500/15 , C08F2500/03 , C08F210/06 , C08F2500/17 , C08F4/65927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作为烯烃聚合用催化剂成分有用且新型的过渡金属化合物、含有该过渡金属化合物的烯烃聚合用催化剂、和使用该聚合用催化剂的烯烃类聚合物的制造方法。本发明涉及的过渡金属化合物的特征在于,以通式[I]表示。式中,R3为氢,R2选自烃基、含硅基,R1、R4选自碳原子数为2~20的烃基、含硅基,R5、R6、R7、R8、R9、R10、R11、R12、R13、R14选自氢、烃基、含硅基,分别相同或不同,从R5至R14的相邻的取代基也可以相互结合形成环,M为第4族过渡金属,Y为碳原子,Q为选自卤素、烃基、阴离子配位基或能够以孤对电子配位的中性配位基中的相同或不同的组合,j为1~4的整数。
-
公开(公告)号:CN101180249A
公开(公告)日:2008-05-14
申请号:CN200680017923.1
申请日:2006-05-24
Applicant: 三井化学株式会社
IPC: C07C13/62 , C07F17/00 , C08F4/6592 , C08F10/00 , C07F7/0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07C13/567 , C07F7/081 , C07F17/00 , C08F4/65912 , C08F4/65916 , C08F10/00 , C08F110/02 , C08F110/06 , C08F210/16 , C08F4/65927 , C08F2500/17 , C08F2500/03 , C08F2500/15 , C08F210/06 , C08F210/14
Abstract: 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作为烯烃聚合用催化剂成分有用且新型的芴衍生物、含有该芴衍生物作为部分配位基的过渡金属化合物、含有该过渡金属化合物的烯烃聚合用催化剂和高活性烯烃类聚合物的制造方法。本发明涉及芴衍生物,和兼具有该骨架和环戊二烯骨架的交联型茂金属化合物,其特征在于,由通式[I]表示。式中,R1、R2、R3、R5、R6、R7、R8、R9、R10、R11、R12、R14选自氢、烃基、含硅基,分别可相同也可不同;R4、R13选自氢、烃基、含硅基、含硫基、含氧基、含氮基、含卤素基,分别可相同也可不同;R1~R14的相邻取代基可相互结合形成环;并且,不包括R4与R5、R12与R13分别结合形成亚乙烯基的情况。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