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7210428B
公开(公告)日:2020-03-10
申请号:CN201680006783.1
申请日:2016-01-21
Applicant: 三洋电机株式会社
Abstract: 提供:能够抑制过充电时的电解液的分解反应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用正极。本实施方式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用正极具备正极活性物质层,所述正极活性物质层含有:包含含锂过渡金属氧化物的正极活性物质(54);钨化合物(56);不与正极活性物质(54)接触的磷酸化合物(58);和,与钨化合物(56)和磷酸化合物(58)接触的导电剂(52)。
-
公开(公告)号:CN101853944A
公开(公告)日:2010-10-06
申请号:CN201010156510.X
申请日:2010-03-30
Applicant: 三洋电机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8/0273 , H01M4/90 , H01M4/92 , H01M4/926 , H01M8/006 , H01M8/0286 , H01M8/1004 , H01M8/1011 , H01M8/2405 , H01M8/2418 , Y02E60/523 , Y02P70/5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复合膜、燃料电池及复合膜的制作方法。在以平面状排列电池单元的平面排列型燃料电池中,可使电池单元的间隔变窄。其中,在设于基材(14)的开口部(16)分别形成有膜电极接合体(20)。膜电极接合体(20)具有电解质膜(22)、阳极催化剂层(24)及阴极催化剂层(26)。在邻接的阳极催化剂层(24)之间的基材(14)上设有保护层(30a)。另外,在邻接的阴极催化剂层(26)之间的基材(14)上设有保护层(30b)。保护层(30a、30b)优选包含C-F键的数量多于基材(14)的树脂。
-
公开(公告)号:CN101257116B
公开(公告)日:2013-05-29
申请号:CN200810081360.3
申请日:2008-02-25
Applicant: 三洋电机株式会社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使燃料电池中使用的催化剂层的离子传导性提高。催化剂层包括催化剂金属、碳粒子、离子交换体。催化剂金属担载在碳粒子上,离子交换体具有可与催化剂金属吸附或结合的第1官能团、及用于确保离子传导性的第2官能团。离子交换体通过第1官能团吸附或结合于催化剂金属。催化剂金属与离子交换体之间的结合,可以列举共价键、配位键、离子键等。
-
公开(公告)号:CN107431239B
公开(公告)日:2020-05-08
申请号:CN201680013543.4
申请日:2016-03-08
Applicant: 三洋电机株式会社
IPC: H01M10/0525 , H01M4/36 , H01M4/505 , H01M4/525 , H01M4/587 , H01M4/62 , H01M10/058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改善了充电保存后的输出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一例为一种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其具备如下电极体:具有正极板与负极板夹设分隔件层叠而成的结构,正极板包含钨和磷酸化合物。负极板包含石墨系碳材料和固着于其表面的非晶态碳材料作为负极活性物质。非晶态碳材料表面上包含钨或钨化合物。
-
公开(公告)号:CN107431239A
公开(公告)日:2017-12-01
申请号:CN201680013543.4
申请日:2016-03-08
Applicant: 三洋电机株式会社
IPC: H01M10/0525 , H01M4/36 , H01M4/505 , H01M4/525 , H01M4/587 , H01M4/62 , H01M10/058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改善了充电保存后的输出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一例为一种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其具备如下电极体:具有正极板与负极板夹设分隔件层叠而成的结构,正极板包含钨和磷酸化合物。负极板包含石墨系碳材料和固着于其表面的非晶态碳材料作为负极活性物质。非晶态碳材料表面上包含钨或钨化合物。
-
公开(公告)号:CN107210428A
公开(公告)日:2017-09-26
申请号:CN201680006783.1
申请日:2016-01-21
Applicant: 三洋电机株式会社
Abstract: 提供:能够抑制过充电时的电解液的分解反应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用正极。本实施方式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用正极具备正极活性物质层,所述正极活性物质层含有:包含含锂过渡金属氧化物的正极活性物质(54);钨化合物(56);不与正极活性物质(54)接触的磷酸化合物(58);和,与钨化合物(56)和磷酸化合物(58)接触的导电剂(52)。
-
公开(公告)号:CN101257116A
公开(公告)日:2008-09-03
申请号:CN200810081360.3
申请日:2008-02-25
Applicant: 三洋电机株式会社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使燃料电池中使用的催化剂层的离子传导性提高。催化剂层包括催化剂金属、碳粒子、离子交换体。催化剂金属担载在碳粒子上,离子交换体具有可与催化剂金属吸附或结合的第1官能团、及用于确保离子传导性的第2官能团。离子交换体通过第1官能团吸附或结合于催化剂金属。催化剂金属与离子交换体之间的结合,可以列举共价键、配位键、离子键等。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