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4106163A
公开(公告)日:2014-10-15
申请号:CN201380008629.4
申请日:2013-02-13
Applicant: 三菱化学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4/628 , H01M4/133 , H01M4/587 , H01M4/622 , H01M10/0525 , H01M2220/20 , Y02E60/122 , Y02P70/54 , H01M4/60 , H01M4/62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抑制负极电阻的升高、并且提高初期充放电效率及气体产生抑制效果、且循环特性优异的非水系二次电池用活性物质。本发明涉及的非水系二次电池负极用活性物质含有能够嵌入和脱嵌锂离子的活性物质(A)、和有机化合物(B),其中,所述有机化合物(B)含有碱性基团及具有锂离子配位性的基团,且具有特定的结构(S)。
-
公开(公告)号:CN104106163B
公开(公告)日:2018-01-12
申请号:CN201380008629.4
申请日:2013-02-13
Applicant: 三菱化学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4/628 , H01M4/133 , H01M4/587 , H01M4/622 , H01M10/0525 , H01M2220/20 , Y02E60/122 , Y02P70/54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抑制负极电阻的升高、并且提高初期充放电效率及气体产生抑制效果、且循环特性优异的非水系二次电池用活性物质。本发明涉及的非水系二次电池负极用活性物质含有能够嵌入和脱嵌锂离子的活性物质(A)、和有机化合物(B),其中,所述有机化合物(B)含有碱性基团及具有锂离子配位性的基团,且具有特定的结构(S)。
-
公开(公告)号:CN104106162B
公开(公告)日:2017-09-01
申请号:CN201380008624.1
申请日:2013-02-13
Applicant: 三菱化学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4/628 , H01M4/133 , H01M4/587 , H01M10/0525 , H01M2220/20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非水系二次电池负极用活性物质,其对于制造非水电解液的分解引起的初期不可逆容量及气体产生少、充放电循环中的稳定性优异的非水系二次电池是有用的。本发明涉及的非水系二次电池负极用活性物质含有能够嵌入和脱嵌锂离子的活性物质(A)、和有机化合物(B),其中,所述有机化合物(B)难溶于非水电解液,具有π共轭结构,并且在25℃时的电导率为0.1S/cm以下。
-
公开(公告)号:CN104106162A
公开(公告)日:2014-10-15
申请号:CN201380008624.1
申请日:2013-02-13
Applicant: 三菱化学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4/628 , H01M4/133 , H01M4/587 , H01M10/0525 , H01M2220/20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非水系二次电池负极用活性物质,其对于制造非水电解液的分解引起的初期不可逆容量及气体产生少、充放电循环中的稳定性优异的非水系二次电池是有用的。本发明涉及的非水系二次电池负极用活性物质含有能够嵌入和脱嵌锂离子的活性物质(A)、和有机化合物(B),其中,所述有机化合物(B)难溶于非水电解液,具有π共轭结构,并且在25℃时的电导率为0.1S/cm以下。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