层叠造型辅助装置及层叠造型辅助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099766B

    公开(公告)日:2021-07-13

    申请号:CN201680091769.6

    申请日:2016-12-28

    Abstract: 层叠造型辅助装置(10)具备:读入部(11),其读入表示造型物的三维形状的数据即造型物数据;第1生成部(13),其生成一次数据,该一次数据是表示在板和造型物之间、在切断装置的切断部通过的区域设置的一次分离加工部的三维形状的数据;以及第2生成部(14),其基于切断部通过板和造型物之间的过程中的切断部和切断对象的加工余量,生成用于抑制加工余量的变化的二次数据。

    线放电加工装置、引导单元及线放电加工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9414776B

    公开(公告)日:2020-01-24

    申请号:CN201680087378.7

    申请日:2016-07-07

    Abstract: 将线电极(1)张设而引导至对被加工物(T)进行配置的加工范围部(RP)的引导单元(20)具有:第一线引导部(21)及第二线引导部(23);第一支点(22),其在第一及第二线引导部(21、23)间分离而配置,相距第一线引导部(21)具有距离而配置,决定线电极(1)的行进位置;以及第二支点(24),其相距第二线引导部(23)具有距离而配置,决定线电极(1)的行进位置。第一支点(22)相对于第一线引导部(21)的方向是可变的,线电极(1)的加工范围部(RP),由在第一及第二支点(22、24)间张设的部分构成,线电极(1)相对于从供给部(10)供给的线电极(1)能够倾斜。

    线放电加工装置、引导单元及线放电加工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9414776A

    公开(公告)日:2019-03-01

    申请号:CN201680087378.7

    申请日:2016-07-07

    Abstract: 将线电极(1)张设而引导至对被加工物(T)进行配置的加工范围部(RP)的引导单元(20)具有:第一线引导部(21)及第二线引导部(23);第一支点(22),其在第一及第二线引导部(21、23)间分离而配置,相距第一线引导部(21)具有距离而配置,决定线电极(1)的行进位置;以及第二支点(24),其相距第二线引导部(23)具有距离而配置,决定线电极(1)的行进位置。第一支点(22)相对于第一线引导部(21)的方向是可变的,线电极(1)的加工范围部(RP),由在第一及第二支点(22、24)间张设的部分构成,线电极(1)相对于从供给部(10)供给的线电极(1)能够倾斜。

    放电加工方法及放电加工机

    公开(公告)号:CN106536107B

    公开(公告)日:2018-04-17

    申请号:CN201480080853.9

    申请日:2014-07-30

    Abstract: 一种放电加工方法,其使用放电加工机(100)对树脂模具用的成孔销进行加工,该放电加工机具备二次电极(131)以用于圆棒状的加工电极(140)的成型,该放电加工方法具有下述工序:执行通过加工电极(140)从工件(130)削出成孔销的概略形状的放电展成加工的工序;对加工电极(140)转印二次电极(131)的形状要素,将加工电极(140)成型为雕模放电加工用的工序;以及使用成型为雕模放电加工用的加工电极(140),对削出成孔销的概略形状后的工件(130)实施雕模放电加工的工序,从而该放电加工方法使成孔销制造时的电极完成等待时间减少。

    放电加工装置
    5.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3476529A

    公开(公告)日:2013-12-25

    申请号:CN201180070014.5

    申请日:2011-04-11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5B19/18 B23H7/18 B23H7/26

    Abstract: 一种放电加工装置,其具有:通电检测传感器(21),其通过通电对第1接触体及第2接触体的接触进行检测;以及数控装置(13),其具有对主轴的驱动进行控制的主轴驱动控制部(30),数控装置(13)对刀具电极及被加工物的位置关系进行识别,在该放电加工装置中,具有非接触位置检测传感器(24)和驱动单元(27)中的至少一个,该非接触位置检测传感器(24)在第1接触体和第2接触体接触之前的非接触阶段,在第1接触体及第2接触体之间成为预先设定的剩余距离时输出检测信号,该驱动单元(27)对施加在主轴上的负载进行检测,主轴驱动控制部(30)在由非接触位置检测传感器(24)输出检测信号后的主轴的移动量超过剩余距离的情况、以及根据驱动单元(27)的检测结果判定为过负载的情况中的至少一种情况下,使主轴的移动停止。

    放电加工机的控制装置
    6.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3249513A

    公开(公告)日:2013-08-14

    申请号:CN201180018372.1

    申请日:2011-12-0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23H1/024 B23H1/02

    Abstract: 放电加工机的控制装置利用放电加工机一边实际对被加工物进行加工,一边正确地判断极间的放电状态。该装置对在电极与被加工物的极间产生放电的放电加工机进行控制,具有:控制部,其对放电加工机的加工条件进行控制;获取部,其在通过控制部以在极间产生正常放电的方式对加工条件进行控制的状态下,获取表示上述极间的放电状态的参数;运算部,其求出上述获取到的参数的概率密度分布;确定部,其根据上述求出的概率密度分布,确定规定上述极间的正常放电与异常放电的边界的阈值;以及判断部,其使用上述确定的阈值,判断上述极间的放电状态是正常放电及异常放电中的哪一种,上述控制部根据其判断结果,对上述放电加工机的加工条件进行控制。

    放电加工装置及放电加工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2869470A

    公开(公告)日:2013-01-09

    申请号:CN201080066285.9

    申请日:2010-04-21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23H1/10 B23H3/02

    Abstract: 一种放电加工装置,其向加工电极和被加工物之间的加工间隙供给加工液而进行放电加工,该放电加工装置具有:气泡产生单元,其在加工液中产生气泡;贮藏单元,其对含有由上述气泡产生单元产生的上述气泡的上述加工液进行贮藏;以及流速调节单元,其对在上述贮藏单元中流动的上述加工液的流速进行调节,上述流速调节单元对应于向设置有上述被加工物的加工槽供给的上述加工液中含有的上述气泡的直径,对上述加工液的上述流速进行调节。

    放电加工装置及放电加工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0544871C

    公开(公告)日:2009-09-30

    申请号:CN200480041117.9

    申请日:2004-01-29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23H1/022 B23H7/18

    Abstract: 一种放电加工装置,具有:电源装置,向工具电极和被加工物的极间供给电力;放电检测电路,检测基于由该电源装置供给的电力在极间产生的放电波形;放电发生次数计数器,计数该放电波形中,规定的采样时间内的放电发生次数Nd;小无负载时间放电发生次数计数器,计数小无负载时间放电次数N2,其中,小无负载时间放电是伴随电源装置施加电压而产生的放电在预先设定的小无负载时间Tdo以内进行的放电;运算装置,根据放电发生次数Nd、小无负载时间放电次数N2,对极间的平均电压Vgs进行运算;以及电极位置控制装置,以使得利用该运算装置运算出的平均电压Vgs成为采样时间Ts内的伺服基准电压SV的方式,进行加工轴控制。

    放电加工方法和装置
    9.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452530A

    公开(公告)日:2003-10-29

    申请号:CN00819442.4

    申请日:2000-04-20

    Inventor: 加藤木英隆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23H7/20 G05B2219/35172

    Abstract: 一种放电加工装置,具有存放已存储多个加工条件数据的数据库的加工条件存储手段(13),其中还具有:读入工具电极(9)的形状数据或被加工件W的加工形状数据的输入输出手段(14);提取所述形状数据的多个截面,将这些截面划分成网格,赋予各划分要素实心或空心网格数据,并且从这些网格数据提取加工形状特征的形状运算手段(15);以及使所述加工形状特征与加工条件存储手段(13)的加工条件数据库的加工条件数据对应,以选择加工条件的加工条件设定手段(12)。加工形状复杂时也能设定合适的加工条件,因而能进行高效率的加工。

    放电表面处理电极的制造方法及覆膜体的制造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8513592B

    公开(公告)日:2021-03-02

    申请号:CN201680033383.X

    申请日:2016-12-28

    Abstract: 放电表面处理电极(1)的制造方法具备:第1铺设工序,将粉末(21)铺满而形成第1粉末层(11);以及第1结合工序,使第1粉末层(11)中的一部分粉末(21)彼此结合。另外,具备:第2铺设工序,在一部分的粉末(21)彼此结合后的第1粉末层上进一步将粉末(21)铺满而形成第2粉末层(12);以及第2结合工序,使第2粉末层(12)中的一部分粉末(21)彼此结合而形成造粒粉的层叠体(2),在层叠体(2)的内部形成孔隙率与其它区域不同的区域。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