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6802441A
公开(公告)日:2023-09-22
申请号:CN202080108072.1
申请日:2020-12-28
Applicant: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 三菱电机家用电器株式会社
IPC: F25B1/00
Abstract: 除湿装置(1)具备壳体(20)、鼓风机(6)、制冷剂回路(101)以及热管(102)。制冷剂回路(101)具有压缩机(2)、冷凝器(3)、减压装置(4)以及蒸发器(5)。热管(102)具有辅助冷凝器(9a)和辅助蒸发器(9b)。蒸发器(5)配置于比辅助蒸发器(9b)靠下风侧的位置。辅助冷凝器(9a)配置于比蒸发器(5)靠下风侧的位置。冷凝器(3)配置于比辅助冷凝器(9a)靠下风侧的位置。辅助冷凝器(9a)的传热管是圆管。冷凝器(3)的传热管包括扁平管。
-
公开(公告)号:CN113383197B
公开(公告)日:2023-02-28
申请号:CN201980090857.8
申请日:2019-02-05
Applicant: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IPC: F24F11/41 , F24F5/00 , F24F11/42 , F24F11/83 , F25B47/02 , F24F110/10 , F24F140/20
Abstract: 空调装置(1)具备在第1热介质与第2热介质之间进行热交换的第2热交换器(22)、进行第2热介质与室内空气的热交换的多个第3热交换器(31、41、51)和分别调整第2热介质的流量的多个流量调整阀(33、43、53)。控制装置(100)在除霜模式下,在未产生空气调节要求的热交换器(41、51)包括设定温度被设定为当前的室温以下的第1装置(41)和被设定成不进行空气调节的第2装置(51)的场合,控制装置(100)控制第1流量调整阀(43)以及第2流量调整阀(53),以便与第1装置(41)对应的第1流量调整阀(43)的开度(DA%)成为与第2装置(51)对应的第2流量调整阀(53)的开度(DB%)以上。
-
公开(公告)号:CN113167492A
公开(公告)日:2021-07-23
申请号:CN201880099733.1
申请日:2018-12-18
Applicant: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IPC: F24F11/41 , F24F11/84 , F24F140/20
Abstract: 空气调节装置(1000)具备:制冷剂回路(100),所述制冷剂回路(100)通过供制冷剂流动的第一配管(21)将压缩机(1)、切换阀(2)、阶式热交换器(3)、膨胀阀(4)、室外热交换器(5)连接,并构成为能够进行将从压缩机(1)排出的制冷剂向室外热交换器(5)导入的除霜运转;热介质回路(200),所述热介质回路(200)通过供热介质流动的第二配管(23)将泵(12)、阶式热交换器(3)、室内热交换器(11)连接;控制装置(31),所述控制装置(31)构成为控制压缩机(1)及泵(12)。控制装置(31)构成为,在热介质的蓄热量比阈值少的情况下,在从制热运转向除霜运转转移时,使室内热交换器(11)的制热能力下降。
-
公开(公告)号:CN117479998A
公开(公告)日:2024-01-30
申请号:CN202180099222.1
申请日:2021-06-17
Applicant: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 三菱电机家用电器株式会社
IPC: B01D53/26
Abstract: 除湿装置(1)具备壳体(20)、鼓风机(6)以及制冷剂回路(10)。制冷剂回路(10)具有压缩机(2)、冷凝器(3)、减压装置(4)以及蒸发器(5),并且构成为使制冷剂按照压缩机(2)、冷凝器(3)、减压装置(4)、蒸发器(5)的顺序进行循环。冷凝器(3)包括第1冷凝部(3a)和第2冷凝部(3b),并且构成为使制冷剂按照第2冷凝部(3b)、第1冷凝部(3a)的顺序流动。第1冷凝部(3b)配置于比蒸发器(5)靠下风侧的位置。第2冷凝部(3b)配置于比第1冷凝部(3a)靠下风侧的位置。第1冷凝部(3a)的高度低于蒸发器(5)的高度。第2冷凝部(3b)的高度低于第1冷凝部(3a)的高度。
-
公开(公告)号:CN117412801A
公开(公告)日:2024-01-16
申请号:CN202180091872.1
申请日:2021-10-12
Applicant: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 三菱电机家用机器株式会社
IPC: B01D53/26
Abstract: 除湿机具备:箱体,其具有吸入口和吹出口;空气清洁过滤器;除湿单元,其具有去除空气中的水分的除湿部;送风单元,其产生从吸入口到吹出口的气流;室内湿度检测单元,其检测室内空气的相对湿度;室内空气污染度检测单元,其检测室内空气的污染度亦即空气污染度;第一风路,其供从吸入口进入的空气通过空气清洁过滤器、除湿部以及送风单元而从吹出口吹出;第二风路,其供从吸入口进入的空气通过除湿部及送风单元并从吹出口吹出而不通过空气清洁过滤器;开闭单元,其调整第二风路的开度;以及控制单元,其根据相对湿度和空气污染度来变更开闭单元的开度。
-
公开(公告)号:CN117157133A
公开(公告)日:2023-12-01
申请号:CN202180097126.3
申请日:2021-04-22
Applicant: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 三菱电机家用电器株式会社
IPC: B01D53/26
Abstract: 除湿装置具备壳体、送风机、制冷剂回路。送风机和制冷剂回路配置在壳体内。送风机构成为对空气进行送风。制冷剂回路具有压缩机、冷凝器(3)、减压装置和蒸发器(5),并且构成为按照压缩机、冷凝器(3)、减压装置、蒸发器(5)的顺序使制冷剂循环。冷凝器(3)具有供制冷剂流动的第1传热管(12)。蒸发器(5)具有供制冷剂流动的第2传热管(14)。冷凝器(3)配置在比蒸发器(5)靠下风侧的位置。冷凝器(3)的第1传热管(12)是扁平管,并且在水平方向上延伸。蒸发器(5)的第2传热管(14)是扁平管,并且在铅垂方向上延伸。
-
公开(公告)号:CN113661364B
公开(公告)日:2023-03-10
申请号:CN201980095347.X
申请日:2019-04-18
Applicant: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Abstract: 空气调节装置(1)具备压缩机(11)、第一热交换器(13)、第二热交换器(22)、多个第三热交换器(31、41、51)、流量调整阀(33、43、53)、以及泵(23)。控制装置(100)在制热模式下,打开与多个第三热交换器(31、41、51)中的产生空气调节请求的热交换器对应的流量调整阀,关闭与多个第三热交换器(31、41、51)中的未产生空气调节请求的热交换器对应的流量调整阀。控制装置(100)在除霜模式下,在第二热介质的温度(T1)比第一判定温度(X℃)低的情况下,打开与未产生空气调节请求的热交换器中的一部分热交换器对应的流量调整阀。该一部分热交换器与未产生空气调节请求的剩余的热交换器相比,设定的优先顺位高。
-
公开(公告)号:CN113661364A
公开(公告)日:2021-11-16
申请号:CN201980095347.X
申请日:2019-04-18
Applicant: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Abstract: 空气调节装置(1)具备压缩机(11)、第一热交换器(13)、第二热交换器(22)、多个第三热交换器(31、41、51)、流量调整阀(33、43、53)、以及泵(23)。控制装置(100)在制热模式下,打开与多个第三热交换器(31、41、51)中的产生空气调节请求的热交换器对应的流量调整阀,关闭与多个第三热交换器(31、41、51)中的未产生空气调节请求的热交换器对应的流量调整阀。控制装置(100)在除霜模式下,在第二热介质的温度(T1)比第一判定温度(X℃)低的情况下,打开与未产生空气调节请求的热交换器中的一部分热交换器对应的流量调整阀。该一部分热交换器与未产生空气调节请求的剩余的热交换器相比,设定的优先顺位高。
-
公开(公告)号:CN113383197A
公开(公告)日:2021-09-10
申请号:CN201980090857.8
申请日:2019-02-05
Applicant: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IPC: F24F11/41 , F24F5/00 , F24F11/42 , F24F11/83 , F25B47/02 , F24F110/10 , F24F140/20
Abstract: 空调装置(1)具备在第1热介质与第2热介质之间进行热交换的第2热交换器(22)、进行第2热介质与室内空气的热交换的多个第3热交换器(31、41、51)和分别调整第2热介质的流量的多个流量调整阀(33、43、53)。控制装置(100)在除霜模式下,在未产生空气调节要求的热交换器(41、51)包括设定温度被设定为当前的室温以下的第1装置(41)和被设定成不进行空气调节的第2装置(51)的场合,控制装置(100)控制第1流量调整阀(43)以及第2流量调整阀(53),以便与第1装置(41)对应的第1流量调整阀(43)的开度(DA%)成为与第2装置(51)对应的第2流量调整阀(53)的开度(DB%)以上。
-
公开(公告)号:CN117545963A
公开(公告)日:2024-02-09
申请号:CN202180099698.5
申请日:2021-11-01
Applicant: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 三菱电机家用机器株式会社
IPC: F24F1/0358
Abstract: 实现作为除湿机的冷凝器采用全铝热交换器且抑制水分向该冷凝器附着。除湿机具备:蒸发器(31),供热介质通过;压缩机(32),压缩通过蒸发器(31)后的热介质;第1冷凝器(33a),供被压缩机(32)压缩后的热介质通过;第2冷凝器(33b),供被压缩机(32)压缩后的热介质通过;壳体,将蒸发器(31)、压缩机(32)、第1冷凝器(33a)以及第2冷凝器(33b)收容于内部;以及送风单元,将空气获取到壳体的内部,并将获取到的空气送往壳体的外部。蒸发器(31)、第1冷凝器(33a)和第2冷凝器(33b)在被送风单元获取到壳体的内部的空气所流动的风路中从上游依次配置,并作为第2冷凝器(33b)使用全铝热交换器。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