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梯的底坑梯子装置
    1.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2368227B

    公开(公告)日:2022-06-17

    申请号:CN201880095280.5

    申请日:2018-07-09

    Abstract: 得到一种能够容易地进出底坑的电梯的底坑梯子装置。该电梯的底坑梯子装置具备:凸轮,其设置于在井道内升降的轿厢,并与轿厢一起在井道内升降;底坑梯子,其在使用位置与收纳位置之间移位;以及移位装置,其使底坑梯子移位,移位装置具有被凸轮压下的抵接部,通过抵接部被压下,而使底坑梯子在使用位置与收纳位置之间移位。

    电梯的轿厢上扶手装置
    2.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9562917B

    公开(公告)日:2020-02-14

    申请号:CN201680088384.4

    申请日:2016-08-18

    Abstract: 在电梯的轿厢上扶手装置中,轿厢上扶手具有:固定扶手部件,其固定在轿厢的上部;以及可动扶手部件,其借助安装轴以能够转动的方式设置于固定扶手部件。可动扶手部件通过相对于固定扶手部件转动,而在相对于固定扶手部件立起的立起位置和相对于固定扶手部件倾倒的倾倒位置之间移位。在可动扶手部件设置有抵接部。当可动扶手部件位于立起位置时,在离开安装轴的位置,抵接部与固定扶手部件的侧面抵接。

    电梯的轿厢上扶手装置
    3.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9843774A

    公开(公告)日:2019-06-04

    申请号:CN201680090240.2

    申请日:2016-10-27

    Abstract: 在电梯的轿厢上扶手装置中,多个扶手分别具有可动扶手部件,该可动扶手部件能够在低扶手位置与比低扶手位置高的高扶手位置之间相对于轿厢移位。多个扶手中的任一方成为基准扶手。从基准扶手依次相邻地配置有两个以上的扶手作为卡合扶手。在彼此相邻的卡合扶手各自的可动扶手部件中的一个可动扶手部件处固定有勾住另一个可动扶手部件的突起物。

    电梯的轿厢上扶手装置
    4.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9562917A

    公开(公告)日:2019-04-02

    申请号:CN201680088384.4

    申请日:2016-08-18

    Abstract: 在电梯的轿厢上扶手装置中,轿厢上扶手具有:固定扶手部件,其固定在轿厢的上部;以及可动扶手部件,其借助安装轴以能够转动的方式设置于固定扶手部件。可动扶手部件通过相对于固定扶手部件转动,而在相对于固定扶手部件立起的立起位置和相对于固定扶手部件倾倒的倾倒位置之间移位。在可动扶手部件设置有抵接部。当可动扶手部件位于立起位置时,在离开安装轴的位置,抵接部与固定扶手部件的侧面抵接。

    电梯的底坑梯子装置
    5.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5315403B

    公开(公告)日:2024-06-04

    申请号:CN202080098575.5

    申请日:2020-03-26

    Inventor: 镰田紘畅

    Abstract: 一种电梯的底坑梯子装置,该电梯具备:升降体,其在井道内进行升降;导轨,其设置于井道内,对升降体的升降进行引导;以及底坑梯子装置,其设置于井道内,用于作业人员在井道的底坑面与层站之间的升降,所述电梯的底坑梯子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下部梯子,其下端部固定于底坑面,该下部梯子配置于在升降体移动至最下层时不会发生碰撞的高度、且至少一部分与升降体的垂直投影面重叠的位置;上部梯子,其配置于下部梯子的上部,支承于下部梯子,至少一部分能够移动并且能够与下部梯子连结或者分离;转动机构,其设置于下部梯子与上部梯子之间,支承上部梯子,并且能够使上部梯子在井道内在不与升降体的垂直投影面重叠的收纳位置和与下部梯子连结来进行使用的使用位置之间移动;以及卡合部,其能够使下部梯子与上部梯子在使用位置处彼此连结或者分离。

    电梯的底坑梯子装置
    6.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5315403A

    公开(公告)日:2022-11-08

    申请号:CN202080098575.5

    申请日:2020-03-26

    Inventor: 镰田紘畅

    Abstract: 一种电梯的底坑梯子装置,该电梯具备:升降体,其在井道内进行升降;导轨,其设置于井道内,对升降体的升降进行引导;以及底坑梯子装置,其设置于井道内,用于作业人员在井道的底坑面与层站之间的升降,所述电梯的底坑梯子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下部梯子,其下端部固定于底坑面,该下部梯子配置于在升降体移动至最下层时不会发生碰撞的高度、且至少一部分与升降体的垂直投影面重叠的位置;上部梯子,其配置于下部梯子的上部,支承于下部梯子,至少一部分能够移动并且能够与下部梯子连结或者分离;转动机构,其设置于下部梯子与上部梯子之间,支承上部梯子,并且能够使上部梯子在井道内在不与升降体的垂直投影面重叠的收纳位置和与下部梯子连结来进行使用的使用位置之间移动;以及卡合部,其能够使下部梯子与上部梯子在使用位置处彼此连结或者分离。

    电梯用底坑梯子
    7.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0650912B

    公开(公告)日:2021-11-26

    申请号:CN201780091022.5

    申请日:2017-05-26

    Abstract: 在电梯装置中,电梯用底坑梯子具有:第1梯子部件,其具有第1横档;以及第2梯子部件,其与第1梯子部件连结。当从上方观察井道时,第1横档的至少一部分与轿厢的区域的一部分重叠。在从上方观察井道时第1横档与轿厢重叠的区域中,第1横档配置在比与设置于井道内的底坑部的缓冲器进行了碰撞时的轿厢低的位置。当从上方观察井道时,第2梯子部件配置在轿厢的区域外。第2梯子部件的上端部位于比最下层的地面的位置高的位置。

    电梯用底坑梯子装置
    8.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0494382B

    公开(公告)日:2021-03-09

    申请号:CN201780088936.6

    申请日:2017-03-30

    Inventor: 镰田紘畅

    Abstract: 能够使梯子向使用位置与收纳位置中的任意一个位置移位的移位单元能够使梯子与配重呈跷跷板状保持平衡。由此,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梯的底坑梯子装置,其能够轻负荷地进行使梯子从收纳位置向使用位置移动的作业,并且梯子自己从使用位置移动到收纳位置,而无需作业员花费工夫。本发明的底坑梯子装置的特征在于,其具备移位单元,该移位单元设置于固定于井道的固定件,并能够使梯子向使用位置与收纳位置中的任意一个位置移位,该使用位置是使用梯子的位置,该收纳位置是在不使用梯子时以不妨碍电梯的运行的方式收纳梯子的位置,在移位单元设置有被支承为以跷跷板状摆动自如的安装臂,梯子安装于安装臂的一端,在安装臂的另一端安装有配重,配重侧的力矩比梯子侧的力矩大。

    电梯装置
    9.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0446676B

    公开(公告)日:2021-03-09

    申请号:CN201780086689.6

    申请日:2017-03-29

    Abstract: 在电梯装置中,井道设备的至少一部分在最下层的层站出入口的上下方向范围内设置于井道内,并且井道设备与井道壁隔开间隔地对置。底坑梯具有一对支柱以及多个梯级。而且,底坑梯能够在收纳位置和使用位置之间旋转,在该收纳位置,底坑梯在比井道设备靠井道壁侧的位置处与井道壁对置,在该使用位置,底坑梯相对于井道壁倾斜。在从正面观察底坑梯时,井道设备配置于一对支柱之间。梯级仅配置于当使底坑梯在收纳位置和使用位置之间旋转时与井道设备发生干涉的范围外。

    电梯装置
    10.
    发明公开
    电梯装置 审中-实审

    公开(公告)号:CN118619028A

    公开(公告)日:2024-09-10

    申请号:CN202311146293.X

    申请日:2023-09-0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电梯装置,具备:延伸部,其将层站地坎和层站门装置分别向井道侧延伸而形成;轴部,其立起设置于井道内的底坑;臂状的安装托架,其能够转动地轴支承于轴部;以及移动机构,在安装托架的自由端的一侧纵向地安装有底坑梯子,在另一侧安装有与层站门的门套侧端部抵接的抵接部,移动机构能够使底坑梯子在收纳位置与使用位置之间移位,收纳位置是使底坑梯子以不产生与电梯轿厢的干涉的状态收纳于井道内的与设有层站出入口的正面大致成直角的内侧面的位置,使用位置是底坑梯子的上端部分位于层站出入口的层站地坎附近的位置,当层站门沿延伸部向井道侧移动、抵接部与门套侧端部抵接而被施力时,移动机构使底坑梯子从收纳位置移位到使用位置。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