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9649095A
公开(公告)日:2019-04-19
申请号:CN201811543367.2
申请日:2018-12-17
Applicant: 上海交通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0F3/0007 , B25J15/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仿生鳄鱼两栖机器人,包括躯干、设置于躯干前端的头部、两两对称设置于躯干两侧的四肢以及设置于躯干后端的尾部,四肢为四个可实现轮、腿和桨形状变化的轮子结构,其中,轮子结构包括一个内侧轮辐、一个外侧轮辐和六个圆弧叶片,内侧轮辐与外侧轮辐的中心活动安装于同一根连接轴上,每两个圆弧叶片为一组,每组圆弧叶片的两个自由端分别铰接于内侧轮辐和外侧轮辐端部,内侧轮辐与外侧轮辐分别位于不同的平面,六个圆弧叶片位于同一个平面,每组圆弧叶片之间通过可开合的连接结构连接,连接结构打开后,可形成抓手。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可实现在复杂的水陆环境中抓取、游动、变换腿形的多样化复杂的功能转换。
-
公开(公告)号:CN109649097B
公开(公告)日:2021-12-07
申请号:CN201811543415.8
申请日:2018-12-17
Applicant: 上海交通大学
IPC: B60F3/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水陆两栖运载车,由多节运载装置串联组成,运载装置包括可漂浮于水中的壳体、设于壳体内的驱动电机以及对称设于壳体两侧的腿式驱动机构,其中,腿式驱动机构包括内侧的腿部A、外侧的腿部B以及活动设于腿部B的水翼,腿部A与腿部B之间通过多个转动单元连接,腿式驱动机构通过传动轴连接驱动电机,并在驱动电机的带动下,腿部A与腿部B交替向前运动,实现陆地行走或水中前行,陆地行走时,水翼闭合于腿部A与腿部B内;水中前行时,水翼张开拨水。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两栖运载车可以克服不平坦路况带来的不便,实现可灵活转向,摆脱水陆环境的限制,同时考虑冗余安全性,避免由于一节车厢的问题引起的整车瘫痪。
-
公开(公告)号:CN109649095B
公开(公告)日:2021-10-01
申请号:CN201811543367.2
申请日:2018-12-17
Applicant: 上海交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仿生鳄鱼两栖机器人,包括躯干、设置于躯干前端的头部、两两对称设置于躯干两侧的四肢以及设置于躯干后端的尾部,四肢为四个可实现轮、腿和桨形状变化的轮子结构,其中,轮子结构包括一个内侧轮辐、一个外侧轮辐和六个圆弧叶片,内侧轮辐与外侧轮辐的中心活动安装于同一根连接轴上,每两个圆弧叶片为一组,每组圆弧叶片的两个自由端分别铰接于内侧轮辐和外侧轮辐端部,内侧轮辐与外侧轮辐分别位于不同的平面,六个圆弧叶片位于同一个平面,每组圆弧叶片之间通过可开合的连接结构连接,连接结构打开后,可形成抓手。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可实现在复杂的水陆环境中抓取、游动、变换腿形的多样化复杂的功能转换。
-
公开(公告)号:CN109649097A
公开(公告)日:2019-04-19
申请号:CN201811543415.8
申请日:2018-12-17
Applicant: 上海交通大学
IPC: B60F3/0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0F3/0007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水陆两栖运载车,由多节运载装置串联组成,运载装置包括可漂浮于水中的壳体、设于壳体内的驱动电机以及对称设于壳体两侧的腿式驱动机构,其中,腿式驱动机构包括内侧的腿部A、外侧的腿部B以及活动设于腿部B的水翼,腿部A与腿部B之间通过多个转动单元连接,腿式驱动机构通过传动轴连接驱动电机,并在驱动电机的带动下,腿部A与腿部B交替向前运动,实现陆地行走或水中前行,陆地行走时,水翼闭合于腿部A与腿部B内;水中前行时,水翼张开拨水。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两栖运载车可以克服不平坦路况带来的不便,实现可灵活转向,摆脱水陆环境的限制,同时考虑冗余安全性,避免由于一节车厢的问题引起的整车瘫痪。
-
公开(公告)号:CN109649096A
公开(公告)日:2019-04-19
申请号:CN201811543391.6
申请日:2018-12-17
Applicant: 上海交通大学
IPC: B60F3/00 , B62D57/03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0F3/0007 , B60F3/0061 , B62D57/03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水陆两栖仿生机器人,包括壳体、步行足、游泳足和密封箱体,所述步行足设有多组,对称设置于所述壳体两侧,所述游泳足成对设于所述壳体前端,所述密封箱体设于壳体上部,所述密封箱体内设置有控制系统和电源,所述壳体后端设有一对螺旋桨,该机器人设有用于检测其运动姿态以及水陆环境的传感器,并通过所述控制系统调整所述步行足、游泳足和螺旋桨三者的运动状态。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不仅有多重动力推进方式,且能在自然的水陆环境中自主运动。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