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4324466B
公开(公告)日:2024-01-12
申请号:CN202111375175.7
申请日:2021-11-19
Applicant: 上海仪器仪表自控系统检验测试所有限公司 , 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
IPC: G01N25/2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核电设备氢爆可用性验证试验装置及方法,包括卧式隔爆试验罐、试验搁置平台、两组稳温加热芯、两组升温加热芯、风扇、罐体氢气进气管路、罐体空气进气管路、罐体排气管路、无纸温度记录仪、通隔爆试验罐的微机测压装置以及温度传感器;在罐内充满可燃气体下进行逐步加热,能够模拟氢爆试验所需试验环境,设备在真正高温爆炸环境中进行测试,测试过程达到标准所需全程温度要求的情况下,实现真正的爆炸测试,有效测试核电设备的氢爆可用性。
-
公开(公告)号:CN114324466A
公开(公告)日:2022-04-12
申请号:CN202111375175.7
申请日:2021-11-19
Applicant: 上海仪器仪表自控系统检验测试所有限公司 , 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
IPC: G01N25/2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核电设备氢爆可用性验证试验装置及方法,包括卧式隔爆试验罐、试验搁置平台、两组稳温加热芯、两组升温加热芯、风扇、罐体氢气进气管路、罐体空气进气管路、罐体排气管路、无纸温度记录仪、通隔爆试验罐的微机测压装置以及温度传感器;在罐内充满可燃气体下进行逐步加热,能够模拟氢爆试验所需试验环境,设备在真正高温爆炸环境中进行测试,测试过程达到标准所需全程温度要求的情况下,实现真正的爆炸测试,有效测试核电设备的氢爆可用性。
-
公开(公告)号:CN217425273U
公开(公告)日:2022-09-13
申请号:CN202122853816.7
申请日:2021-11-19
Applicant: 上海仪器仪表自控系统检验测试所有限公司 , 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
IPC: G01N25/26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核电设备氢爆试验装置,包括密闭的隔爆试验罐、试验搁置平台、两组稳温加热芯、两组升温加热芯、均温装置、配气装置、采样口、排气口、无纸温度记录仪、通隔爆试验罐的微机测压装置以及温度传感器。两阶段加热和风扇混温作用,使得测试时的初始温度稳定,点火氢爆后罐内温度瞬间上升,因为罐内容积足够大,在第二阶段加热温度范围附近温度下降快速,但越接近第一阶段加热温度范围,降温越慢,模拟了氢气燃烧环境的要求。能够模拟氢爆试验所需试验环境,有效验证核电设备经过氢气爆燃环境后的设备可用性。
-
公开(公告)号:CN115521527B
公开(公告)日:2024-01-26
申请号:CN202211301653.4
申请日:2022-10-24
Applicant: 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
IPC: C08L23/06 , C08L51/06 , C08L61/14 , C08L23/08 , C08L85/02 , C08K3/34 , C08K3/22 , H01B7/02 , H01B7/04 , H01B7/17 , H01B7/29 , H01B13/00
Abstract: 2份。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耐辐照高柔性抗干扰测量电缆及其制备方法,具备长寿命、耐高辐照剂量、耐设计基准事故、耐长期化学溶液浸没、耐高能管道破口事故冲击、耐氢气燃爆事故冲击,在事故工况和事故后工况下可保持信号传输功能等特点,具体方案如下:一种耐辐照高柔性抗干扰测量电缆及其制备方法,包括绝缘层,所述绝缘层包括内绝缘层,所述内绝缘层的材料为耐辐照型低烟无卤聚烯烃绝缘料,所述耐辐照型低烟无卤聚烯烃绝缘料包括如下重量份原材料:高密度聚乙烯40~60份、马来酸酐接枝POE 40~60
-
公开(公告)号:CN119765871A
公开(公告)日:2025-04-04
申请号:CN202510252275.2
申请日:2025-03-05
Applicant: 科华数据股份有限公司 , 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核电站用电源设备功率组件,属于仪器零部件技术领域,包括功率开关模块、电容模块和层叠母排。功率开关模块包括上下对应设置的上排功率开关单元和下排功率开关单元;电容模块设置在下排功率开关单元的正前方;层叠母排设置在电容模块的顶面,且与电容模块电连接;层叠母排包括上下叠置且相互绝缘的第一母排和第二母排;第一母排具有向上翻折的第一上端子和向下翻折的第一下端子;第二母排具有向上翻折的第二上端子和向下翻折的第二下端子。第一上端子和第二上端子分别与上排功率开关单元电连接;第一下端子和第二下端子分别与下排功率开关单元电连接。本发明增大了功率密度,减小了整体占用空间,提高了电容模块的利用率。
-
公开(公告)号:CN119626597A
公开(公告)日:2025-03-14
申请号:CN202311184945.9
申请日:2023-09-13
Applicant: 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
Inventor: 郑明光 , 严锦泉 , 卢洪早 , 王明弹 , 景益 , 史国宝 , 葛鸿辉 , 施伟 , 顾申杰 , 陈煜 , 王勇 , 颜岩 , 廖承奎 , 刘鑫 , 王煦嘉 , 田林 , 林绍萱 , 王伟
IPC: G21C15/18 , G21C15/243 , G21D1/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非能动核蒸汽供应系统,其中的热段主管道的两端分别连接反应堆压力容器和蒸汽发生器,主泵立式地连接蒸汽发生器,冷段主管道的两端分别连接压力容器和主泵,热段主管道设有第一液位取压口和第二液位取压口,第一液位取压口位于热段主管道的底部,第二液位取压口靠近蒸汽发生器并位于热段主管道的顶部,反应堆冷却剂系统还包括稳压器和波动管,波动管的一端连接至其中一根热段主管道,波动管的另一端连接至稳压器的底部。所述非能动核蒸汽供应系统可容许堆芯额定功率显著提高。
-
公开(公告)号:CN117711858B
公开(公告)日:2024-09-10
申请号:CN202311479397.2
申请日:2023-11-08
Applicant: 江苏苏中开关厂有限公司 , 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 , 沈阳二一三控制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 山东核电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接触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接触器的灭弧结构,包括外壳,外壳内设有铁芯、电磁线圈、衔铁、固定架、静触点、连接架、动触点以及灭弧罩,静触点和动触点之间设有灭弧机构,灭弧机构包括两组对称设置的灭弧组件,每个灭弧组件均包括由绝缘材质制成的分隔罩,当分隔罩处于灭弧位置时,分隔罩L型的折角一侧朝向静触点,分隔罩的两端均设有灭弧联动组件。本发明工作中,当静触点和动触点分开的瞬间,分隔罩就转动至两者之间,一方面会提高电弧产生的难度,另一方面会使得电弧的产生需要避开分隔罩,即分隔罩的转动会加快电弧向远离衔铁的方向移动,进而缩短电弧移动至灭弧罩的路程,以实现提高灭弧效率的目的。
-
公开(公告)号:CN112327195B
公开(公告)日:2024-06-18
申请号:CN202011338315.9
申请日:2020-11-25
Applicant: 浙江南都电源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 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
IPC: G01R31/392 , G01R31/389 , G01R31/396 , G01R31/387 , G01R31/36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池健康度检测方法,涉及阀控铅酸蓄电池技术领域。本发明所提供的技术方案,基于阀控铅酸蓄电池的电压、电流、内阻、容量预测阀控铅酸蓄电池浮充状态下的健康度,估算出多次放电试验后阀控铅酸蓄电池的浮充状态下的电池容量系数、开路电压值以及直流内阻,测算出阀控铅酸蓄电池的电压或容量比值。本发明通过对阀控铅酸蓄电池多维度数据进行分析与同化,能有效地识别老化的阀控铅酸蓄电池,保证阀控铅酸蓄电池的可靠性。
-
公开(公告)号:CN119765215A
公开(公告)日:2025-04-04
申请号:CN202510263490.2
申请日:2025-03-06
Applicant: 科华数据股份有限公司 , 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
IPC: H02H7/122
Abstract: 本公开涉及电能传输领域,针对核电站的输出系统中的逆变单元需要特殊限流策略的问题,提供了一种针对核电站的限流保护装置及输出系统,该限流保护装置用于获取核电站的输出系统中逆变单元的输出参数,若输出参数指示存在短路故障,则启动计时器开始计时;在计时器的计时时长大于等于预设时长的情况下,输出第一目标信号并关闭计时器;其中,第一目标信号用于控制逆变单元停止工作,避免掉电过快,符合核电站的工作要求,又能够对逆变单元起到及时的保护作用,避免损伤器件。
-
公开(公告)号:CN117711858A
公开(公告)日:2024-03-15
申请号:CN202311479397.2
申请日:2023-11-08
Applicant: 江苏苏中开关厂有限公司 , 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 , 沈阳二一三控制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 山东核电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接触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接触器的灭弧结构,包括外壳,外壳内设有铁芯、电磁线圈、衔铁、固定架、静触点、连接架、动触点以及灭弧罩,静触点和动触点之间设有灭弧机构,灭弧机构包括两组对称设置的灭弧组件,每个灭弧组件均包括由绝缘材质制成的分隔罩,当分隔罩处于灭弧位置时,分隔罩L型的折角一侧朝向静触点,分隔罩的两端均设有灭弧联动组件。本发明工作中,当静触点和动触点分开的瞬间,分隔罩就转动至两者之间,一方面会提高电弧产生的难度,另一方面会使得电弧的产生需要避开分隔罩,即分隔罩的转动会加快电弧向远离衔铁的方向移动,进而缩短电弧移动至灭弧罩的路程,以实现提高灭弧效率的目的。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