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3471401B
公开(公告)日:2023-07-18
申请号:CN202110592327.2
申请日:2021-05-28
Applicant: 上海空间电源研究所 , 上海动力储能电池系统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IPC: H01M4/13 , H01M4/139 , H01M10/0565 , H01M10/0525 , H01M10/05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高安全高载量锂离子电极极片及其制作方法,该电极极片包括电活性材料、导电剂、电解液I、电解液II和多孔集流体;所述电解液I包括有机溶剂、聚合物单体和锂盐;所述电解液II包括有机溶剂和聚合引发剂。此外,本发明还提供了该电极极片及锂离子电池的制备方法,通过本发明提供电极极片及电池制备方法,有利于降低辅助材料的重量比例,从而提高电池的能量密度;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生产能耗,减少了电池生产过程中对环境的污染;同时,利用聚合物电解质安全可靠的特点,改善了传统有机电解液体系锂离子电池的安全稳定性。
-
公开(公告)号:CN105510836B
公开(公告)日:2018-05-25
申请号:CN201510915256.X
申请日:2015-12-11
Applicant: 上海动力储能电池系统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 上海空间电源研究所 , 上海捷新动力电池系统有限公司
Abstract: 一种锂离子电池自放电测试方法及其电池配组方法,利用了电极材料在放电平台区域内锂离子扩散系数较小的特点,通过短时脉冲放电测试检测出电池的SOC,从而计算出电池的自放电率,并准确、可靠的分选出自放电性能一致的电池,对其进行有效配对形成电池组,保证了电池组的整体使用寿命,对检测动力储能锂离子电池体系自放电能力具有重要实践意义。
-
公开(公告)号:CN112271743A
公开(公告)日:2021-01-26
申请号:CN202011104264.3
申请日:2020-10-15
Applicant: 上海空间电源研究所 , 上海动力储能电池系统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基于模块化光伏发电装置进行一体化充放电测试系统及方法,包括:主控制器模块执行预设的控制逻辑,配合上位机进行充放电操作;继电器开关模块是主控制器模块控制继电器开关模块,实现充放电线路开与关;可编程直流电源模块是主控制器模块控制可编程直流电源模块,实现在进行充电操作过程中模拟光伏发电特性作为直流输入;功率分析及并网测试模块是主控制器模块控制功率分析及并网测试模块,实现在进行放电操作过程中模拟测试逆变交流输出电能质量、电网各类运行工况和负载特性;主控机具有一体化平台的监控、操作及显示功能。本发明通过模拟最真实工况去进行光储充装置的可靠稳定性测试。
-
公开(公告)号:CN105510836A
公开(公告)日:2016-04-20
申请号:CN201510915256.X
申请日:2015-12-11
Applicant: 上海动力储能电池系统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 上海空间电源研究所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R31/3627 , H01M10/4207 , H01M10/4221
Abstract: 一种锂离子电池自放电测试方法及其电池配组方法,利用了电极材料在放电平台区域内锂离子扩散系数较小的特点,通过短时脉冲放电测试检测出电池的SOC,从而计算出电池的自放电率,并准确、可靠的分选出自放电性能一致的电池,对其进行有效配对形成电池组,保证了电池组的整体使用寿命,对检测动力储能锂离子电池体系自放电能力具有重要实践意义。
-
公开(公告)号:CN103580046A
公开(公告)日:2014-02-12
申请号:CN201310608932.X
申请日:2013-11-27
Applicant: 上海空间电源研究所 , 上海动力储能电池系统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 广东电网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IPC: H02J3/28
Abstract: 本发明的一种用于主动配电网的复合储能配比方法中,若要使混合储能系统中的配置容量能够满足调节主动配电网波动功率的需求,可对该主动配电网出力的实时历史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将分解,提取出稳态波动功率、尖峰波动功率幅值的峰值、均值以及持续时间,进而得到不同类型储能的所需容量配置。实现主动配电网层级消纳时,获取层级消纳用储能功率,将分解为能量型储能系统出力功率和功率型储能系统出力功率,计算幅值的峰值、均值以及持续时间,进而得到不同类别储能系统的容量配置。本发明能够通过合理配比能量型储能系统和功率型储能系统满足主动配电网功能要求,同时保证其高功率密度、高能量密度、长循环寿命的特点。
-
公开(公告)号:CN113782718B
公开(公告)日:2023-02-03
申请号:CN202111005565.5
申请日:2021-08-30
Applicant: 上海空间电源研究所 , 上海动力储能电池系统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IPC: H01M4/36 , H01M4/48 , H01M4/485 , H01M4/50 , H01M4/505 , H01M4/52 , H01M4/525 , H01M4/58 , H01M10/052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电压锂离子电池材料、锂离子电池及其制备方法,所述高电压锂离子电池材料包括内核高电压本体材料和外壳掺杂氟化碳层。本发明还提供了该电池材料的制备方法,将碳源溶解于极性有机溶剂中,形成反应溶液;在搅拌过程中加入高电压本体材料,控制反应液温度和时间,离心洗涤得到具有均匀有机框架材料包覆层的中间相Ⅰ;再将中间相Ⅰ在氮气中高温碳化,冷至室温,得到多孔碳层包覆的高电压本体材料;随后置于反应釜中干燥,通入氟气和氮气的混合气体,进行氟化反应,真空干燥后即可。本发明利用氟化碳在充放电过程中发生嵌锂反应,从而生成导电性碳和氟化锂,导电性碳的生成有利于提高材料的导电性,从而提高材料的电化学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11443294B
公开(公告)日:2022-09-23
申请号:CN202010280140.4
申请日:2020-04-10
Applicant: 华东理工大学 , 上海空间电源研究所 , 上海动力储能电池系统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IPC: G01R31/367 , G01R31/392 , G06N3/04 , G06N3/0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锂离子电池剩余寿命间接预测方法,包括:采集锂离子电池监测数据,归一化电池容量序列和等时间电压差序列;相关性分析,提取健康因子;构建基于回声状态网络的锂离子电池健康状态估计模型;构建基于长短时记忆神经网络的健康因子预测模型,计算出未来循环周期的健康因子;计算未来循环周期容量的真实值,完成锂离子电池剩余寿命的预测。本发明还提供一种锂离子电池剩余寿命间接预测装置,该装置以及上述预测方法能够实现锂离子电池剩余寿命的在线预测,在剩余寿命达到失效之前进行及时更换与维修,从而保证锂离子电池的正常运行,提升锂离子电池剩余寿命的预测精度。
-
公开(公告)号:CN113782718A
公开(公告)日:2021-12-10
申请号:CN202111005565.5
申请日:2021-08-30
Applicant: 上海空间电源研究所 , 上海动力储能电池系统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IPC: H01M4/36 , H01M4/48 , H01M4/485 , H01M4/50 , H01M4/505 , H01M4/52 , H01M4/525 , H01M4/58 , H01M10/052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电压锂离子电池材料、锂离子电池及其制备方法,所述高电压锂离子电池材料包括内核高电压本体材料和外壳掺杂氟化碳层。本发明还提供了该电池材料的制备方法,将碳源溶解于极性有机溶剂中,形成反应溶液;在搅拌过程中加入高电压本体材料,控制反应液温度和时间,离心洗涤得到具有均匀有机框架材料包覆层的中间相Ⅰ;再将中间相Ⅰ在氮气中高温碳化,冷至室温,得到多孔碳层包覆的高电压本体材料;随后置于反应釜中干燥,通入氟气和氮气的混合气体,进行氟化反应,真空干燥后即可。本发明利用氟化碳在充放电过程中发生嵌锂反应,从而生成导电性碳和氟化锂,导电性碳的生成有利于提高材料的导电性,从而提高材料的电化学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12782586A
公开(公告)日:2021-05-11
申请号:CN202011261777.5
申请日:2020-11-12
Applicant: 上海空间电源研究所 , 上海动力储能电池系统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IPC: G01R31/367 , G06F30/367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实际局部数据的锂离子电池容量估算方法及系统,包含:步骤一、建立锂离子电池的等效电路模型,步骤二、基于带遗忘因子的最小二乘法利用锂离子电池实际工作数据,对模型中的OCV、R0、R1、C1进行辨识,步骤三、基于电池开路电压模型拟合电池的SOC‑OCV方程。步骤四、利用电池的实际数据辨识局部过程中的OCV变化,根据SOC‑OCV方程估算电池局部过程中的SOC变化。步骤五、根据局部过程中的SOC变化及其对应的容量变化,估计锂离子电池的容量。本发明基于实际局部数据的对锂离子电池的容量进行估算,解决了实际过程中较少通过全充放对电池容量进行校准的问题,可用于锂离子电池的精准管控。
-
公开(公告)号:CN109738809A
公开(公告)日:2019-05-10
申请号:CN201910024276.6
申请日:2019-01-10
Applicant: 上海动力储能电池系统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 上海市闵行区高新技术产业化促进中心 , 上海空间电源研究所
IPC: G01R31/367
Abstract: 本发明动力与储能电池功率特性的估计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对电池工作过程进行分析;步骤2,分析获取电池工作过程中各部分电位与外部过程之间的响应关系;步骤3,通过电池外部信号对内部状态的辨识,获取电池的功率特性;步骤4,进行验证。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首先,方法可靠性高、通适性强,不仅可用于新能源车用动力电池,也可以用于储能用电池;其次,本发明基于功率特性的内因的变化来表征功率特性的变化,可以根据应用工况的不同,确定哪些内因对功率特性影响较大;再次,本发明提出的方法估计功率特性的精度高;最后,本方法可置于BMS或EMS中,以实现硬件化应用,具有很好的工业化应用前景。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