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7761293A
公开(公告)日:2024-03-26
申请号:CN202311854147.2
申请日:2023-12-29
Applicant: 上海市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上海建研建材科技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机制砂中絮凝剂残余量快速检测方法,首先通过模拟不同浓度的待测絮凝剂溶液,配制得絮凝剂浓度对砂浆流动性能、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从而确定了判定絮凝剂合格残余浓度的方法,即取待测机制砂上层清液所配砂浆的流动性能与基准组砂浆的流动性能进行对比,对于流动度或1h流动度损失超出基准组水平±20mm的待测机制砂,则视为絮凝剂残余量不合格品;随后,利用砂浆塑性粘度检测的方法,根据企业实际生产要求,量身定制出絮凝剂浓度‑砂浆粘度曲线;对絮凝剂残余浓度不合格的机制砂,使用砂浆粘度测试的方法,根据上述建立曲线反推得到砂中絮凝剂浓度范围。
-
公开(公告)号:CN112694275B
公开(公告)日:2022-05-10
申请号:CN202110065273.4
申请日:2021-01-18
Applicant: 上海市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上海建研建材科技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脱硫灰作为掺合料资源化利用成套预处理方法及应用,该方法包括:1、采用定量法X射线衍射分析测试脱硫灰中CaSO3和CaSO4的含量;2、测试脱硫灰的强度活性指数;3、根据脱硫灰中CaSO3和CaSO4总含量和强度活性指数测试结果,将脱硫灰分为5类,分别采取直接筛分、直接球磨、与粉煤灰复配后混合、与粉煤灰复配后球磨或与矿粉复配后球磨的预处理方法。本发明解决了脱硫灰组分复杂、波动大造成的资源化利用难的问题,可实现对于任一电厂、任一批次的脱硫灰均能经过对应的预处理后能够作为掺合料在混凝土中高附加值应用。
-
公开(公告)号:CN112659376A
公开(公告)日:2021-04-16
申请号:CN202011537603.7
申请日:2020-12-23
Applicant: 上海市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上海建研建材科技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搅拌站混凝土拌合物流动性智能化调控方法和装置,包括:1、投料结束并开始搅拌,搅拌机电流调至正常工作电流的1/4、1/2、3/4和1并拍摄拌合物图像及拌合物静置图像;2、搅拌机调至正常电流进行流变参数测试;3、识别采集图像并与数据库图像匹配,初步确定拌合物坍落度范围;4、确定的坍落度范围内,通过流变参数与坍落度相关性模型对拌合物坍落度推导计算获得拌合物的准确坍落度;5、分析实测坍落度值与设计值差异;两者相差20mm时选择性进行补偿投料;6、补偿完成后,继续搅拌并重复步骤1~5至实测坍落度与设计坍落度差值小于20mm;7、混凝土拌合物全过程坍落度调整次数大于2次时,给出调整后的拌合物配合比变化较大的指示。
-
公开(公告)号:CN112270883A
公开(公告)日:2021-01-26
申请号:CN202011221186.5
申请日:2020-11-05
Applicant: 上海市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上海建研建材科技有限公司
IPC: G09B25/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表征注浆材料填充性的模拟试验装置,包括基体钢部件、连接钢板、固定螺栓、固定销钉、紧固夹、橡胶垫条、注浆出浆口、密封胶。本发明针对实际工程中注浆材料填充密实性检测难的问题,通过设计密封性好,注浆缝宽度可调的模拟试验装置,可实现在实验室对不同宽度缝隙的进行注浆试验,在注浆完成后将一侧的基体钢部件拆除,可直观了解注浆材料在不同宽度微细缝隙中的填充效果,为注浆材料填充效果评价提供了一种可靠的试验手段,也为注浆材料的配方优化和性能提升提供依据。
-
公开(公告)号:CN111551481A
公开(公告)日:2020-08-18
申请号:CN202010513871.9
申请日:2020-06-08
Applicant: 上海市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上海建研建材科技有限公司
IPC: G01N15/08 , G01N1/28 , G01N23/223 , G01N23/2202 , G01N27/6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混凝土防护涂层抵抗铯离子渗透效果测试与表征方法,包括:A.准备两个混凝土圆饼试块;B.在一个试块的侧面和上表面或下表面涂覆防护涂层,并按涂层的要求养护;另一个试块不做任何处理置于同样环境条件;C.采用混凝土铯离子渗透装置开展铯离子加速渗透试验;D、对试块进行高精度分层粉磨;E.测试所有分层粉磨样品的铯离子质量浓度;F.分析涂覆防护涂层的试块和不做任何处理的试块表层混凝土铯离子含量随深度变化,按铯离子的最大渗透深度差异或相同深度铯离子含量的衰减情况对防护涂层抵抗铯离子渗透效果进行表征。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在常规试验条件下高效、定量化表征混凝土防护涂层抵抗放射性核素渗入效果的方法。
-
公开(公告)号:CN118598588A
公开(公告)日:2024-09-06
申请号:CN202410643795.1
申请日:2024-05-23
Applicant: 上海市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上海建研建材科技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全固废负碳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按照重量份计称取无水泥胶凝材料360‑400份、再生粗骨料1000‑1100份、再生细骨料700‑800份、减水剂3~5份和水160~180份;2)将上述材料通过混凝土搅拌机拌和、成型;3)将成型好的产品通过预养护和二氧化碳养护得到全固废负碳混凝土。本发明涉及的原材料全部为固体废物,碳排放量极低,并通过二氧化碳养护进一步固碳,固碳阶段吸收的二氧化碳大于原材料和生产过程碳排放,实现混凝土总碳排为负。
-
公开(公告)号:CN117401934A
公开(公告)日:2024-01-16
申请号:CN202311338704.5
申请日:2023-10-17
Applicant: 上海市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 , 上海建研建材科技有限公司
IPC: C04B28/00 , C04B24/04 , C04B40/02 , C04B111/27 , C04B111/76 , C04B111/20 , C04B103/6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负温浇筑条件下混凝土性能提升方法,属于建筑材料领域,该方法包括:1、在混凝土设计强度等级基础上提高2个等级作为混凝土配制强度,并配入专用复合防冻剂;2、根据混凝土所处不同环境温度(‑15℃~0℃),控制负温暴露时间和保温养护温度;3、进行实验室模拟试验,并根据先负温后保温养护条件与标准养护条件的强度比值结果调整养护制度;4、确定混凝土现场浇筑关键参数,并验证混凝土的力学性能及耐久性能。本发明解决了严寒地区混凝土先直面负温浇筑后续保温养护的特殊工况导致的混凝土强度发展缓慢、达不到目标设计强度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7024670A
公开(公告)日:2023-11-10
申请号:CN202311113695.X
申请日:2023-08-31
Applicant: 中核混凝土股份有限公司 , 上海市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上海建研建材科技有限公司
IPC: C08F283/06 , C08F220/06 , C08F8/14 , C04B24/26 , C04B103/30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混凝土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石粉混凝土的聚羧酸减水剂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提供的用于石粉混凝土的聚羧酸减水剂,在制备过程中,单体A与单体B先发生共聚反应形成共聚物,单体C再与该共聚物中的羧基反应形成稳定的交联体系,性能测试结果显示,单体C的加入,形成的交联体系很好地抑制了石粉混凝土的坍落度损失,改善了混凝土的施工性能;本发明的制备方法简单,生产成本低。
-
公开(公告)号:CN112661455A
公开(公告)日:2021-04-16
申请号:CN202011541966.8
申请日:2020-12-23
Applicant: 上海市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上海建研建材科技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管幕箱涵一体化结构接头填充用超高性能压浆材料,针对管幕箱涵一体化结构对钢管接头孔道压力注浆材料超高抗压强度和超高抗弯强度的要求,以水泥,硅灰、超细矿粉、粉剂聚羧酸减水剂、膨胀剂、纤维为主要原材料,采用超低水料比(0.16~0.18)和超高速搅拌工艺(搅拌速率不小于3000r/min),制备兼具高流动性和超高力学性能的压浆材料,超高性能压浆材料的28d抗压强度大于130MPa,28d抗弯强度大于20MPa。采用大于0.8MPa的压力注浆,可实现管幕箱涵一体化结构在宽度为3mm~7mm钢管接头缝的填充密实,大幅强化节点连接,使钢管混凝土兼具管幕的开挖支护和箱涵结构承载功能,从材料的角度为实现管幕箱涵一体化工艺提供技术保障。
-
公开(公告)号:CN112694275A
公开(公告)日:2021-04-23
申请号:CN202110065273.4
申请日:2021-01-18
Applicant: 上海市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上海建研建材科技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脱硫灰作为掺合料资源化利用成套预处理方法及应用,该方法包括:1、采用定量法X射线衍射分析测试脱硫灰中CaSO3和CaSO4的含量;2、测试脱硫灰的强度活性指数;3、根据脱硫灰中CaSO3和CaSO4总含量和强度活性指数测试结果,将脱硫灰分为5类,分别采取直接筛分、直接球磨、与粉煤灰复配后混合、与粉煤灰复配后球磨或与矿粉复配后球磨的预处理方法。本发明解决了脱硫灰组分复杂、波动大造成的资源化利用难的问题,可实现对于任一电厂、任一批次的脱硫灰均能经过对应的预处理后能够作为掺合料在混凝土中高附加值应用。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