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隧道采用中间风井集中排放废气的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1545378B

    公开(公告)日:2011-06-08

    申请号:CN200910050828.7

    申请日:2009-05-0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公路隧道通风消防类,具体是涉及一种公路隧道采用中间风井集中排放废气的装置,所述的公路隧道包括上行隧道和下行隧道,该装置包括迂回风道、集中排风井,其中所述迂回风道连通上、下行隧道,并位于所述上、下行隧道的靠近峒口位置,所述集中排风井设置于所述上、下行隧道的内部;本发明的优点:解决公路隧道,特别是城市隧道集中排风井选址困难的难题,扩展了风进选址范围,拓展了隧道通风排气方式,提高风井设置困难地段隧道建设的可行性。

    公路隧道自然分散排风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1550840A

    公开(公告)日:2009-10-07

    申请号:CN200910050825.3

    申请日:2009-05-0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公路隧道通风类,具体是涉及一种公路隧道自然分散排风装置,所述装置包括公路隧道,其特征在于:所述公路隧道在出口段中且到隧道出峒口距离为隧道全长10%-40%的一段长度范围内开设有若干风道;所述风道设置于所述公路隧道的顶部或侧壁处;所述风道的总面积不小于隧道横断面积的2倍;本发明的优点:采用自然排风的方式,节省了电费开支;解决公路隧道(特别是城市隧道)集中排风井建设困难的难题,将隧道排气采用“化整为零”的方式,分散排放以降低集中排放对环境的影响,丰富了隧道废气排放方式,提高风井设置困难地段隧道建设的可行性。

    隧道喷淋(雾)降温结构
    3.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1100949A

    公开(公告)日:2008-01-09

    申请号:CN200710044661.4

    申请日:2007-08-07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隧道类,具体地讲是涉及一种隧道喷淋(雾)降温结构,尤其适用于隧道通风区段较长、交流量高,峒内温度较高的工程,该结构包括隧道内壁,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壁上设置有喷雾喷头,所述喷头的喷雾粒径不大于50μm,其优点是,有效降低隧道内空气干球温度,大大改善长隧道内部的空气质量,保证车辆正常通行。

    公路隧道自然分散排风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550836B

    公开(公告)日:2013-05-01

    申请号:CN200910050824.9

    申请日:2009-05-0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公路隧道通风类,具体是涉及一种公路隧道自然分散排风的方法,该方法在所述公路隧道出口段中且到隧道出峒口距离为隧道全长10%-40%的一段长度范围内开设有一系列风道;本发明的优点:采用自然排风的方式,节省了电费开支;解决公路隧道(特别是城市隧道)集中排风井建设困难的难题,将隧道排气采用“化整为零”的方式,分散排放以降低集中排放对环境的影响,丰富了隧道废气排放方式,提高风井设置困难地段隧道建设的可行性。

    一种循环使用型隧道防烟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2518463A

    公开(公告)日:2012-06-27

    申请号:CN201110355974.8

    申请日:2011-11-11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公路隧道和铁路隧道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循环使用型隧道防烟方法。本方法的主要目的是针对当前隧道安全疏散通道加压送风效果有限的现状,提出的一种设在隧道安全疏散通道与主隧道接口处的循环使用型风幕机,风幕机上的送风条缝形成一道高压风幕,防止主隧道烟气进入安全疏散通道;风幕机上的回风口将回流的空气通过风管回流至除尘器,除尘器将回流的空气中可能混杂的烟气净化,干净的空气重新经过所述的风机送至所述的循环式风幕机上的送风条缝上,如此循环,确保安全疏散通道内无烟。

    公路隧道机械分散排风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1550839B

    公开(公告)日:2014-08-13

    申请号:CN200910050829.1

    申请日:2009-05-0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公路隧道通风类,具体是涉及一种公路隧道机械分散排风装置,本装置在所述公路隧道在出口段中且到隧道出峒口距离为隧道全长10%-30%的一段长度范围内开设有风道,所述风道设置于所述公路隧道的顶部或侧壁处;所述风道内部设置有风机;所述风道的总排风量不少于隧道总通风量的70%;本发明的优点:解决公路隧道(特别是城市隧道)集中排风井建设困难的难题,将隧道排气采用“化整为零”的方式,分散排放以降低集中排放对环境的影响,丰富了隧道废气排放方式,提高风井设置困难地段隧道建设的可行性。

    用于纵向通风公路隧道的集中排放废气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550838A

    公开(公告)日:2009-10-07

    申请号:CN200910050827.2

    申请日:2009-05-0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公路隧道通风消防类,具体是涉及一种用于纵向通风公路隧道的集中排放废气的方法,所述的公路隧道包括上行隧道和下行隧道,该方法分别在靠近所述上行隧道和下行隧道峒口处设置迂回风道,使沿车流方向流动的隧道气流通过所述迂回风道回流至对侧隧道,并在所述上行隧道和下行隧道内部分别设置至少一个集中排风井;本发明的优点:解决公路隧道,特别是城市隧道集中排风井选址困难的难题,扩展了风进选址范围,拓展了隧道通风排气方式,提高风井设置困难地段隧道建设的可行性。

    公路隧道自然分散排风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550836A

    公开(公告)日:2009-10-07

    申请号:CN200910050824.9

    申请日:2009-05-0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公路隧道通风类,具体是涉及一种公路隧道自然分散排风的方法,该方法在所述公路隧道出口段中且到隧道出峒口距离为隧道全长10%-40%的一段长度范围内开设有一系列风道;本发明的优点:采用自然排风的方式,节省了电费开支;解决公路隧道(特别是城市隧道)集中排风井建设困难的难题,将隧道排气采用“化整为零”的方式,分散排放以降低集中排放对环境的影响,丰富了隧道废气排放方式,提高风井设置困难地段隧道建设的可行性。

    公路隧道排烟口的设置结构

    公开(公告)号:CN101509391A

    公开(公告)日:2009-08-19

    申请号:CN200910047599.3

    申请日:2009-03-13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公路隧道通风消防类,具体是涉及一种公路隧道排烟口的设置结构,该结构包括排烟道及设置其上的若干排烟口,所述排烟道沿隧道长度方向设置,所述排烟道连通排烟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设置结构还包括火灾位置探测装置,所述的排烟口之间的间距为30m-120m,所述的排烟口面积为1m2-10m2,其优点是优化公路隧道排烟效果,在相同的排烟配置情况下,提高烟气控制能力,减少烟气影响范围,有效控制烟气扩散在150m范围内,烟气分层保持良好,为人员提供较好的安全空间。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