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7316733A
公开(公告)日:2023-12-29
申请号:CN202311554158.9
申请日:2023-11-21
Applicant: 赫森电气(无锡)有限公司 , 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 , 江苏苏中开关厂有限公司 , 山东核电有限公司
IPC: H01H85/055 , H01H69/02
Abstract: 一种核电站保护系统熔断器的熔体结构,熔体基片沿长度方向间隔并排设置有由若干个孔洞组成的变截面,孔洞之间设置有电流通过的狭径,而在熔体靠近最中间位置处的变截面与左右相邻变截面之间的距离,与处于熔体上其它位置处相邻变截面之间的距离不相等,使此位置散热速度也与其它位置变截面不一样,在回路处于低过载熔断或较低过载情况下时,若此处与相邻变截面之间的距离较其它位置相邻变截面之间距离短,则此处首先达到熔断温度予以熔断;反之,则此处最后达到熔断温度予以熔断或者不会熔断。这样的机构,在不改变或影响熔断体原有电气性能的情况下,既可适用于安装到过载保护、又适用于短路保护。
-
公开(公告)号:CN112140517A
公开(公告)日:2020-12-29
申请号:CN202010914406.6
申请日:2020-09-01
Applicant: 深圳市沃尔核材股份有限公司 , 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
IPC: B29C61/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核电管扩张设备及核电管制造系统,其中,核电管扩张设备包括机架、传输装置、加热装置及扩张模具;机架具有入料端及出料端;传输装置安装于机架上;加热装置设于机架上并用于对原料管进行加热处理;扩张模具安装于机架上并用于对加热后的原料管进行扩张处理,以制成核电管;传输装置用于将原料管自入料端经加热装置传输至扩张模具内进行扩张处理,再将制成的核电管牵引至出料端。本发明提出一种核电管扩张设备,用以生产制造合格的核电管,并提高了核电管的生产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03177779A
公开(公告)日:2013-06-26
申请号:CN201310005342.8
申请日:2013-01-08
Applicant: 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
IPC: G21C9/01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30/4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大型非能动压水堆核电厂坩埚型堆芯捕集器,包括堆腔混凝土底板(4)、坩埚冷却系统注水口(6)、坩埚冷却系统水蒸汽出口(7)、坩埚组件(8)、坩埚冷却系统腔室(9)和熔融物收集器(10)。本发明与IVR系统进行有机结合,可进一步提高核电厂安全性,且坩埚设计使系统可靠性更高。
-
公开(公告)号:CN103177778A
公开(公告)日:2013-06-26
申请号:CN201310005308.0
申请日:2013-01-08
Applicant: 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30/4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底部注水叠加外部冷却的大型非能动压水堆核电厂堆芯捕集器,其包括包覆反应堆压力容器中下部的堆腔,堆腔的底部为堆腔混凝土底板;难熔层设置在堆腔的侧面和堆腔混凝土底板的底部,难熔层外部套有一个钢制圆筒;钢制圆筒的底部为外部冷却通道,外部冷却通道的向外延伸两端分别为冷却通道入口和冷却通道出口;数十个喷嘴被固定在钢制圆筒底部,喷嘴的上端伸入堆腔混凝土底板,喷嘴的下端伸入外部冷却通道。本发明利用堆腔混凝土底板充当牺牲材料,通过混凝土的消融,实现熔融物的稀释和降低熔融物的温度。堆腔混凝土底板熔穿后,堆芯熔融物被收集在难熔层内,进一步提高核电厂安全性、可靠性高。
-
公开(公告)号:CN113820116A
公开(公告)日:2021-12-21
申请号:CN202111127860.8
申请日:2021-09-26
Applicant: 上海材料研究所 , 中机检测有限公司 , 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
Inventor: 王飞 , 李金明 , 史科 , 王文东 , 孙宝瑞 , 顾㑇宙 , 李伟 , 范晓望 , 蒋运友 , 杨海平 , 郑张利 , 李劲松 , 周隐玉 , 代琨 , 齐永健 , 刘鑫 , 张超 , 黄春波
IPC: G01M13/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重载自润滑球铰的高温摩擦磨损装置及其试验方法,包括试验机框架、相连接的支撑加载组件和推力驱动摆动组件,试验机框架包括液压油缸、多个丝杠立柱和试验机横梁,支撑加载组件包括可升温的加载板、用于固定重载自润滑球铰的试验芯轴以及一对固定套件,一对固定套件水平间隔设置,中间留出上下走向的间隙,加载板位于间隙中,加载板的中部贯穿设有用于容纳重载自润滑球铰的球铰安装孔,试验芯轴水平设置并贯穿一对固定套件和球铰安装孔,试验芯轴的两端伸出固定套件外并和推力驱动摆动组件相连。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极大排除了工装干扰,降低了试验件损伤风险,试验方法准确性高,装置实用性强。
-
公开(公告)号:CN109344196A
公开(公告)日:2019-02-15
申请号:CN201811252909.0
申请日:2018-10-25
Applicant: 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6F17/5009 , G06Q10/06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公开一种基于云技术的核能智能平台架构,它包括交互层、软件层、系统层和硬件层,所述交互层、软件层、系统层和硬件层依次互相进行数据通信;与现有技术相比,通过云计算超强的计算能力,实现数值反应堆建模分析,材料性能数值模拟,流、固、声、磁、温等多物理参数耦合计算,实现元件加工、设备制造、产品组装全过程模拟、优化、监控,实现测量简单化、控制傻瓜化、诊断专家化,运行智能化甚至无人运行,打破核电站数据孤岛,逐步实现研发、设计、制造、组装、运行、维护各个环节的智能化,打通产品全生命周期和全产业链,实现产品安全性、经济性、可靠性指标的精确控制,项目全局可量化、可视化、可预测的高效管理。
-
公开(公告)号:CN107808701A
公开(公告)日:2018-03-16
申请号:CN201711035667.5
申请日:2017-10-30
Applicant: 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
IPC: G21C13/087 , G21C15/1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30/40 , G21C15/18 , G21C13/087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非能动安全壳内喷淋和壳壁排热系统,其包括蓄压水箱、蓄压水箱出水管线、喷淋集管及喷头;所述蓄压水箱出水管线与所述蓄压水箱连接,所述喷淋集管与所述蓄压水箱出水管线连接,所述喷头设置在所述喷淋集管上。本发明提供的非能动安全壳内喷淋和壳壁排热系统,采用非能动的方式,也能在其他事故或安全壳排热装置故障情况下提供持续的非能动冷却,有效保证安全壳的完整性,进而提高了该电厂的安全性。
-
公开(公告)号:CN107799188A
公开(公告)日:2018-03-13
申请号:CN201711035652.9
申请日:2017-10-30
Applicant: 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安全壳压力抑制系统,其包括抑压池、非能动热管换热系统、阀门和管道;所述抑压池和所述非能动热管换热系统设置于安全壳内,所述管道内的流体通过贯穿安全壳的管道与安全壳外的冷凝段相连通;所述阀门至少设置在所述管道上。本发明提供的安全壳压力抑制系统,采用价格较低的混凝土安全壳的同时以非能动方式,即不依赖外部电源和干预即可在事故后无限期保证安全壳的完整性,可以有效提高反应堆的安全水平和经济性。
-
公开(公告)号:CN103578580A
公开(公告)日:2014-02-12
申请号:CN201310264749.2
申请日:2013-06-27
Applicant: 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
IPC: G21C9/01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30/4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大型非能动核电厂熔融物堆内和堆外滞留相结合的装置,包括混凝土牺牲层(4)、堆芯捕集器腔室(7)、堆芯捕集器难熔层(8)、冷却通道入口(9)、冷却通道出口(10)和堆芯捕集器底部冷却通道(11)。本发明提出了一套熔融物堆外冷却与IVR系统进行有机结合的装置,当IVR成功时,可以实现熔融物的堆内滞留;当IVR失效以后,通过堆芯捕集器底部冷却通道的非能动冷却,实现熔融物的堆外滞留,从而增强大型非能动压水堆核电厂缓解严重事故的能力。
-
公开(公告)号:CN103440886A
公开(公告)日:2013-12-11
申请号:CN201310364934.9
申请日:2013-08-20
Applicant: 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
IPC: G21C15/14 , G21C15/243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30/4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提高压力容器外壁面临界热流密度的装置,包括反应堆压力容器和包覆于反应堆压力容器外部的保温层,反应堆压力容器外壁面和保温层之间形成流道,流道的内部具有多个固定在保温层内壁面上的突起部,多个突起部之间互不接触、呈周向排列或错位排列。本发明通过突起部呈错位的排列设置,增强流体流动过程中的搅浑,改变了压力容器外壁面中汽泡的积聚现象,增强流体的换热能力,提高流体在压力容器外壁面相应位置处的临界热流密度,从而有利于实施核电厂堆内熔融物滞留措施,提高核电厂在事故情况下的安全性。本发明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引入阻力小、系统可靠性高。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