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力发电系统及控制方法
    1.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9665703A

    公开(公告)日:2025-03-21

    申请号:CN202411706009.4

    申请日:2024-11-2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热力发电系统及控制方法,发电系统包括至少两组热处理机构,每一组热处理机构包括串联的蒸发器模块和过热器模块,热处理机构上游连接给水管,经热处理机构产生的过热蒸汽进行热电联产;经热电联产后的蒸汽汇流至冷凝器并经给水管返回至热处理机构的入口端;其中,蒸发器模块包括第一反应堆和蒸发器,过热器模块包括第二反应堆和过热器。上述热力发电系统,对老旧火电厂进行改造,利用老旧火电厂原有的热力系统的基础上结合反应堆,如此可以将老旧火电厂改造为基于热管反应堆的热力发电系统,且可以实现热电联产,不仅避免了资源的浪费,而且无需完全新建核电厂,降低了改造成本,提高环保效益的同时也提升了经济效益。

    核电站余热利用系统及方法
    3.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7968275A

    公开(公告)日:2024-05-03

    申请号:CN202410247750.2

    申请日:2024-03-0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核电站余热利用系统及方法,系统包括热泵、第一循环系统和第二循环系统,设备冷却水流经热泵后流回设备冷却水系统;第一循环系统包括第一循环管路和冷水机组,热泵的输出端与冷水机组的输入端连通,冷水机组的输出端与热泵的输入端连通,冷水机组用于接收已加热的循环水,并在吸收热量后将降温后的循环水返回至热泵,第一循环管路在热泵的输入端和输出端均设有第一切换阀;第二循环系统包括第二循环管路和至少一个用户端,第二循环管路流经热泵,并用于将已加热后的循环水输送至用户端,然后将由用户端流出已降温的循环水返回至热泵,第二循环管路在热泵的输入端和输出端均设有第二切换阀。由此提升核电机组热效率。

    基于供热负荷需求的热网流量控制系统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7029090A

    公开(公告)日:2023-11-10

    申请号:CN202310855643.3

    申请日:2023-07-1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供热负荷需求的热网流量控制系统及方法,该系统包括中央处理器、与中央处理器电连接的多个温度设定单元和多个室内温度采集单元,以及设置在热网中每级换热装置上的控制单元;所述控制单元包括设置在每级换热装置的供水管路上的近端流量控制阀和水泵;所述中央处理器用于根据接收的数据计算用户侧各用户的热负荷和各级管网的热负荷,以此确定并控制对应的阀门开度及水泵运行频率。本发明以用户侧各用户室内温度为输入,结合目标温度计算不同用户、不同管网级组的热负荷比例,通过负荷比例对各级管网中的流量控制阀阀门开度和水泵运行频率进行控制,以此满足用户的实际需求,实现动态调控,达到节能的目的。

    一种供热节能系统及方法
    8.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5978630A

    公开(公告)日:2023-04-18

    申请号:CN202211520795.X

    申请日:2022-11-3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供热节能系统及方法,属于供热节能技术领域。包括获取供热系统的实时运行数据并存储,构建供热系统的数字孪生模型;根据实时运行数据和历史数据,分析供热系统的运行状态,获取供热系统的节能运行策略;根据节能运行策略,发出操作指令至智能控制装置以对供热系统中的设备进行参数设定和启停控制。基于大数据和物联网,结合末端需求和能源供应,对供热系统进行节能调控,在保证供热的前提下,实现能源的按需分配,避免能源浪费。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为了保证用户体验,存在供热过度的情况,造成大量能源浪费”的问题。

    一种外侧带有分离式空气冷却热阱的安全壳

    公开(公告)号:CN103377726B

    公开(公告)日:2017-02-22

    申请号:CN201210127036.7

    申请日:2012-04-27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30/4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外侧带有分离式空气冷却热阱的安全壳,其在安全壳的外壁周围固定多根蒸发端热管,这些蒸发端热管被分成若干组;每组蒸发端热管的顶部出口连通一路上升连接管的入口,该路上升连接管的出口连通包括多根冷凝端热管的一组冷凝端热管的顶部入口,该组冷凝端热管的底部出口连通一路下降连接管的入口,该路下降连接管的出口连通一组蒸发端热管的底部入口。本发明提出了外侧带有分离式空气冷却热阱的安全壳,其使安全壳具备有最终热阱的功能,对于预应力混凝土安全壳,可以使原本不具备最终热阱的安全壳,具备一定的最终热阱能力;对于有最终热阱能力的钢制安全壳,也可以通过分离式热阱增加冷却能力。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