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0541393B
公开(公告)日:2024-09-03
申请号:CN201910873747.0
申请日:2019-09-17
Applicant: 上海汀滢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上海宏波工程咨询管理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生态修复技术领域,具体来说是一种城市硬质化驳岸的生态重塑方法及生态重塑结构,具体包括如下步骤:步骤a.在硬质化驳岸的岸坡表面自下向上分层铺设营养土工布、营养土和加筋人工界面以构成重塑基质层;步骤b.在重塑基质层上种植湿生植物和挺水植物;步骤c.在所述的重塑基质层的上端处布置块石,并在所述的重塑基质层的下端处布置抛石。本发明同现有技术相比,其优点在于:通过在硬质化驳岸坡面上铺设重塑基质层,形成利于植物扎根和生长的空间;通过对重塑基质层的加筋处理,增强其抵抗雨水冲刷和水体淘刷的能力;选择具有水体净化和景观优化作用的植物种植在重塑基质层上,恢复生态系统的主要生产者,并丰富和美化河道的自然景观。
-
公开(公告)号:CN115367953A
公开(公告)日:2022-11-22
申请号:CN202210859839.5
申请日:2022-07-21
Applicant: 上海宏波工程咨询管理有限公司 , 上海汀滢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上海韵水工程设计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适用于排水泵站的雨污水就地处理系统及其运行方法,通过就地处理控制系统接收进水水质监测系统信号,进行分析计算后传输指令给提升泵、阀门、高效组合澄清模块和生物处理模块,控制设备及阀门根据不同的工况采用不同的运行模式。本发明的应用将雨水调蓄与雨污水的就地处理相结合,根据不同的工况采用不同的运行模式,使雨污水经过处理后排放,最大程度削减泵站排放污染物的量,有效缓解了泵站放江水体对河道的污染,提升了调蓄效能,同时改变污水由集中污水处理厂处理转变为分散式的就地处理,解决了调蓄池雨污水在雨季难以输送到污水处理厂以及调蓄池雨污水对污水处理厂进水水量和水质造成冲击的难题。
-
公开(公告)号:CN113003910A
公开(公告)日:2021-06-22
申请号:CN201911329881.0
申请日:2019-12-20
Applicant: 上海汀滢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上海宏波工程咨询管理有限公司
IPC: C02F11/06 , C02F11/02 , C02F11/00 , C02F101/3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受污染河湖底泥‑水好氧界面的重塑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底泥分析;步骤二,投加过硫酸氢钾复合盐溶液;步骤三,投加过氧化钙溶液;步骤四,底泥表层曝气;步骤五,投加大型底栖动物;明确污染底泥的分布深度;向底泥重污染层底部投加过硫酸氢钾复合盐溶液;向底泥重污染层底部投加过氧化钙溶液;待底泥‑水界面上方20cm的溶氧含量提升到2mg/L以上,并持续1h之后,对底泥表层采取持续曝气;待该处溶氧含量提升4mg/L以上并持续1h之后,向底泥中投加大型底栖动物;该发明,能够恢复底泥‑水界面处好氧状况,增加底泥中好氧氧化层深度,降低底泥中有机污染物含量,将污染底泥改造成为水体污染物“消化池”及水生生物乐土。
-
公开(公告)号:CN110541393A
公开(公告)日:2019-12-06
申请号:CN201910873747.0
申请日:2019-09-17
Applicant: 上海汀滢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上海宏波工程咨询管理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生态修复技术领域,具体来说是一种城市硬质化驳岸的生态重塑方法及生态重塑结构,具体包括如下步骤:步骤a.在硬质化驳岸的岸坡表面自下向上分层铺设营养土工布、营养土和加筋人工界面以构成重塑基质层;步骤b.在重塑基质层上种植湿生植物和挺水植物;步骤c.在所述的重塑基质层的上端处布置块石,并在所述的重塑基质层的下端处布置抛石。本发明同现有技术相比,其优点在于:通过在硬质化驳岸坡面上铺设重塑基质层,形成利于植物扎根和生长的空间;通过对重塑基质层的加筋处理,增强其抵抗雨水冲刷和水体淘刷的能力;选择具有水体净化和景观优化作用的植物种植在重塑基质层上,恢复生态系统的主要生产者,并丰富和美化河道的自然景观。
-
公开(公告)号:CN212740871U
公开(公告)日:2021-03-19
申请号:CN202020514958.3
申请日:2020-04-10
Applicant: 上海汀滢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上海宏波工程咨询管理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环保技术领域,具体来说是一种一体化河道深层曝气膜组合系统,包括:生物膜框架体,所述的生物膜框架体设置于河道底部,包括框架及设置于框架上下两侧的网片,框架下侧设有卡槽,且所述的生物膜框架体内还设有若干填料绳;曝气组件,所述的曝气组件连接于所述的框架下侧的卡槽处;供气组件,设置于河道岸边以用于为曝气组件供气。本实用新型组合结构简单可行,易于安装与拆卸,为一体化安装模式,组合方便、安装便捷、无需外加固定措施;可近河底布置,对底泥也有一定的氧化作用;针对性地为周围生物膜供氧,使周围的生物膜保持较高的活性,而且曝气气泡的扰动作用,也利于生物膜的冲刷更新,降低泥龄,提高降解水中污染物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214880918U
公开(公告)日:2021-11-26
申请号:CN202021856059.8
申请日:2020-08-31
Applicant: 上海汀滢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上海宏波工程咨询管理有限公司
IPC: C02F9/14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环境治理技术领域,具体来说是一种可抗风浪的复合纤维生态抑藻浮床,复合纤维生态浮板包括由下至上依次设有的泡沫层、垒土层和生态纤维层,复合纤维生态浮板的四周包覆有框架体,复合纤维生态浮板的底部设有潜水泵,潜水泵一端连接汲藻头,且另一端连接喷水头。本实用新型同现有技术相比,其优点在于:该浮床具有一体性好,抗风浪能力强,植物覆盖度高,可主动净化浮床周围水体蓝藻,促进浮床周边水质提升等优点,通过复合纤维生态浮板的四周包覆有的框架体,提升了浮床的抗风浪能力,通过引配水系统的设置,使得浮床周边的含藻水能通过汲藻头进入水泵,并通过喷水头将含藻水喷洒至浮板,进而实现对浮床周围水体蓝藻的主动净化。
-
公开(公告)号:CN213326942U
公开(公告)日:2021-06-01
申请号:CN202021857997.X
申请日:2020-08-31
Applicant: 上海汀滢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上海宏波工程咨询管理有限公司
IPC: C02F3/32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生态工程和水利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来说是一种导流式梯级人工湿地系统,基础层的相对两侧分别为进水侧和出水侧,且所述的基础层的上表面由进水侧至出水侧向下倾斜;由进水侧至出水侧依次设有若干分隔所述的基础层的格梗,格梗的一端设有透水部,且相邻的格梗的透水部位于格梗不同侧的端部。本实用新型同现有技术相比,组合结构简单可行,其优点在于:施工方法简单,投资建设成本低,能耗少,在保持湿地整体景观的同时,还具有高效净化水质的功能,整个系实现了水流的梯级式延长流动,最大限度的提高待处理污水在湿地系统内的停留时间,确保整个系统对待处理污水的改善处理效果,有利于整个系统的推广和实用。
-
公开(公告)号:CN213924409U
公开(公告)日:2021-08-10
申请号:CN202022261213.3
申请日:2020-10-12
Applicant: 上海汀滢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上海宏波工程咨询管理有限公司
IPC: C02F9/14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生态修复领域,公开了一种养殖塘转化型湿地生态系统,包括沟渠和被所述沟渠彼此隔开的第一种植区、第二种植区、第三种植区和第四种植区;沟渠内灌溉有水;第一种植区上种植有用于对水体进行初步沉淀及过滤的芦苇和茭白;第二种植区种植有用于涵养水源的落羽杉和池杉;第三种植区种植有用于使水体上下层循环的芦苇、糙叶苔草、芦竹和池杉;第四种植区种植有用于净化水体的千屈菜、黄菖蒲和西伯利亚鸢尾。本实用新型通过将基地内划分多个功能种植区,集中的对引入的水流进行多功能的分区处理,不仅提高了对水体的净化作用,而且改善了原有湿地处理方法中单一、笼统的应用模式,提高了湿地处理系统的高效性。
-
公开(公告)号:CN211080115U
公开(公告)日:2020-07-24
申请号:CN201921537597.8
申请日:2019-09-17
Applicant: 上海汀滢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上海宏波工程咨询管理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生态修复技术领域,具体来说是一种城市硬质化驳岸的生态重塑结构,具体包括如下步骤:设置于硬质化驳岸岸坡上,在硬质化驳岸岸坡的表面设有重塑基质层,重塑基质层包括由下至上依次铺设有的营养土工布、营养土和加筋人工界面,重塑基质层上种植有湿生植物和挺水植物,且重塑基质层的上端处设有块石,重塑基质层的下端处设有抛石。本实用新型同现有技术相比,其优点在于:通过在硬质化驳岸坡面上铺设重塑基质层,形成利于植物扎根和生长的空间;通过对重塑基质层的加筋处理,增强其抵抗雨水冲刷和水体淘刷的能力;选择具有水体净化和景观优化作用的植物种植在重塑基质层上,恢复生态系统的主要生产者,并丰富和美化河道的自然景观。(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号:CN211078824U
公开(公告)日:2020-07-24
申请号:CN201921857271.3
申请日:2019-10-31
Applicant: 上海汀滢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上海宏波工程咨询管理有限公司
IPC: C02F9/14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来说是一种雨水泵站排放口的高通量生态廊道系统,由沉砂区、过滤区和生态净化区三部分组成,过滤区和生态净化区外侧设有生态过滤围隔,生态过滤围隔由生态过滤结构、浮体结构及底部配重结构构成,浮体结构设置于生态过滤结构的顶端并浮于水面上,底部配重结构设置于生态过滤结构的底端并沉至水底,生态过滤结构由三层过滤纤维层由内至外连接一体构成。本实用新型可有效去除污水中的COD、BOD、SS、NH3-N、TP,且不占用陆地面积,可根据泵站排放口周边河道调整分布,不采用化学药剂,安全环保,同时本系统景观效果好,与河道之间具有较高的流通量,便于廊道内外水体的实时循环交互,有利于改善整体河道的水质。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