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3915950A
公开(公告)日:2022-01-11
申请号:CN202010664786.2
申请日:2020-07-10
Applicant: 上海电力大学 , 上海燃气工程设计研究有限公司
Abstract: 一种基于埃尔逊循环热机/热泵的燃气‑空气联合循环分布式能源系统,该系统包括发电子系统、制热子系统和制冷子系统,还包括基于埃尔逊循环的热机/热泵,热机/热泵选择性地处于发电工作状态和制冷工作状态之一。发电子系统包括燃气机、第一发电机、第二发电机;制热子系统包括燃气锅炉、第一换热器、第二换热器;制冷子系统包括电制冷机,基于埃尔逊循环的热机/热泵根据用户需求选择性的联合上述子系统为用户提供电力负荷或冷负荷。上述基于埃尔逊循环热机/热泵的燃气‑空气联合循环分布式能源系统,提高了系统对用户冷、热、电三种负荷波动的适应能力,增加系统高品质能源的输出。
-
公开(公告)号:CN113915950B
公开(公告)日:2023-06-20
申请号:CN202010664786.2
申请日:2020-07-10
Applicant: 上海电力大学 , 上海燃气工程设计研究有限公司
Abstract: 一种基于埃尔逊循环热机/热泵的燃气‑空气联合循环分布式能源系统,该系统包括发电子系统、制热子系统和制冷子系统,还包括基于埃尔逊循环的热机/热泵,热机/热泵选择性地处于发电工作状态和制冷工作状态之一。发电子系统包括燃气机、第一发电机、第二发电机;制热子系统包括燃气锅炉、第一换热器、第二换热器;制冷子系统包括电制冷机,基于埃尔逊循环的热机/热泵根据用户需求选择性的联合上述子系统为用户提供电力负荷或冷负荷。上述基于埃尔逊循环热机/热泵的燃气‑空气联合循环分布式能源系统,提高了系统对用户冷、热、电三种负荷波动的适应能力,增加系统高品质能源的输出。
-
公开(公告)号:CN111415042A
公开(公告)日:2020-07-14
申请号:CN202010201760.4
申请日:2020-03-20
Applicant: 上海燃气工程设计研究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一种基于气电耦合的区域分布式能源系统及其优化方法,优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建立优化目标函数;步骤2:获取所述系统设计和运行的约束条件;步骤3:对模型进行优化,获取最佳装机和运行方案;步骤4:实施优化得出的方案;依上述优化方法建立的系统包括以下设备:燃气内燃机组、吸收式制冷机组、电制冷机组、热泵、双效蓄能罐。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能够充分利用系统内联供设备和蓄能设备的枢纽调节作用,发挥气电协调和削峰填谷的优势,从而降低装机和运行成本;从用户的能源需求出发,将运行策略与负荷需求充分匹配,从而保障供能的稳定可靠性;设备的容量设计和运行是分不开的,优化模型协同系统的装机和运行优化,使优化结果更具合理性。
-
公开(公告)号:CN111461429A
公开(公告)日:2020-07-28
申请号:CN202010244029.X
申请日:2020-03-31
Applicant: 上海燃气工程设计研究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气电协调的多能互补系统优化方法,涉及能源供应领域,包括如下步骤:区域用能负荷处理;搭建面向区域式能源需求的多能互补能源供应系统物理模型;建立兼顾装机与运行的多能互补系统优化模型;计算优化模型。本发明提供的气电协调的多能互补系统优化方法,以投资计算周期内的总利润最大化为目标,兼顾多能互补系统的装机方案与运行策略,为逐时负荷提供合理的气电匹配供能方案,达到系统用能高效以及经济运行的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11811206A
公开(公告)日:2020-10-23
申请号:CN202010647894.9
申请日:2020-07-07
Applicant: 上海电力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燃气冷热电三联供分布式能源系统,包括燃气机、第一发电机、热泵、换热器模块、热负荷端、冷负荷端、烟气余热驱动的热机、第二发电机和电力负荷端,燃气机通过可切换的连接模块连接第一发电机或热泵,热泵分别连接热负荷端和冷负荷端;燃气机的缸套水出口管道连接换热器模块,换热器模块连接热负荷端;燃气机的排烟管道通过三通管分别连接换热器模块和热机,该热机通过第二发电机连接电力负荷端。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可以灵活调整发电量、制热量、制冷量,适应各种季节下的冷、热、电负荷变动,增强了对用户负荷的适应性,保证系统全年始终在高效率下运行。
-
公开(公告)号:CN212619658U
公开(公告)日:2021-02-26
申请号:CN202021315472.3
申请日:2020-07-07
Applicant: 上海电力大学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燃气冷热电三联供分布式能源系统,包括燃气机、第一发电机、热泵、换热器模块、热负荷端、冷负荷端、烟气余热驱动的热机、第二发电机和电力负荷端,燃气机通过可切换的连接模块连接第一发电机或热泵,热泵分别连接热负荷端和冷负荷端;燃气机的缸套水出口管道连接换热器模块,换热器模块连接热负荷端;燃气机的排烟管道通过三通管分别连接换热器模块和热机,该热机通过第二发电机连接电力负荷端。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可以灵活调整发电量、制热量、制冷量,适应各种季节下的冷、热、电负荷变动,增强了对用户负荷的适应性,保证系统全年始终在高效率下运行。(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