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0296001B
公开(公告)日:2024-08-27
申请号:CN201910690165.9
申请日:2019-07-29
Applicant: 上海电气燃气轮机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联合循环电站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联合循环机组部分负荷效率的调节系统及方法。该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压气机、燃烧室和透平,燃烧室设有燃料阀,压气机设有压气机出口压力测点、开度可调节的进口导叶和通往透平的进气腔室的抽气管路,抽气管路上设有冷却空气温度测点和调节阀,透平设有透平出口温度测点和透平进气腔室压力测点;进口导叶、燃料阀、调节阀、冷却空气温度测点、透平出口温度测点、压气机出口压力测点和透平进气腔室压力测点均与控制模块相连接。该方法为:当部分负荷<90%基本负荷时,根据部分负荷下的出力目标信号,调节燃烧室内的燃空比,使透平进口温度提升,即提升透平出口温度,可提升部分负荷下联合循环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8313261A
公开(公告)日:2024-07-09
申请号:CN202410492252.4
申请日:2024-04-23
Applicant: 上海电气燃气轮机有限公司
IPC: G06F30/27 , G06F18/2431 , G06F18/214 , G06F119/02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叶顶间隙预测模型的训练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所述训练方法包括:获取实际工况下燃气轮机的实测运行数据和所述燃气轮机中压气机及透平部分级的实测叶顶间隙数据;基于所述燃气轮机的二维整机热模型和热结构模型,对所述实测运行数据进行处理,以获取所述压气机及所述透平各级的平均叶顶间隙数据;对初始叶顶间隙预测模型进行训练,以获取完成训练的叶顶间隙预测模型,所述初始叶顶间隙预测模型训练过程中的输入数据为所述实测运行数据和所述平均叶顶间隙数据,输出数据为各级的预测叶顶间隙数据。所述训练方法能够获得精度良好的叶顶间隙预测模型,从而完成叶顶间隙预测任务。
-
公开(公告)号:CN117469037A
公开(公告)日:2024-01-30
申请号:CN202311655601.1
申请日:2023-12-05
Applicant: 上海电气燃气轮机有限公司
IPC: F02C9/50
Abstract: 一种燃气轮机燃烧稳定性自动调整方法,获取对燃烧室稳定性敏感的特征,并在PLC模块或控制系统中对燃烧室稳定性敏感的稳定预兆特征进行对比判断,是否为不稳定预兆;通过安装于燃烧室不同位置的探头的信号进行实时判断,获取燃烧室内的周向波的振动模态和特征,通过将振动模态特征检测与不稳定预兆特征信号联合判断,修正值班气流量和TETC值,在不同的工况下自动燃烧调整系统会采取不同的燃气轮机燃烧参数调节方法修正值班气流量或TETC设定值,本发明通过将振动模态特征检测与不稳定预兆特征信号联合判断,并结合燃气轮机当前工况选择合适的调节方法,通过与燃气轮机控制系统进行通讯提前进行运行参数调整以达到改善燃气轮机运行稳定性状态的目的。
-
公开(公告)号:CN113738510A
公开(公告)日:2021-12-03
申请号:CN202111135138.9
申请日:2021-09-27
Applicant: 上海电气燃气轮机有限公司 , 北京上庄燃气热电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双压无再热联合循环电厂及其性能优化方法,包括:步骤一、获取联合循环电厂使用的关键设备参数和运行限制;步骤二、结合所获取的关键设备参数和运行限制确定联合循环电厂的运行包线;步骤三、根据寻优设备参数建立联合循环电厂的热平衡模型,并根据联合循环电厂的实际运行数据进行校准;步骤四、在运行包线允许运行的区间内,利用热平衡模型遍历计算得出每一个参数组合下的联合循环热效率;选择出最大联合循环热效率,将相应参数组合应用于联合循环电厂,调整联合循环电厂各项参数直至与相应的参数组合一致。本发明可在不影响机组运行安全的前提下充分发挥燃机透平叶片的承温潜力,并最大程度的提升联合循环电厂热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0296001A
公开(公告)日:2019-10-01
申请号:CN201910690165.9
申请日:2019-07-29
Applicant: 上海电气燃气轮机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联合循环电站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联合循环机组部分负荷效率的调节系统及方法。该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压气机、燃烧室和透平,燃烧室设有燃料阀,压气机设有压气机出口压力测点、开度可调节的进口导叶和通往透平的进气腔室的抽气管路,抽气管路上设有冷却空气温度测点和调节阀,透平设有透平出口温度测点和透平进气腔室压力测点;进口导叶、燃料阀、调节阀、冷却空气温度测点、透平出口温度测点、压气机出口压力测点和透平进气腔室压力测点均与控制模块相连接。该方法为:当部分负荷<90%基本负荷时,根据部分负荷下的出力目标信号,调节燃烧室内的燃空比,使透平进口温度提升,即提升透平出口温度,可提升部分负荷下联合循环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1911248B
公开(公告)日:2024-10-18
申请号:CN202010947386.2
申请日:2020-09-10
Applicant: 上海电气燃气轮机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燃气轮机燃烧稳定性调节系统及方法,其包括:抽气管路,抽气管路的进气端与燃气轮机的压气机内连通,抽气管路的出气端与燃气轮机的透平排气扩散段连通;控制阀,设于所述抽气管路上,用于控制进入所述透平排气扩散段内气体的流量;温度传感器,设于所述透平排气扩散段,用于采集所述透平排气扩散段中的排气温度;控制系统,与所述控制阀、温度控制器相连。本发明可降低燃机排出烟气温度,并且通过控制控制阀的开度,以确保透平排气扩散段排出的烟气温度在安全运行温度范围内(即在排烟温度极限值以下),提升燃气轮机燃烧稳定性,提升燃气轮机排放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11911248A
公开(公告)日:2020-11-10
申请号:CN202010947386.2
申请日:2020-09-10
Applicant: 上海电气燃气轮机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燃气轮机燃烧稳定性调节系统及方法,其包括:抽气管路,抽气管路的进气端与燃气轮机的压气机内连通,抽气管路的出气端与燃气轮机的透平排气扩散段连通;控制阀,设于所述抽气管路上,用于控制进入所述透平排气扩散段内气体的流量;温度传感器,设于所述透平排气扩散段,用于采集所述透平排气扩散段中的排气温度;控制系统,与所述控制阀、温度控制器相连。本发明可降低燃机排出烟气温度,并且通过控制控制阀的开度,以确保透平排气扩散段排出的烟气温度在安全运行温度范围内(即在排烟温度极限值以下),提升燃气轮机燃烧稳定性,提升燃气轮机排放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14117824A
公开(公告)日:2022-03-01
申请号:CN202111626216.5
申请日:2021-12-28
Applicant: 上海电气燃气轮机有限公司
IPC: G06F30/20 , G06Q50/06 , G06F119/0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燃机性能预测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系统,燃机性能预测方法包括:获取燃机的机型、燃机配置数据的部件特性参数、预设的边界参数、性能试验数据以及待预测性能对应的边界数据;基于所述机型和预设的燃机机理模型,确定燃机的设计模型;基于所述边界参数、所述性能试验数据以及所述部件特性参数,对所述可修正参数类型的部件特性参数进行修正,确定修正后的部件特性参数;基于所述修正后的部件特性参数、所述待预测性能对应的边界数据以及所述设计模型,确定燃机的预测性能。本发明的燃机性能预测方法能够预测电厂在不同运行参数下的功率和热效率等,为电厂运行决策做参考,以提升电厂运行整体的热力性能,提高电厂整体的经济效益。
-
公开(公告)号:CN210217926U
公开(公告)日:2020-03-31
申请号:CN201921210551.5
申请日:2019-07-29
Applicant: 上海电气燃气轮机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联合循环电站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联合循环机组部分负荷效率的调节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压气机、燃烧室和透平,燃烧室设有控制进料量的燃料阀,压气机设有压气机出口压力测点、开度可调节的进口导叶和通往透平的进气腔室的抽气管路,抽气管路上设有冷却空气温度测点和调节阀,透平设有透平出口温度测点和透平进气腔室压力测点;进口导叶、燃料阀、调节阀、冷却空气温度测点、透平出口温度测点、压气机出口压力测点以及透平进气腔室压力测点均与控制模块相连接。可根据部分负荷下的出力目标信号,调节进口导叶和燃料阀的开度,提升透平进口温度,即提升透平出口温度,可实现提升部分负荷下的联合循环效率。(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号:CN212296517U
公开(公告)日:2021-01-05
申请号:CN202021970605.0
申请日:2020-09-10
Applicant: 上海电气燃气轮机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燃气轮机燃烧稳定性调节系统,其包括:抽气管路,抽气管路的进气端与燃气轮机的压气机内连通,抽气管路的出气端与燃气轮机的透平排气扩散段连通;控制阀,设于所述抽气管路上,用于控制进入所述透平排气扩散段内气体的流量;温度传感器,设于所述透平排气扩散段,用于采集所述透平排气扩散段中的排气温度;控制系统,与所述控制阀、温度控制器相连。本实用新型可降低燃机排出烟气温度,并且通过控制控制阀的开度,以确保透平排气扩散段排出的烟气温度在安全运行温度范围内(即在排烟温度极限值以下),提升燃气轮机燃烧稳定性,提升燃气轮机排放性能。(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