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管壳式加热器
    2.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1660873A

    公开(公告)日:2010-03-03

    申请号:CN200910195055.1

    申请日:2009-09-03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管壳式加热器。该管壳式加热器的管程为四流程,主要由圆柱形水室、水室分隔板、管板、上部U形管及下部U形管组成。壳程分为两个相互独立的腔室,第一腔室的壳体完全将上部U形管包裹住。第二腔室内流动介质为最末级抽汽,该腔室的壳体为整个低压加热器的壳体,完全将下部U形管和腔室一的壳体都包裹住。本发明的优点是:使两套管束能够上下布置,满足了百万等级核电常规岛机组中汽轮机最末两级抽汽管道布置的需要。

    一种双通型换热器水室
    4.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6288923A

    公开(公告)日:2017-01-04

    申请号:CN201610792189.1

    申请日:2016-08-3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双通型换热器水室,其特征在于,包括水室,水室的两端分别通过管板一、管板二与管束一、管束二连接,水室内设有水室分隔板,水室分隔板将水室分为分别与给水出口管、给水进口管连通的两部分,使管束一、管束二形成并联结构;或者水室分隔板将水室分为分别与给水出口管连通、与给水进口管连通、水室两端连通这三部分,使管束一、管束形成串联结构。本发明将两台换热器管束在系统中的布置通过并联或串联结构的水室合并,使系统管路的布置更简化。

    一种宽负荷高效给水回热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6705019A

    公开(公告)日:2017-05-24

    申请号:CN201611120272.0

    申请日:2016-12-07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22D1/32 F22D1/5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宽负荷高效给水回热系统,包括沿给水管道依次串联连接的多级加热器,较低级的两个加热器顶部与汽轮机高压缸连接,其它加热器顶部与汽轮机中压缸连接,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末级给水加热器,所述末级给水加热器设于给水管道上最低级的加热器的下一级,末级给水加热器顶部通过补汽阀后蒸汽管道与汽轮机高压缸连接,末级给水加热器底部通过疏水管道一连接最低级的加热器或通过疏水管道二连接次低级的加热器。本发明是一种可在机组低负荷状态下维持或者提高给水温度的有效措施,从而提高机组环保性、经济性和安全性,成为一种宽负荷回热系统。

    一种蛇形管式高压给水加热器

    公开(公告)号:CN105114938A

    公开(公告)日:2015-12-02

    申请号:CN201510598862.3

    申请日:2015-09-1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蛇形管式高压给水加热器,包括壳体,壳体的两端分别设有一个给水进出口集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的上部设有蒸汽进口管,下部设有疏水出口管;壳体内两个给水进出口集管之间通过多根蛇形管连通,蛇形管构成凝结段,其中一个给水进出口集管处为过热段,过热段外侧设有过热段包壳,另一个给水进出口集管处为疏冷段,疏冷段可向过热段延伸,疏冷段外侧设有疏冷段包壳。本发明通过采用较薄的集管替代了较为厚重的管板,使得加热器在运行过程中温度梯度得到改善,能更好的抵抗热冲击;通过采用蛇形管式高压给水加热器,满足了百万千瓦超超临界等级火电常规与二次再热机组高压给水加热器单列布置的需要。

    一种管壳式加热器
    7.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1660873B

    公开(公告)日:2010-12-08

    申请号:CN200910195055.1

    申请日:2009-09-03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管壳式加热器。该管壳式加热器的管程为四流程,主要由圆柱形水室、水室分隔板、管板、上部U形管及下部U形管组成。壳程分为两个相互独立的腔室,第一腔室的壳体完全将上部U形管包裹住。第二腔室内流动介质为最末级抽汽,该腔室的壳体为整个低压加热器的壳体,完全将下部U形管和腔室一的壳体都包裹住。本发明的优点是:使两套管束能够上下布置,满足了百万等级核电常规岛机组中汽轮机最末两级抽汽管道布置的需要。

    双通型换热器水室
    8.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06037810U

    公开(公告)日:2017-03-22

    申请号:CN201621025241.2

    申请日:2016-08-31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双通型换热器水室,其特征在于,包括水室,水室的两端分别通过管板一、管板二与管束一、管束二连接,水室内设有水室分隔板,水室分隔板将水室分为分别与给水出口管、给水进口管连通的两部分,使管束一、管束二形成并联结构;或者水室分隔板将水室分为分别与给水出口管连通、与给水进口管连通、水室两端连通这三部分,使管束一、管束形成串联结构。本实用新型将两台换热器管束在系统中的布置通过并联或串联结构的水室合并,使系统管路的布置更简化。

    一种卧式容器用非焊接式支座结构

    公开(公告)号:CN208746778U

    公开(公告)日:2019-04-16

    申请号:CN201821200057.6

    申请日:2018-07-26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卧式容器用非焊接式支座结构,包括支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支座的前后两侧对称设有多个限位块及两个吊耳,两个吊耳分别通过一个开口销与穿设于支座内的定位销棒的两端连接固定。本实用新型降低卧式容器现场安装时的工作量,提升卧式容器的现场安装效率,可以确保卧式容器通过采用定位销棒的非焊接连接型式,高效完成卧式容器的运输与现场安装,避免安装偏差的产生。

    宽负荷高效给水回热系统
    10.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06439807U

    公开(公告)日:2017-08-25

    申请号:CN201621339322.X

    申请日:2016-12-07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宽负荷高效给水回热系统,包括沿给水管道依次串联连接的多级加热器,较低级的两个加热器顶部与汽轮机高压缸连接,其它加热器顶部与汽轮机中压缸连接,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末级给水加热器,所述末级给水加热器设于给水管道上最低级的加热器的下一级,末级给水加热器顶部通过补汽阀后蒸汽管道与汽轮机高压缸连接,末级给水加热器底部通过疏水管道一连接最低级的加热器或通过疏水管道二连接次低级的加热器。本实用新型是一种可在机组低负荷状态下维持或者提高给水温度的有效措施,从而提高机组环保性、经济性和安全性,成为一种宽负荷回热系统。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