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置式驱动单元及其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06080181A

    公开(公告)日:2016-11-09

    申请号:CN201610546576.7

    申请日:2016-07-12

    Abstract: 一种外置式驱动单元及其应用,包括:外部框架、气源装置、回转机构、平行四边机构、驱动系统以及支撑机构,回转机构、平行四边机构和驱动系统设置于外部框架内,分别与气源装置连接,并通过气源装置提供压缩空气;驱动系统用于驱动外置式驱动单元前进或后退,回转机构和平行四边机构固定于外部框架内,驱动系统悬挂于平行四边机构的下方,回转机构与平行四边机构连接,回转机构用于控制平行四边机构和驱动系统相对于外部框架进行‑15°~90°范围的旋转,平行四边机构用于为驱动系统提供与地面接触的下压力;支撑机构位于外部框架的底部。本发明能够提供驱动力,克服气垫悬浮时与地面的摩擦力,实现负载的移动。

    航天器推进系统及其高工况的启动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6146375A

    公开(公告)日:2023-05-23

    申请号:CN202211548589.X

    申请日:2022-12-0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航天器推进技术领域内的一种航天器推进系统及其高工况的启动方法,包括:增压气体管理模块通过气体减压装置分别与燃料贮箱、氧化剂贮箱的进口连通,轨控发动机分别与燃料贮箱、氧化剂贮箱的出口连通,气体减压装置与燃料贮箱之间依次设置有燃料气路单向流动管理装置和燃料气路阀门模块,气体减压装置与氧化剂贮箱之间的管路中依次设置有氧化剂气路单向流动管理装置和氧化剂气路阀门模块,气体减压装置的出口、氧化剂贮箱的出口、燃料贮箱的出口、轨控发动机的氧化剂进口以及燃料进口分别设有压力传感器。本发明解决了在贮箱高温高压工况下,轨控发动机以常规的恒压启动过程中气路单向管理装置存在的反向承压问题。

    外置式驱动单元及其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06080181B

    公开(公告)日:2019-01-01

    申请号:CN201610546576.7

    申请日:2016-07-12

    Abstract: 一种外置式驱动单元及其应用,包括:外部框架、气源装置、回转机构、平行四边机构、驱动系统以及支撑机构,回转机构、平行四边机构和驱动系统设置于外部框架内,分别与气源装置连接,并通过气源装置提供压缩空气;驱动系统用于驱动外置式驱动单元前进或后退,回转机构和平行四边机构固定于外部框架内,驱动系统悬挂于平行四边机构的下方,回转机构与平行四边机构连接,回转机构用于控制平行四边机构和驱动系统相对于外部框架进行‑15°~90°范围的旋转,平行四边机构用于为驱动系统提供与地面接触的下压力;支撑机构位于外部框架的底部。本发明能够提供驱动力,克服气垫悬浮时与地面的摩擦力,实现负载的移动。

    航天器推进系统轨控管路及其推进剂供应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6044608A

    公开(公告)日:2023-05-02

    申请号:CN202211549518.1

    申请日:2022-12-0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航天器推进技术领域内的一种航天器推进系统轨控管路及其推进剂管理的方法,包括氧化剂贮箱、燃料贮箱、推进与控制交互器、轨控发动机、阀门、加热器、温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氧化剂轨控管道、燃料轨控管道以及控制器。本发明通过推进轨控管路阀门的开关状态进行判断,如出现了阀门开关故障问题,采取在轨补偿措施,尽可能保证氧化剂和燃料轨控管路流阻一致,减小了氧化剂和燃料管路阀门开关状态不一致对于推进系统轨控发动机的混合比精度,使得推进剂剩余量符合设计预期,为航天器实现在轨寿命提供保障。

    一种航天器推进系统在轨性能调节补偿方法及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2693632B

    公开(公告)日:2021-09-21

    申请号:CN202011568179.2

    申请日:2020-12-2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航天器推进系统在轨性能调节补偿方法及系统,该方法包括:步骤1:在轨控管路上设置多个压力传感器和多个并联的轨控自锁阀;步骤2:通过轨控自锁阀的单机液流调试,分别得到单个轨控自锁阀的流阻值;步骤3:使轨控发动机工作时氧化剂路和燃料路入口压力地面调整值相等;步骤4:轨控发动机单机液流调试时,保证发动机混合比精度满足要求;步骤5:推进系统在轨飞行过程中,得到轨控发动机点火工作过程中发动机入口压力实测值;步骤6:将氧化剂路入口压力和燃料路入口压力实测值进行比较,根据需要执行在轨性能调节补偿策略。本发明能够对轨控发动机混合比进行一定范围的主动调节补偿控制,提高推进剂利用率。

    气垫运输设备的气路控制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5253628B

    公开(公告)日:2019-01-18

    申请号:CN201510655818.1

    申请日:2015-10-1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气垫运输设备的气路控制系统,包括:气垫片、主供气路模块、以及控制气路模块,其中所述主供气路模块与所述控制气路模块之间相互独立;所述主供气路模块用于对气垫片进行供气或卸压,所述控制气路模块用于控制主供气路模块的供气压力。本发明采用了基于压力信号的自适应控制方式,增加了气垫运输设备的可靠性与稳定性,在地面条件不良的情况下能有效减少震动;且所述气垫运输设备的气路控制系统中的两级保护设计和控制气路模块独立设计,保证了气垫运输设备的安全性与可靠性。

    一种航天器推进系统在轨性能调节补偿方法及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2693632A

    公开(公告)日:2021-04-23

    申请号:CN202011568179.2

    申请日:2020-12-2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航天器推进系统在轨性能调节补偿方法及系统,该方法包括:步骤1:在轨控管路上设置多个压力传感器和多个并联的轨控自锁阀;步骤2:通过轨控自锁阀的单机液流调试,分别得到单个轨控自锁阀的流阻值;步骤3:使轨控发动机工作时氧化剂路和燃料路入口压力地面调整值相等;步骤4:轨控发动机单机液流调试时,保证发动机混合比精度满足要求;步骤5:推进系统在轨飞行过程中,得到轨控发动机点火工作过程中发动机入口压力实测值;步骤6:将氧化剂路入口压力和燃料路入口压力实测值进行比较,根据需要执行在轨性能调节补偿策略。本发明能够对轨控发动机混合比进行一定范围的主动调节补偿控制,提高推进剂利用率。

    轨控管路流阻偏差对贮箱均衡排放影响的分析方法及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9611795A

    公开(公告)日:2025-03-14

    申请号:CN202411501643.4

    申请日:2024-10-2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航天姿轨控动力系统领域,该领域,姿轨控动力系统多采用双组元恒压挤压式推进系统,其一般为四个贮箱平铺的结构形式,其中两个贮箱装填氧化剂,另两个贮箱装填燃料。推进系统贮箱通常选取表面张力贮箱,且对同种组元的两个并联工作贮箱提出了优于3%的均衡排放指标要求。而管路流阻偏差对均衡排放的影响较大。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管路流阻偏差对贮箱均衡排放影响的分析方法及系统。通过该方法,可以从理论上估算出同种组元的两只表面张力贮箱液路出口至管路汇合处的流阻偏差所引起的两个贮箱流量偏差,从而可以计算出不均衡排放量的百分比数值。为深空领域姿轨控动力系统同种组元两只贮箱不均衡排放量的分析和控制提供了一种可借鉴的方法。

    一种提高航天器推进系统氧燃气路可靠隔离的系统和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669239A

    公开(公告)日:2024-09-20

    申请号:CN202410647240.4

    申请日:2024-05-23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提高航天器推进系统氧燃气路可靠隔离的系统和方法,包括:打开低压流体管理装置,完成推进氧燃推进剂容器的补压,补压后立即关闭氧燃低压流体管理装置;打开姿控发动机进行推进剂沉底,打开气路氧化剂路、燃料路低压流体管理装置,随后氧化剂路、燃料路单向流动管理装置开启;通过姿控发动机额定工作压力的合理选取,不进行氧燃存贮容器的补压;如果系统工作压力下降至姿控发动机无法满足工作需要,则对氧燃推进剂存贮容器进行短时补压;对氧燃推进剂存贮容器进行补压至满压状态后,以保证后续姿控发动机的工作需求,随后起爆氧燃路常开式电爆装置,该装置起爆后,原来常开的通路切换为常闭,可以保证低压气路的长期可靠隔离。

    半封闭容腔内穿舱管路装置及其配置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204683A

    公开(公告)日:2024-06-18

    申请号:CN202410386907.X

    申请日:2024-04-0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半封闭容腔内穿舱管路装置及其配置方法,包括:真实安装结构、大部件产品、穿舱管路、地面模拟工装;大部件产品位于贮箱中,贮箱出口连接穿舱管路通过穿舱孔洞穿过真实安装结构或者地面模拟工装。使用地面工装创造开放性操作环境替代半封闭容腔,管路配置时使管路沿穿舱孔洞轴线方向有较大的弹性,通过设置管路的牵引约束使产品及管路安装后管路回弹后恰好穿过穿舱孔洞。在不增加舱体尺寸和扩大穿舱孔的前提下,解决了由于航天器紧凑布局引起的半封闭容腔内穿舱管路难以配置、焊接和检测的问题,同时减少人工成本,提高用户体验。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