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测放射源活度的方法、系统、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公开(公告)号:CN108873047B

    公开(公告)日:2020-03-03

    申请号:CN201810702795.9

    申请日:2018-06-30

    Inventor: 徐天艺 刘士涛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检测放射源活度的方法、系统、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所述方法包括:建立被检体的特征、系统计数率和放射源活度的对应关系;获取所述第一被检体的第一特征和所述第一被检体进行PET扫描的第一系统计数率;根据所述第一被检体的第一特征和第一系统计数率,利用所述对应关系得到所述第一被检体的第一放射源活度。上述检测放射源活度的方法、系统、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通过建立被检体的特征、系统计数率和放射源活度的对应关系,根据特征和系统计数率得到被检体的放射源活度的方法测量放射源活度,避免了活度计的校准、测量手法的变化等因素的影响,使放射源活度的测量更加准确,疾病诊断效果更好。

    PET床码识别方法、系统、可读存储介质和设备

    公开(公告)号:CN109938765A

    公开(公告)日:2019-06-28

    申请号:CN201910200007.0

    申请日:2019-03-15

    Inventor: 孙友军 刘士涛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PET床码识别方法、系统、可读存储介质和设备,属于医疗影像技术领域,在PET设备的床位的移动过程中,PET设备进行扫描,根据得到的PET原始数据获取在床位移动方向上的活度分布轮廓数据,由于床位移动的关系,活度分布轮廓数据与实际的活度分布不同,通过绘制数据分布曲线并进行配准,可以获取床位移动方向上的偏移量,结合初始床码值得到实时床码值,无需将床码信息实时写入到原始数据,降低了数据负载。

    一种医学成像方法、装置、系统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公开(公告)号:CN108447553A

    公开(公告)日:2018-08-24

    申请号:CN201810186464.4

    申请日:2018-03-07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16H30/40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医学成像方法、装置、系统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涉及数据处理技术领域,根据扫描数据集大小,将每个子重建区域对应的扫描数据集分别分配给合适数量的重建单元分别进行图像重建,整体上提高了图像重建的速度。所述方法包括:获取被检者的重建区域,并将重建区域划分为多个子重建区域;获取每个子重建区域对应的扫描数据集;根据每个子重建区域对应的扫描数据集大小,分别将每个子重建区域对应的扫描数据集分配给一个或多个重建单元分别进行图像重建,得到每个子重建区域对应的子图像;合并多个子重建区域对应的子图像,得到重建区域对应的图像。本发明实施例适用于医疗系统的PET图像重建过程中。

    数据处理方法、装置及设备

    公开(公告)号:CN107392976A

    公开(公告)日:2017-11-24

    申请号:CN201710641179.2

    申请日:2017-07-31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数据处理方法、装置及设备。本发明实施例通过获取受检对象的CT图像和第一PET数据,根据CT图像,识别受检对象的轮廓信息,根据轮廓信息,确定感兴趣区域,并获取第一PET数据中处于感兴趣区域内的数据,作为第二PET数据,基于第二PET数据,进行图像重建处理,得到PET图像,利用CT图像确定轮廓信息,再由轮廓信息确定感兴趣区域,使得感兴趣区域与每个受检对象的具体轮廓相对应,减小了感兴趣区域的尺寸,从而减少了由感兴趣区域确定的PET图像重建所需的PET数据的数据量,进而缩短了重建的处理时间,提高了处理效率,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PET/CT系统在获取PET重建图像时,重建所用的PET数据较多,导致处理时间较长、处理效率较低的问题。

    一种成像装置及方法、PET/CT成像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6175810A

    公开(公告)日:2016-12-07

    申请号:CN201610498791.4

    申请日:2016-06-30

    Inventor: 刘伟平 刘士涛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A61B6/0407 A61B6/03 A61B6/037 A61B6/0457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医学成像领域,公开了一种成像方法及装置,其中成像装置包括获取单元,用于获取图像;确定单元,用于确定所述图像中的床板高度随床板沿床板长度方向的移动距离之间的线性关系;高度调节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线性关系调节床板,使得调节后的床板表面符合所述线性关系;成像单元,用于执行成像扫描。本发明提供的成像方法和装置可以补偿不同成像模式下的床板下沉量之间的差异,有助于图像融合。

    闪烁体探测器晶体阵列的制造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376459B

    公开(公告)日:2015-12-09

    申请号:CN201210130183.X

    申请日:2012-04-27

    Inventor: 安少辉 刘士涛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闪烁体探测器晶体阵列的制造方法,包括:提供反射膜;提供晶体片,所述晶体片具有与反射膜接触的粘贴面及与粘贴面垂直的侧表面,所述晶体片设有自粘贴面突伸的凸块,所述凸块突出晶体片的粘贴面的距离与所述反射膜的厚度相同;交替粘贴反射膜与晶体片并对反射膜与晶体片进行胶固化处理以形成晶体模块;其中,所述凸块与反射膜相互靠近的边缘之间具有间隔。本发明利用设置在晶体片的粘贴面上的凸块在胶固化处理并挤压晶体片形成晶体模块过程中保证相邻晶体片之间具有相同的间隔,防止在挤压晶体模块的时候晶体片发生倾斜,保证晶体片之间具有良好的平行度,进而保证探测器晶体阵列的定位精度,从而保证图像质量。

    闪烁探测器晶体模块的制作模具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668465B

    公开(公告)日:2015-09-30

    申请号:CN201210335162.1

    申请日:2012-09-1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闪烁探测器晶体模块的制作方法及模具,所述模具包括:底板;可拆卸地设置在所述底板上的上边块、下边块和两个侧边块;可拆卸地设置在所述上边块和下边块上的压条;其中,在所述上边块、下边块、两个侧边块和压条相对于所述底板固定的状态下,所述底板、上边块、下边块、两个侧边块和压条界定出用于容置闪烁探测器晶体模块的容置腔体。本发明能够精确控制晶体模块的尺寸,减小误差。

    一种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仪的冷却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3860187B

    公开(公告)日:2015-05-13

    申请号:CN201210529729.9

    申请日:2012-12-10

    Inventor: 刘士涛 刘伟平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仪的冷却系统,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仪包括外围电子学板,探测器模块和底部电子学板;冷却系统包括:冷却装置,外围冷却气道,内腔冷却气道与底部冷却气道。内腔冷却气道为腔体,包括进风通道与回风通道。外围电子学板位于外围冷却气道中,探测器模块位于进风通道与回风通道之间,底部电子学板位于底部冷却气道中。冷却装置用于向外围冷却气道,内腔冷却气道和底部冷却气输送冷却气流,以冷却外围电子学板、探测器模块和底部电子学板。本发明对外围电子学板和底部电子学板采用通风冷却,为探测器模块提供低温且稳定的内腔冷却气道,提高了系统的稳定性和成像质量。

    一种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仪的冷却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3860187A

    公开(公告)日:2014-06-18

    申请号:CN201210529729.9

    申请日:2012-12-10

    Inventor: 刘士涛 刘伟平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仪的冷却系统,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仪包括外围电子学板,探测器模块和底部电子学板;冷却系统包括:冷却装置,外围冷却气道,内腔冷却气道与底部冷却气道。内腔冷却气道为腔体,包括进风通道与回风通道。外围电子学板位于外围冷却气道中,探测器模块位于进风通道与回风通道之间,底部电子学板位于底部冷却气道中。冷却装置用于向外围冷却气道,内腔冷却气道和底部冷却气输送冷却气流,以冷却外围电子学板、探测器模块和底部电子学板。本发明对外围电子学板和底部电子学板采用通风冷却,为探测器模块提供低温且稳定的内腔冷却气道,提高了系统的稳定性和成像质量。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