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水回用一体化设备
    2.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1117254A

    公开(公告)日:2008-02-06

    申请号:CN200610041107.6

    申请日:2006-08-03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膜技术应用于污水处理的新设备,适用于环境工程中污水处理及回用领域。本发明提供的污水回用一体化设备主要由厌氧池、缺氧池、膜生物反应池、反渗透系统、消毒系统、在线探测仪、PLC自动控制系统及各种泵阀等组成。本发明污水回用一体化设备具体操作方式为:污水通过除渣装置2去除大颗粒污染物;然后依次进入厌氧池3、缺氧池5、好氧膜生物反应池7;经过膜组件8的过滤作用,出水进入贮水箱11;通过高压泵12将水注入反渗透装置13,出水经过消毒装置14后作为饮用水回用;设备最终出水可达《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85)。设备设计紧凑,占地面积小,自动化程度高,并且系统操作、维护比较简单。

    一种水处理方法
    3.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2485669A

    公开(公告)日:2012-06-06

    申请号:CN201010570985.3

    申请日:2010-12-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水处理方法,其能够同时处理浆料含量大于其它有机物质总量的废水和浆料含量小于其它有机物质总量的废水;其为将含浆料的废水分为浆料含量大于其它有机物质总量的废水1和浆料含量小于其它有机物质总量的废水2;先对废水1进行预处理得到1次处理水,1次处理水再与废水2混合,经生物处理和分离膜过滤分离后,得到2次处理水。本发明解决了采用膜技术处理含聚乙烯醇浆料的废水过程中聚乙烯醇难以生化降解,极易造成膜污染的问题。提供了一种有效结合膜技术和厌氧生化处理技术,操作简单,运行成本低的废水处理新工艺。

    一种平板膜的化学清洗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116797A

    公开(公告)日:2008-02-06

    申请号:CN200610041106.1

    申请日:2006-08-03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膜的化学清洗技术,适用于平板膜生物反应器中平板膜的清洗。本发明通过对平板膜运行时的操作压力进行探测;当压力超过一定程度时,自动控制系统调节平板膜的曝气量,并同时通过加药系统往平板膜内注入清洗液;停留一段时间后,排出平板膜内的清洗液;重复前述步骤至少一次。本发明中加入的清洗药剂可以对平板膜内部进行有效清洗;对停留时间的控制可以保证药剂从膜片内侧渗出到膜片外侧以达到对膜孔和膜外侧的清洗;持续的曝气可以保证空气对膜外侧表面的冲刷,使得清洗后的膜外侧污染物被及时地去除;重复的清洗可以避免一次清洗的不彻底,提高膜片清洗的有效性。本发明还具有操作简便、自动化程度高等优点。

    一种污水回用新工艺
    5.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1125721A

    公开(公告)日:2008-02-20

    申请号:CN200610041375.8

    申请日:2006-08-1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膜技术应用于污水处理的新技术,适用于环境工程中污水处理及回用领域。其特征在于污水首先进行预处理,然后通过厌氧/缺氧/好氧(A/A/O)处理段,再通过膜生物反应器(MBR)进行生物降解和泥水分离,出水通过反渗透(RO)系统后进行消毒处理。本发明具有较高的脱氮除磷效果,总氮去除率达99%,总磷去除率达99.5%;系统最终出水达到中国《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85);生物反应池内的污泥浓度可达15-20g/l,污泥产量低;工艺流程简单,适合采用PLC控制;系统中不设二沉池,占地面积小。

    分离膜元件及分离膜模块

    公开(公告)号:CN115335136B

    公开(公告)日:2024-02-09

    申请号:CN202180023359.9

    申请日:2021-03-24

    Abstract: 本发明的分离膜元件具备包括有孔中心管和卷绕在该有孔中心管的周围的多个分离膜体而形成的卷绕体;分离膜体具有分离膜叶片和供给侧流路件,所述分离膜叶片具有分离膜及透过侧流路件,所述分离膜具有供给侧的面和透过侧的面;分离膜叶片其分离膜以透过侧的面相面对的方式配置,并且在透过侧的面之间设置有透过侧流路件;供给侧流路件设置在相邻的分离膜叶片的供给侧的面之间;多个分离膜体中的至少一个,是分离膜的供给侧的面在相对于有孔中心管的长度方向垂直方向上的外周端部具有浓缩流体的排出部的第1分离膜体;卷绕体的外周部被非透过性部件覆盖;在非透过性部件与卷绕体之间,设置有将从分离膜的供给侧的面的外周端部排出的流体向有孔中心管长度方向的另一端面

    分离膜元件及分离膜模块

    公开(公告)号:CN115335136A

    公开(公告)日:2022-11-11

    申请号:CN202180023359.9

    申请日:2021-03-24

    Abstract: 本发明的分离膜元件具备包括有孔中心管和卷绕在该有孔中心管的周围的多个分离膜体而形成的卷绕体;分离膜体具有分离膜叶片和供给侧流路件,所述分离膜叶片具有分离膜及透过侧流路件,所述分离膜具有供给侧的面和透过侧的面;分离膜叶片其分离膜以透过侧的面相面对的方式配置,并且在透过侧的面之间设置有透过侧流路件;供给侧流路件设置在相邻的分离膜叶片的供给侧的面之间;多个分离膜体中的至少一个,是分离膜的供给侧的面在相对于有孔中心管的长度方向垂直方向上的外周端部具有浓缩流体的排出部的第1分离膜体;卷绕体的外周部被非透过性部件覆盖;在非透过性部件与卷绕体之间,设置有将从分离膜的供给侧的面的外周端部排出的流体向有孔中心管长度方向的另一端面引导的外周部流路。

    一种废水处理工艺
    8.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1898845A

    公开(公告)日:2010-12-01

    申请号:CN200910027327.7

    申请日:2009-05-27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W10/1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废水处理工艺,废水经含有活性污泥的生物反应池进行生化处理后,通过分离膜对该活性污泥进行固液分离得到1次处理水,该1次处理水再进入反渗透膜进行深度处理后,得到2次处理水;其中生化处理时向所述的生物反应池中投加粉末活性炭。本发明在MBR与RO工艺相结合的膜集成系统回用处理废水的过程中,通过向生物反应池中投加粉末活性炭,吸附一部分难以生化降解的有机物和溶解性微生物代谢产物,提高污泥过滤性能,减轻MBR膜污染的发展趋势,同时进一步降低MBR出水中的有机物含量,有效减缓RO膜有机污染的产生,从而提高膜集成系统的运行稳定性。该方法操作管理简单,投资小,见效快,运行费用低,便于推广应用。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