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4997570A
公开(公告)日:2015-10-28
申请号:CN201510336918.8
申请日:2015-06-17
Applicant: 东北农业大学
IPC: A61D1/0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A61D1/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套跳虫解剖工具,包括解剖针、刷毛丝、吸取器和捞环,外套收藏盒,属于昆虫学分类研究领域,可用于跳虫透明标本的解剖。本发明为了解决现有跳虫解剖工具制作耗时长,质地粗糙,移取虫体和整理姿态时会造成虫体破损的问题,提供了一种玻璃质的新型解剖工具套装及其制作方案。本发明的制作是基于玻璃毛细管遇热熔融、预冷定型的原理,通过对毛细管的熔融部分进行拉丝、软化、融合及膨胀等操作来制作不同的工具,使得每一种工具都具有的鲜明特色和功能。其中,解剖针的针头有能够剥离虫体组织的硬度和直径,刷毛丝有微米级的玻璃纤维头部,吸取器有侧面开口的薄壁玻璃囊头部,捞环有可以凭借液体张力而形成液膜的圆环头部。
-
公开(公告)号:CN114051976B
公开(公告)日:2024-12-24
申请号:CN202111303345.0
申请日:2021-11-05
Applicant: 东北农业大学
IPC: A01K67/033
Abstract: 一种验证东亚小花蝽胁迫影响大豆蚜体内内源物质活力的方法,属于农业科学技术领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结果:经过东亚小花蝽胁迫的1‑4龄大豆蚜与没有受到胁迫的对照组相同龄期大豆蚜相比,体内乙酰胆碱酯酶和羧酸酯酶的比活力显著提升,且一龄时达到最大值。受到胁迫的3‑5龄大豆蚜,其谷胱甘肽‑S‑转移酶的比活力低于处理组,而1‑2龄受胁迫的比活力显著高于对照组,且二龄时比活力达到最大值。受到胁迫的1‑4龄大豆蚜的总蛋白的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而受到胁迫的末龄大豆蚜与对照组并无显著差异。结论:东亚小花蝽胁迫对低龄期大豆蚜体内各种生化物质含量影响明显,而对末龄大豆蚜的体内生化物质含量影响不大。
-
公开(公告)号:CN1823592A
公开(公告)日:2006-08-30
申请号:CN200610009912.0
申请日:2006-04-07
Applicant: 东北农业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A50/359
Abstract: 绿色食品蔬菜田中防治害虫的生物源杀虫复配剂,涉及一种杀虫剂。为了解决以往使用生物农药时见效慢,Bt单一制剂对夜蛾科害虫防治不佳,化学农药毒性超标的问题,本发明杀虫复配剂的组成为:每100ml成品中含吐温-60或吐温-80:2克、柠檬酸:1~3克、甲基纤维素:1~4克、硅藻土:0.2~0.4克、苯甲酸钠:0.5~2克、HD-73芽孢数:2×109~7×109个、重量浓度为2.5%的菜禧:0.01~004ml。本发明杀虫复配剂的杀虫谱为菜青虫、菜蛾、草地螟、油松毛虫、甘蓝夜蛾等。本发明解决了以往使用生物农药时见效慢的问题,用生物农药代替传统的高毒、高残留的化学农药来解决农药毒性超标。
-
公开(公告)号:CN106954608A
公开(公告)日:2017-07-18
申请号:CN201710217109.4
申请日:2017-04-05
Applicant: 东北农业大学
IPC: A01M1/0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A01M1/06 , A01M2200/012
Abstract: 农田大豆蓟马定积电力吸取自动采集装置,属于昆虫学技术领域,由定积集虫罩、驱虫风机、吸虫器体、吸虫抽气泵、体机连杆、集虫筒、集虫锥、锥顶囊、驱虫吹风管、吸虫抽气泵电源线、吸虫抽气泵开关、锥顶囊突管、进虫管、吸虫器体管胶塞、产负压管、接虫管、驱虫风机电源线组成,利用特定大小的定积集虫罩,限定采集空间,用驱虫风机吹风驱动蓟马朝上飞行,最后借助吸虫器体在吸虫抽气泵作用下,快速将集聚在锥顶囊内的蓟马等昆虫收集起来,从而达到的在特定面积或体积中定量快速采集大豆蓟马标本的目的。该装置制作简单,可操作性强,成本低廉,效果明显。
-
公开(公告)号:CN103583495A
公开(公告)日:2014-02-19
申请号:CN201310615857.X
申请日:2013-11-26
Applicant: 东北农业大学
IPC: A01M1/02
Abstract: 一种诱蛾器,它涉及一种农田用的诱蛾装置,以解决现有竹竿式和粘板式诱蛾器存在安装不方便,高度不易调节,工作强度较大,使用寿命短以及用于测报的诱蛾器存在成本较高的问题,它包括升降调节架、托架和两个护架,所述托架包括圆环和十字架,圆环的内表面连接有水平设置的十字架,十字架的中部活动安装有升降调节架,圆环的上表面安装有两个护架,两个护架相对设置,每个所述护架包括一根圆弧杆和多根支撑杆,多根支撑杆的一端分别与圆环连接,多根支撑杆的另一端分别与圆弧杆连接,两个圆弧杆的内弧面正对设置,所述升降调节架为金属升降调节架。本发明用于田间诱蛾。
-
公开(公告)号:CN107064275B
公开(公告)日:2019-04-05
申请号:CN201710153009.X
申请日:2017-03-15
Applicant: 东北农业大学
IPC: G01N27/447
Abstract: 大豆蚜虫分子研究用防EB染液致癌伤人的电泳胶片移取装置,属于昆虫学技术领域,大豆蚜虫分子研究用防EB染液致癌伤人的电泳胶片移取装置由抓取切割器(1)和移托盒(44)组成,利用抓取切割器将电泳胶片从电泳槽拿起,放到移托盒后,移送到染缸里,染完后,再用抓取切割器将电泳胶片从染缸里拿起,放到移托盒,移送到照相观察暗箱里,打开紫外灯,进行拍照观察记录,之后,将整个胶片在装置内用切割刀板切下来,用于后面的鉴定等实验,整个过程都是在装置里完成,避免了人手直接接触EB染液,从而达到避免人手直接接触EB染液致癌伤人、安全移送胶片、减少实验开支的目的。该装置制作简单,可操作性强,成本低廉,效果明显。
-
公开(公告)号:CN103583495B
公开(公告)日:2016-07-06
申请号:CN201310615857.X
申请日:2013-11-26
Applicant: 东北农业大学
IPC: A01M1/02
Abstract: 一种诱蛾器,它涉及一种农田用的诱蛾装置,以解决现有竹竿式和粘板式诱蛾器存在安装不方便,高度不易调节,工作强度较大,使用寿命短以及用于测报的诱蛾器存在成本较高的问题,它包括升降调节架、托架和两个护架,所述托架包括圆环和十字架,圆环的内表面连接有水平设置的十字架,十字架的中部活动安装有升降调节架,圆环的上表面安装有两个护架,两个护架相对设置,每个所述护架包括一根圆弧杆和多根支撑杆,多根支撑杆的一端分别与圆环连接,多根支撑杆的另一端分别与圆弧杆连接,两个圆弧杆的内弧面正对设置,所述升降调节架为金属升降调节架。本发明用于田间诱蛾。
-
公开(公告)号:CN100353847C
公开(公告)日:2007-12-12
申请号:CN200610009912.0
申请日:2006-04-07
Applicant: 东北农业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A50/359
Abstract: 蔬菜田中防治害虫的生物源杀虫复配剂,涉及一种杀虫剂。为了解决以往使用生物农药时见效慢,Bt单一制剂对夜蛾科害虫防治不佳,化学农药毒性超标的问题,本发明杀虫复配剂的组成为:每100ml成品中含吐温-60或吐温-80:2克、柠檬酸:1~3克、甲基纤维素:1~4克、硅藻土:0.2~0.4克、苯甲酸钠:0.5~2克、HD-73芽孢数:2×109~7×109个、重量浓度为2.5%的菜喜:0.01~004ml。本发明杀虫复配剂的杀虫谱为菜青虫、菜蛾、草地螟、油松毛虫、甘蓝夜蛾等。本发明解决了以往使用生物农药时见效慢的问题,用生物农药代替传统的高毒、高残留的化学农药来解决农药毒性超标。
-
公开(公告)号:CN114051976A
公开(公告)日:2022-02-18
申请号:CN202111303345.0
申请日:2021-11-05
Applicant: 东北农业大学
IPC: A01K67/033
Abstract: 一种验证东亚小花蝽胁迫影响大豆蚜体内内源物质活力的方法,属于农业科学技术领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结果:经过东亚小花蝽胁迫的1‑4龄大豆蚜与没有受到胁迫的对照组相同龄期大豆蚜相比,体内乙酰胆碱酯酶和羧酸酯酶的比活力显著提升,且一龄时达到最大值。受到胁迫的3‑5龄大豆蚜,其谷胱甘肽‑S‑转移酶的比活力低于处理组,而1‑2龄受胁迫的比活力显著高于对照组,且二龄时比活力达到最大值。受到胁迫的1‑4龄大豆蚜的总蛋白的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而受到胁迫的末龄大豆蚜与对照组并无显著差异。结论:东亚小花蝽胁迫对低龄期大豆蚜体内各种生化物质含量影响明显,而对末龄大豆蚜的体内生化物质含量影响不大。
-
公开(公告)号:CN107064275A
公开(公告)日:2017-08-18
申请号:CN201710153009.X
申请日:2017-03-15
Applicant: 东北农业大学
IPC: G01N27/447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N27/44704
Abstract: 大豆蚜虫分子研究用防EB染液致癌伤人的电泳胶片移取装置,属于昆虫学技术领域,大豆蚜虫分子研究用防EB染液致癌伤人的电泳胶片移取装置由抓取切割器(1)和移托盒(44)组成,利用抓取切割器将电泳胶片从电泳槽拿起,放到移托盒后,移送到染缸里,染完后,再用抓取切割器将电泳胶片从染缸里拿起,放到移托盒,移送到照相观察暗箱里,打开紫外灯,进行拍照观察记录,之后,将整个胶片在装置内用切割刀板切下来,用于后面的鉴定等实验,整个过程都是在装置里完成,避免了人手直接接触EB染液,从而达到避免人手直接接触EB染液致癌伤人、安全移送胶片、减少实验开支的目的。该装置制作简单,可操作性强,成本低廉,效果明显。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