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土压平衡盾构机优化实验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346161B

    公开(公告)日:2021-10-26

    申请号:CN201910640361.5

    申请日:2019-07-16

    Applicant: 东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分析土压平衡盾构机密闭土舱最优轴向尺寸的土压平衡盾构机优化实验装置及其使用方法。本发明可用于测量不同开口率刀盘面板处的侧向土压力和土舱挡板处的侧向土压力,得出两处侧向土压力的变化规律,利用最优化分析,得出刀盘不同开口率下土舱的最优轴向尺寸。设计了不同开口率的刀盘面板模具模拟刀盘,并在刀盘面板模具上安装嵌入式土压力盒,用来测量不同开口率下刀盘面板处的侧向土压力;设计了活塞式挡板模拟土舱挡板,并在活塞式挡板上安装嵌入式土压力盒,用来测量土舱挡板处侧向土压力。本发明可清晰地展示土压平衡盾构机掌子面失稳的土体破坏形态,为盾构机在前期定型生产阶段提供设计依据,确保盾构机施工的安全及高效。

    一种基于电阻法的边坡失稳预警的方法和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9300282B

    公开(公告)日:2020-12-25

    申请号:CN201811428084.3

    申请日:2018-11-27

    Applicant: 东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电阻法的边坡失稳预警方法和装置,其方法通过分析边坡的稳定性,获得边坡土样的边坡稳定性系数K的函数和边坡稳定性系数K与含水率ω之间的函数,对边坡稳定性系数K分别赋值限定边坡级数,求出界定含水率,然后将界定含水率代入K与含水率ω之间的函数,求出界定电阻率,最后根据欧姆定律求出界定电流,通过对界定电流的设置进行预警。本发明提供的装置设置简单,易行,方便安装,不受环境影响,可重复利用。本发明首次提出利用电阻法监控边坡稳定性,操作简便、可靠性高,为边坡潜在的失稳危险提供了可靠的理论方法,大大减少了由于边坡失稳带来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

    一种地铁建筑用物料破碎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9806936B

    公开(公告)日:2020-08-11

    申请号:CN201910142677.1

    申请日:2019-02-26

    Applicant: 东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地铁建筑用物料破碎装置,包括箱体,箱体顶面对称固定连接有两进料管,两进料管顶端固定连通有进料漏斗,箱体内固定连接有横板,横板中心处嵌入有竖管,密封环底面与桶体贴合,箱体底面对称固定连接有多个支腿,竖管上固定套有旋转盘,旋转盘底面环形固定连接有多个竖杆,凸块侧壁与竖杆侧壁贴合,竖管与横板旋转连接,竖管与桶体旋转连接,横板采用合金钢材料制作,箱体与桶体的连接方式采用焊接,三相异步电机的型号为Y132M‑4,本装置功能多样,实用性强,能够对物料进行充分烘干,便于接下来的破碎,能够对物料进行充分破碎,能够间断性进料,有效的防止机器堵塞,提高工作效率,满足工业需求。

    一种可拆卸多角度钢顶管纠偏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8468860B

    公开(公告)日:2020-07-17

    申请号:CN201810327645.4

    申请日:2018-04-12

    Applicant: 东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钢顶管在顶进过程中的下偏问题,具体涉及一种可拆卸多角度钢顶管纠偏装置。一种可拆卸多角度钢顶管纠偏装置,包括混凝土基座和弧形钢板三角架,下部的混凝土底座和上部的弧形钢板三角架均具有可拆卸功能,方便安装,并且可循环利用;弧形钢板三角架通过在弧形钢板下底面与底部钢板上底面间对应位置的卡槽之间卡合连接支撑钢板,通过不同位置卡合支撑钢板调整弧形钢板与底部钢板之间的角度,进而解决工程上不同程度的钢顶管栽头问题,及钢顶管不同角度的纠偏,灵活方便;弧面钢板上表面配置有类似于算盘形态的钢珠,在不影响刚度的同时,更便于钢顶管前端在弧面钢板上的移动。本发明能够很好地解决及钢顶管在顶进过程中的下偏问题。

    一种隧道衬砌裂缝快速检测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8596869B

    公开(公告)日:2020-06-16

    申请号:CN201810014836.5

    申请日:2018-01-08

    Applicant: 东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隧道衬砌内表面记录修复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隧道衬砌裂缝快速检测方法。该方法只需要快速对隧道内表面沿隧道沿轴线进行拍摄,根据拍照结果,获得隧道衬砌内表面图像,结合拍照的位置以及方位角信息,以及隧道内净空断面形式,通过建立拍摄坐标模型,对拍摄的图像分析,建立拍摄图像上像素点与实际隧道模型中对应空间点的数学映射关系,根据这种映射关系对拍照结果进行还原展开。本发明设备简单,易操作,用调整后的照片进行隧道衬砌内表面的破坏事实反映出来,方便有关人员进行隧道的及时维护和保养。

    一种可视化土体破坏模式捕捉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0044715B

    公开(公告)日:2020-06-05

    申请号:CN201910400361.8

    申请日:2019-05-15

    Applicant: 东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可视化土体破坏模式捕捉装置,其包括模型箱、加载体系、撒砂装置、卸砂装置和磁性刻度板组成,所述加载体系和撒砂装置设于所述模型箱上方,所述加载体系包括水平加载装置和垂直加载装置,所述卸砂装置和磁性刻度板分别设置于模型箱的相邻两侧面上,所述撒砂装置可左右、前后在模型箱上方移动并向模型箱内撒砂。该装置可以实现高效省力的均匀撒砂、快速卸砂,相对准确模拟天然土体密实情况,并且布置彩砂均匀灵活,可以在不同位置同时进行竖向及水平向加载,可以直观观测掌子面破坏面形式、复合地基破坏形式“土拱效应”等土体破坏现象。

    一种应用于轨道接口处的U形减振降噪垫及其安装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106748B

    公开(公告)日:2020-05-29

    申请号:CN201810099528.7

    申请日:2018-02-01

    Applicant: 东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应用于轨道接口处的U形减振降噪垫,包括金属垫板a、金属垫板b、橡胶块、可自动调节位移的弹簧螺栓、吸声无纺布和涂料保护层;金属垫板a设置成斜坡形,用于与钢轨相连时增大摩擦;金属垫板b上表面设置沟槽,用于与橡胶块增大摩擦;橡胶块呈U形,下端设有与金属垫板b配合的沟槽;可自动调节位移的弹簧螺栓将橡胶块和两端的金属垫板a、金属垫板b连接在一起,形成U形减振降噪垫;U形减振降噪垫的U形槽口内粘贴吸声无纺布;U形减振降噪垫的外表面设有涂料保护层;将通过高强螺栓所述U形减振降噪垫上端连接钢轨,下端连接轨枕。本发明结构简单,能降低钢轨接口下方的振动和噪音。

    一种模拟基坑开挖的实验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9881719B

    公开(公告)日:2020-05-05

    申请号:CN201910194826.9

    申请日:2019-03-14

    Applicant: 东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模拟基坑开挖的实验装置,包括模型箱、彩砂布置仪、砂雨法布砂器,所述砂雨法布砂器设于所述模型箱的上方,用于将砂子或砂土均匀铺设于所述模型箱中,所述彩砂布置仪设于所述模型箱的上方的一侧,用于将彩砂紧贴模型箱内壁水平布置。在模型箱上方侧壁上安装一个可上下左右调控的漏斗,且漏斗通过连接杆与卡扣连接,卡扣可以在模型箱上方侧壁固定的卡接板的卡槽上滑动,这样可以保证彩砂水平布置,而且可以保证彩砂紧贴模型箱内壁布置,便于观察;设计一个砂雨法布砂器,可以保证砂土均匀撒下,还能控制铺砂的速度。

    多功能拼装式岩土工程物理相似试验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7179396B

    公开(公告)日:2020-01-03

    申请号:CN201710551775.1

    申请日:2017-07-07

    Applicant: 东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多功能拼装式的岩土工程物理相似试验系统,其特征在于,其包括模型箱、加载装置和数据采集装置,其中,模型箱包括由可拆卸拼装的左侧板、右侧板、前侧板、后侧板和底板,加载装置包括试验机架、传感器、千斤顶和控制面板,千斤顶可沿水平横向和/或水平纵向滑动地设置在试验机架上并位于模型箱的上方,传感器设于千斤顶的上方,控制面板连接并控制和记录千斤顶和传感器的数据信息;加载装置置于模型箱的上方,数据采集装置用于采集并记录模型箱内模拟岩土工程模型的数据信息。本发明提供的系统增加试验时的针对性、准确性,提高试验装置的利用率,其可适用于模拟测试边坡、基坑开挖、桩基、复合地基、土层锚固等岩土工程问题。

    一种咬合型管幕结构支护体系施工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145338A

    公开(公告)日:2019-08-20

    申请号:CN201910459653.9

    申请日:2019-05-30

    Applicant: 东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咬合型管幕结构支护体系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根据预搭建的管幕结构的形状,确定玻璃纤维管系统和钢管系统的尺寸和数量,开挖竖井,搭建施工平台;S2:在设计位置处顶入多根等距分布的玻璃纤维管系统;S3:利用微型顶管机破除相临两个玻璃纤维管系统所正对的管壁,之后在相临两个玻璃纤维管系统之间顶进钢管系统,完成钢管系统与玻璃纤维管系统的搭接;S4:穿入连接件,将相临两个钢管系统连接;S5:灌注密实混凝土,完成管幕支护体系。本发明均采用规则的圆形管,相比于异形管,顶进过程中阻力小,顶进精度易于控制并且对顶进精度要求不高,管间土体清除方便,降低了施工难度,提高了施工效率。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