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2264077B
公开(公告)日:2022-08-09
申请号:CN202011275345.X
申请日:2020-11-16
Applicant: 东北电力大学
IPC: B01J27/24 , B01J37/08 , B01J31/06 , C02F1/30 , C02F101/30
Abstract: 本发明是一种全光谱响应非金属改性氮化碳光催化剂制备方法,其特点是,包括采用采用一步热聚合方法,该方法是以氮化碳前驱体、乙酰丙酮钙为原料,在去离子水中物理混合干燥得到固体粉末;在空气气氛中,所述固体粉末热聚合,即得到共聚合改性氮化碳光催化剂。其方法科学环保,原料来源丰富,成本低,工艺简单且易于工业化生产及应用。特别适用于降解有机污染物,在污水处理方面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和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01319027B
公开(公告)日:2011-06-15
申请号:CN200810051028.2
申请日:2008-07-23
Applicant: 东北电力大学
IPC: C08F220/70 , C08F220/06
Abstract: 两性共聚物聚十二烷基丙烯酰胺丙烯酸的的制备方法,以DMSO为有机溶剂,以丙烯酸和十二烷基丙烯酰胺为原料,以AIBN为引发剂;以摩尔计,十二烷基丙烯酰胺∶丙烯酸=4∶1,AIBN∶丙烯酸=1∶10,DMSO∶丙烯酸的摩尔比为70∶1;按照所述的摩尔比,依次向反应器中加入需要量的DMOS、丙烯酸、十二烷基丙烯酰胺,溶解后加入苯,丙烯酸与苯的质量比为1∶200~1∶250;然后加入需要量的AIBN,升温并控制反应温度为60℃,聚合12小时;得到的聚合物于17~21℃、0.02~0.04MPa下浓缩,再经氯仿溶解、沉淀、离心分离,减压干燥等制得目标产物。
-
公开(公告)号:CN104194014A
公开(公告)日:2014-12-10
申请号:CN201410444052.8
申请日:2014-09-03
Applicant: 东北电力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是一种具有电场响应亲疏水变化的聚苯胺针垫阵列薄膜及其制备方法,其特点是,包括聚苯乙烯有序针垫膜模板的制备、聚氨酯针垫阵列基体的制备和聚苯胺针垫阵列薄膜的制备。其方法科学合理,能耗低、成本低。制得的聚苯胺针垫阵列薄膜表面具有微米级多孔边缘的针尖突起,基体材料表面粗糙,具有很高的附着力,增加了基体表面聚苯胺的涂覆量,导电性与电致收缩率增强,在电场作用下会发生尺寸变化,进一步引起薄膜表面光子学结构发生变化,从而发生光学性质的变化;成膜更加均匀,韧性和强度可控;特殊针垫结构使聚苯胺薄膜的接触角增大,膜表面的亲疏水变化性能增强。
-
公开(公告)号:CN116984022A
公开(公告)日:2023-11-03
申请号:CN202310931421.5
申请日:2023-07-27
Applicant: 东北电力大学
IPC: B01J29/70 , B01J35/10 , C01B3/04 , C02F1/30 , C02F101/30 , C02F101/34 , C02F101/36 , C02F101/38
Abstract: 本发明一种H‑Beta分子筛/氮化碳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属于半导体光催化的领域;包括以下步骤:将多孔超亲水的H‑beta分子筛与二氰二胺混合加入到球磨罐中,混合物中二氰二胺的加入量固定为1g,充分球磨4小时后将球磨后混合物转移至带盖坩埚中,经高温煅烧过程获得g‑C3N4/H‑beta复合物光催化剂。本发明制备的g‑C3N4/H‑beta复合物光催化剂,比表面积相比本体g‑C3N4增加了8.7倍,增加了光催化剂表面暴露的活性位点,减小了光生电荷载流子的扩散距离。
-
公开(公告)号:CN100460329C
公开(公告)日:2009-02-11
申请号:CN200710055560.7
申请日:2007-04-18
Applicant: 东北电力大学
Inventor: 贾若琨
IPC: C01F17/00
Abstract: 一种表面具有微-纳结构的超疏水氧化钇粉末材料及制备方法,所述的Y2O3粉末材料是由下列组成的前驱体组成:Y(NO3)3·5H2O与六次甲基四胺摩尔比为1∶3,Y(NO3)3·5H2O与聚苯乙烯高分子模板质量比为1∶1~1∶2,C1-3醇的用量为95%质量含量10毫升;将Y(NO3)3·5H2O与六次甲基四胺在水中反应后,加热至68~85℃恒温5~20分钟,得到Y(OH)3前驱体溶胶,将聚苯乙烯高分子模板浸在所述的溶胶中,取出在40~50℃下烘干6-7小时后,放在C1-3醇中浸泡10分钟,取出在同样下温度烘干30分钟,于750~900℃下烧1h,得到表面具有微-纳结构的超疏水Y2O3粉末材料。
-
公开(公告)号:CN101319052A
公开(公告)日:2008-12-10
申请号:CN200810051029.7
申请日:2008-07-23
Applicant: 东北电力大学
Abstract: 聚十二烷基丙烯酰胺丙烯酸辅助溶剂散逸制备光子学薄膜的方法及装置,将聚丁二烯与两性高分子聚合物聚十二烷基丙烯酰胺丙烯以8∶1~10∶1质量比,溶解在苯、二甲苯、丙酮或氯仿有机溶剂中,得到浓度为2.25~3.25g/L的聚十二烷基丙烯酰胺丙烯酸和聚丁二烯的有机溶液,取3~10ml前述的溶液移至平底容器中,倒置锥形漏斗式汽水分布器口与平底容器中液面间距2.0~3.0cm高;启动气泵对容器中的水曝气,其水汽呈微小水珠喷平底容器中所述的有机溶液表面上,形成有序模板;其水量为4.5~5.5L/h,所述的溶液表面形成有序模板,经溶剂和水汽蒸发,得到目标膜。
-
公开(公告)号:CN101319027A
公开(公告)日:2008-12-10
申请号:CN200810051028.2
申请日:2008-07-23
Applicant: 东北电力大学
IPC: C08F220/70 , C08F220/06
Abstract: 两性共聚物聚十二烷基丙烯酰胺丙烯酸的制备方法,以DMSO为有机溶剂,以丙烯酸和十二烷基丙烯酰胺为原料,以AIBN为引发剂;以摩尔计,十二烷基丙烯酰胺∶丙烯酸=4∶1,AIBN∶丙烯酸=1∶10,DMSO∶丙烯酸的摩尔比为70∶1;按照所述的摩尔比,依次向反应器中加入需要量的DMOS、丙烯酸、十二烷基丙烯酰胺,溶解后加入苯,丙烯酸与苯的质量比为1∶200~1∶250;然后加入需要量的AIBN,升温并控制反应温度为60℃,聚合12小时;得到的聚合物于17~21℃、0.02~0.04MPa下浓缩,再经氯仿溶解、沉淀、离心分离,减压干燥等制得目标产物。
-
公开(公告)号:CN101289616A
公开(公告)日:2008-10-22
申请号:CN200810050811.7
申请日:2008-05-30
Applicant: 东北电力大学
IPC: C09K11/85
Abstract: 以丙三醇为溶剂制备水溶性上转换NaYF4:Er3+,Yb3+纳米晶的方法,将NaF溶于丙三醇溶剂中得到溶液A,再将EDTA溶于丙三醇中得到溶液B,将Er(NO3)3、Yb(NO3)3、Y(NO3)3均溶于丙三醇溶剂中得到溶液C;将溶液A、B混合得到溶液D,再将溶液C加到溶液D中,其中n(EDTA)/n(RE)=1∶0.5~1∶5(mol),式中:n(EDTA)为EDTA总的摩尔用量,n(RE)为Er3+、Yb3+、Y3+摩尔用量之和;搅拌下于200~297℃反应1~3h,其产物干燥后用980nm红外光激发时,制得肉眼可见明亮荧光上转换NaYF4:Er3+,Yb3+纳米晶,简化了工艺,节能,提高了水溶性。
-
公开(公告)号:CN119286377A
公开(公告)日:2025-01-10
申请号:CN202411472320.7
申请日:2024-10-22
Applicant: 吉林省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网吉林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东北电力大学
IPC: C09D175/04 , C09D5/08
Abstract: 改性石墨相氮化碳/水性聚氨酯防腐涂层的制备方法,属于防腐涂层技术领域,设计三种防腐蚀涂层,一种以聚苯胺为载体,原位聚合生长石墨相氮化碳,制备获得聚苯胺改性氮化碳粉末,随后再将其填充到水性聚氨酯乳液中得到CN/PANI/PU涂层;一种以壳聚糖为载体,原为聚合生长石墨相氮化碳,制备获得壳聚糖改性氮化碳粉末,随后再将其填充到水性聚氨酯乳液中得到CN/CS/PU涂层;一种以Hbeta200为载体,原为聚合生长石墨相氮化碳,制备获得Hbeta200改性氮化碳粉末,随后再将其填充到水性聚氨酯乳液中得到CN/Hbeta200/PU涂层。本发明制备的改性氮化碳/水性聚氨酯涂层,有利于二维纳米填料的迷宫效应的发挥,增加复合涂层的保护效果,具有优良的防腐性能,可以有效提高综合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12264077A
公开(公告)日:2021-01-26
申请号:CN202011275345.X
申请日:2020-11-16
Applicant: 东北电力大学
IPC: B01J27/24 , B01J37/08 , B01J31/06 , C02F1/30 , C02F101/30
Abstract: 本发明是一种全光谱响应非金属改性氮化碳光催化剂制备方法,其特点是,包括采用采用一步热聚合方法,该方法是以氮化碳前驱体、乙酰丙酮钙为原料,在去离子水中物理混合干燥得到固体粉末;在空气气氛中,所述固体粉末热聚合,即得到共聚合改性氮化碳光催化剂。其方法科学环保,原料来源丰富,成本低,工艺简单且易于工业化生产及应用。特别适用于降解有机污染物,在污水处理方面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和应用前景。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