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载式热管堆启停辅助装置及启停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974619B

    公开(公告)日:2025-03-28

    申请号:CN202210660780.7

    申请日:2022-06-13

    Applicant: 东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车载式热管堆启停辅助装置及启停控制方法,车载式热管堆启停辅助装置包括车辆动力系统、高温高压气体容器以及热量储存系统,可以控制车辆行驶且启堆、车辆停驶且停堆、车辆行驶且热管堆无法正常运行的三种状态,通过驾驶员行为‑热管堆启停‑车辆启停的顺序,形成车辆与热管堆结合的智能化启停辅助装置及启停控制方法;车载式热管堆为所搭载车辆提供动力,与内燃机结合,为行驶提供双重保险;本发明具有提高车载式热管堆在潜在的破坏性运输条件或恶劣操作环境的移动运行能力,便于将反应堆快速部署到灾区、偏远地区、极寒地区等,使车载式热管堆具有更高的安全性、可靠性和环保性,实现节能减排的目的。

    一种自然循环双通道可视化实验分析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9361197A

    公开(公告)日:2025-01-24

    申请号:CN202411358046.0

    申请日:2024-09-27

    Applicant: 东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自然循环双通道可视化实验分析装置,由循环泵、预热器、并联通道可视化实验段、冷凝器和背压阀依次连接构成的循环回路和分析系统构成;循环方式为利用作为热源的预热器和作为冷源的冷凝器建立的自然循环;可视化实验段包括并联设置的不同材料构成的两个流道、并联流道间的至少两个连通通道、分别设置在两个流道侧壁的不同透光率的可视材料构成的可视窗以及用于对两个流道内的流动工质进行加热的加热装置;分析系统的作用是通过可视化观测窗,对并联通道可视化实验段内流动工质的中观特征进行观测;采集流场信息,对采集的数据进行优化、筛选;基于筛选后的数据利用相关软件得到自然循环不稳定性发生边界图,并建立数据库,得到不稳定性流动数学模型;该实验装置是一种可视化的,双通道且两个通道之间工质可以交混、实验段倾角可摆动的中高压自然循环智能分析台架。

    一种自然循环可视化实验装置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6818268A

    公开(公告)日:2023-09-29

    申请号:CN202310667909.1

    申请日:2023-06-07

    Applicant: 东南大学

    Inventor: 周涛 唐剑宇 姚垚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自然循环可视化实验装置及方法,包括由循环泵、预热器、并联通道可视化实验段、冷凝器和背压阀依次连接构成的循环回路,还包括分析系统;循环回路为利用作为热源的预热器和作为冷源的冷凝器建立的自然循环;并联通道可视化实验段的结构包括并联设置的至少两个流道、分别设置在至少两个流道侧壁的可视窗、以及用于对至少两个流道内的流动工质进行加热的加热装置;分析系统用于:通过可视化观测窗,对并联通道可视化实验段内流动工质的中观特征进行观测;采集流场信息,获得得到自然循环不稳定性发生边界图,并建立数据库得到不稳定性流动数学模型,基于人工智能学习构建预测模型,实现通过虚拟实验得到模型预测结果。

    一种热管量子微型反应堆
    4.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6884651A

    公开(公告)日:2023-10-13

    申请号:CN202310946744.1

    申请日:2023-07-31

    Applicant: 东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热管量子微型反应堆,热管量子微型反应堆包括三个回路,分别为常规反应堆热能发电回路、拓扑绝缘体热电转换新型回路以及通过压电材料的新型发电回路;常规反应堆热能发电回路为通过热管导出堆芯热量进入热交换器,之后将热量传导到动力系统,拓扑绝缘体发电回路为通过热管导出堆芯热量进入热交换器,再通过拓扑绝缘体进入动力系统;压电材料组成的新型发电回路直接将压电材料布置在堆芯上部,将堆芯压力直接转换成电能导入动力系统;布置在堆芯以及热管内的射线发生器及量子点,可以启停并提高反应堆的安全运行效率;本发明利用量子点,实现量子反应堆的新概念设计与安全高效运行。

    一种车载式热管堆启停辅助装置及启停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974619A

    公开(公告)日:2022-08-30

    申请号:CN202210660780.7

    申请日:2022-06-13

    Applicant: 东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车载式热管堆启停辅助装置及启停控制方法,车载式热管堆启停辅助装置包括车辆动力系统、高温高压气体容器以及热量储存系统,可以控制车辆行驶且启堆、车辆停驶且停堆、车辆行驶且热管堆无法正常运行的三种状态,通过驾驶员行为‑热管堆启停‑车辆启停的顺序,形成车辆与热管堆结合的智能化启停辅助装置及启停控制方法;车载式热管堆为所搭载车辆提供动力,与内燃机结合,为行驶提供双重保险;本发明具有提高车载式热管堆在潜在的破坏性运输条件或恶劣操作环境的移动运行能力,便于将反应堆快速部署到灾区、偏远地区、极寒地区等,使车载式热管堆具有更高的安全性、可靠性和环保性,实现节能减排的目的。

    一种车载式热管堆内余热排出系统及余热排出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898902A

    公开(公告)日:2022-08-12

    申请号:CN202210547485.0

    申请日:2022-05-18

    Applicant: 东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车载式热管堆内余热排出系统及余热排出控制方法,一种车载式热管堆内余热排出系统包括设置反应堆内的热管以及设置在热管冷凝段的换热器和余热排出装置,余热排出装置包括自然对流通风、高位水箱直接喷淋和水泵抽取底部水箱喷淋,自然对流通风、高位水箱直接喷淋和水泵抽取底部水箱喷淋布置于可移动的防振车厢内,形成三级纵深防御的能动与非能动结合的智能化紧凑式冷却方式,本发明余热系统具有体积小、结构紧凑、方便移动、智能化运转和换热效率高等优点,适合于边远地区、极寒地区、医院军工等,使车载式热管堆或其他移动式动力装置具有更高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一种反应堆热管快速启动系统
    7.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4877733A

    公开(公告)日:2022-08-09

    申请号:CN202210453875.1

    申请日:2022-04-24

    Applicant: 东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为一种反应堆热管快速启动系统,公开了一种优化热管冷态启动的方式,通过改善热管结构,建立了一套反应堆用热管快速启动的有效途径。所述热管系统由热管管体、吸液芯、蒸汽腔、加热元件以及供电元件等组成。本发明通过特定的结构将热管基础本体与供电元件连接,以实现电热启动。可应用于高温、中温、低温热管的启动,促使热管尽快达到正常运行状态。本发明实施范围广泛,简单方便和高效,可大为缩短热管启动时间,且效果会随着冷凝段长度的增加而增加。可以应用于综合能源系统、小堆、车载移动堆、核动力潜艇、军民融合等广泛领域。

    一种超临界水防烧干装置
    8.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9468507A

    公开(公告)日:2025-02-18

    申请号:CN202411539111.X

    申请日:2024-10-31

    Applicant: 东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智能化的超临界水防烧干装置。超临界水系统中的工作段采用电加热,当进水管路断开、堵塞,进而管道中水流量不足,会造成超临界水装置预热段和工作段过热,导致电热管烧坏。本发明防烧干装置,能够依据管路内的水位进行及时调整,当水位探头检测到水位变化,控制电路进行干预,电路自动控制预热段和工作段停止加热,报警电路工作,发出报警信号;同时将水位信息发送至手机APP和AI算法中台,对水位进行监测分析,并通过手机APP和AI算法中台多重保险控制加热电路的工作状态。本发明能够进行智能化监测分析和远程操控,安全简捷,操作简单,可靠性高,提高了超临界系统的稳定性,有利于超临界水循环正常运转,保证了装置安全。

    一种车载移动式热管堆堆体稳定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6525150A

    公开(公告)日:2023-08-01

    申请号:CN202310377263.3

    申请日:2023-04-11

    Applicant: 东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车载稳定装置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车载移动式热管堆堆体稳定装置;堆体安装在堆体支撑平台上,堆体支撑平台固定在载具上,堆体支撑平台底部设置电动升降装置;电动升降装置包括多个电动升降柱和多个异步电机;每个异步电机均与一个电动升降柱连接;堆体支撑平台上设置单片机控制器和倾角传感器;倾角传感器与堆体轴向平行布置,倾角传感器实时监测载具运行时的路面起伏状况,将路况实时倾角作为扰动输入单片机控制器,输出一个电信号;单片机控制器输出控制信号控制电动升降柱升降。本发明的反馈控制使得热管堆的倾斜角度在0‑5度范围内,且能够快速恢复水平,提高了车载移动式热管堆移动工况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超临界二氧化碳中颗粒物运动沉积可视化测量装置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6698686A

    公开(公告)日:2023-09-05

    申请号:CN202310655722.X

    申请日:2023-06-05

    Applicant: 东南大学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超临界二氧化碳中颗粒物运动沉积可视化测量装置及方法,装置包括CO2源、测试段、颗粒物发生源、颗粒物回收装置和观测设备;测试段包括气体通道、可视窗和温度调节部;气体通道入口与循环泵输出端连接,并在连接管路上设有稳压器、预热器和阀门,气体通道出口与循环泵输入端相连,并在相连的管路上串联颗粒物收集装置、冷却装置、背压阀及CO2源;CO2源的输出端并联设有增压泵和控制阀;颗粒物发生源产生的颗粒物由气体通道入口被超临界CO2气力输送至气体通道内;可视窗设置在气体通道的侧壁上;温度调节部设置在所述气体通道一侧。本申请实现了对超临界CO2动力循环过程中颗粒物的运动沉积的可视化实验研究。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