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4186377B
公开(公告)日:2024-11-08
申请号:CN202110856657.8
申请日:2021-07-28
Applicant: 东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考虑多重开关动作和重初始化的电磁暂态仿真插值算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检测t时刻是否发生强制换向,若发生则进行重初始化修正初始状态;步骤(2)使用隐式梯形法积分一个步长至t+Δt,检测(t,t+Δt)开关动作,若未动作则跳过后续步骤进行下一时步计算;步骤(3)由t和t+Δt时刻采用线性插值得到td‑时刻状态量;步骤(4)使用后向欧拉法以半步长Δt/2连续两步积分至td+Δt/2和td+Δt时刻;步骤(5)由td+Δt/2和td+Δt时刻外插得到td+时刻状态量,并检测(td+,td+Δt)开关动作。若未动作则由td和td+Δt时刻内插得到t+Δt时刻状态量实现重同步化,再进行下一时步计算,否则转到步骤(3)。本发明改善了传统插值算法,在保证较高仿真计算效率的同时,进一步提高了仿真精度。
-
公开(公告)号:CN111428370B
公开(公告)日:2023-10-27
申请号:CN202010228787.2
申请日:2020-03-27
Applicant: 东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考虑延时的光伏阵列电磁暂态仿真改进建模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对光伏发电系统进行电磁暂态仿真建模,建立光伏发电系统电磁暂态仿真模型,并给定系统初始值和初始步长;步骤2)利用隐式梯形积分法计算微分方程,建立全网等效电磁导纳矩阵和等效注入电流源,从而得到电磁暂态仿真等效模型;步骤3)根据电磁暂态基本求解方程I=YU求解该代数方程求解全网潮流,进而得到当前时刻的光伏电磁暂态模型仿真结果;步骤4)通过该时刻的全网状态量获得下一时刻系统的等效电磁导纳矩阵和等效注入电流源,再回到步骤2,直至仿真终止。本发明提高了含光伏发电系统的大规模电磁暂态仿真的仿真速度和收敛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09145503B
公开(公告)日:2023-07-21
申请号:CN201811088772.X
申请日:2018-09-18
Applicant: 东南大学
IPC: G06F30/27 , G06F18/214 , G06F18/23 , G06N3/044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光伏电站集群的高精度动态建模方法,在分析已有聚类等值建模方法局限性的基础上,提出误差修正方法,并引入了长短时记忆(LSTM)网络构成误差修正系统,以对已有聚类等值模型的误差进行建模。本发明综合误差修正系统与基于聚类的等值方法,最终提出了深度学习‑聚类(DL‑Clustering)混合建模框架。本发明所提出的混合建模框架在保留聚类等值模型的阶数低和仿真耗时少等优点的同时,大幅提高了等值模型的精度。本发明框架可以拓展应用至其他高渗透率的可再生能源配网的建模等问题中。
-
公开(公告)号:CN116131346A
公开(公告)日:2023-05-16
申请号:CN202310242986.2
申请日:2023-03-14
Applicant: 东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虚拟电厂优化分区领域的一种基于两阶段鲁棒优化的光储型虚拟电厂优化划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对虚拟电厂内部进行建模,并构建面向光储型虚拟电厂优化分区的两阶段鲁棒优化模型;建立光储型虚拟电厂两阶段鲁棒优化分区的约束条件;采用C&CG算法对紧凑形式的两阶段鲁棒优化模型进行分解,得到主问题和子问题;对分解后的主问题和子问题进行线性化处理,并迭代求解得到优化解。本发明方法将含有分布式光储的电网整合成光储型虚拟电厂,同时考虑到光伏发电和负荷用电的随机性,从而实现虚拟电厂的优化划分,并得到该结果下的日前调度情况,实现光储型虚拟电厂控制的方便性、规划的经济性和运行的安全性。
-
公开(公告)号:CN115034513A
公开(公告)日:2022-09-09
申请号:CN202210792972.3
申请日:2022-07-05
Applicant: 东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面向负荷虚拟电厂的光伏及储能优化配置方法,属于虚拟电厂优化配置领域;方法包括S1建立负荷虚拟电厂整合划分的目标函数和约束条件,对负荷节点进行整合,确定各负荷虚拟电厂需求;S2对每个负荷虚拟电厂建立光储优化配置两阶段随机规划模型;S3建立负荷虚拟电厂光伏和储能优化配置的两阶段随机规划约束条件;S4对约束进行线性化处理后,对已建立的两阶段随机规划模型目标函数和约束条件进行光伏多场景优化求解;从而实现了负荷虚拟电厂的整合和光储容量的配置,有效解决了聚类整合方法节点不够集中,以及不同天气场景下光伏出力曲线差别对容量配置及运行的影响,兼顾虚拟电厂控制的方便性、规划的经济性和运行的安全性。
-
公开(公告)号:CN109560561B
公开(公告)日:2022-04-15
申请号:CN201811640873.3
申请日:2018-12-29
Applicant: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 , 东南大学 , 江苏省电力试验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主动配电网三相不对称运行动态仿真方法、系统及存储介质,所述方法包括:采用三元组表示主动配电网三相负荷不对称度,并将三元组分解为对称元件模型和不对称元件模型;将预建立的光伏集群模型按照预设的接入方式接入主动配电网;根据分解获取的对称元件模型和不对称元件模型,按照预设仿真步长对主动配电网进行仿真,获取主动配电网三相不对称运行动态仿真曲线。本发明考虑了主动配电网的三相负荷不对称度,能够实现主动配电网三相不对称运行的动态仿真。
-
公开(公告)号:CN114186377A
公开(公告)日:2022-03-15
申请号:CN202110856657.8
申请日:2021-07-28
Applicant: 东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考虑多重开关动作和重初始化的电磁暂态仿真插值算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检测t时刻是否发生强制换向,若发生则进行重初始化修正初始状态;步骤(2)使用隐式梯形法积分一个步长至t+Δt,检测(t,t+Δt)开关动作,若未动作则跳过后续步骤进行下一时步计算;步骤(3)由t和t+Δt时刻采用线性插值得到td‑时刻状态量;步骤(4)使用后向欧拉法以半步长Δt/2连续两步积分至td+Δt/2和td+Δt时刻;步骤(5)由td+Δt/2和td+Δt时刻外插得到td+时刻状态量,并检测(td+,td+Δt)开关动作。若未动作则由td和td+Δt时刻内插得到t+Δt时刻状态量实现重同步化,再进行下一时步计算,否则转到步骤(3)。本发明改善了传统插值算法,在保证较高仿真计算效率的同时,进一步提高了仿真精度。
-
公开(公告)号:CN113381405A
公开(公告)日:2021-09-10
申请号:CN202110685988.X
申请日:2021-06-21
Applicant: 国网河北省电力有限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东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计及频率恢复及电压调整的微电网就地反馈控制方法,所述微电网就地反馈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S1:分析基于负荷频率电压变化特性的不平衡功率范围;步骤S2:计算孤网稳定运行后的有功功率调节能力;步骤S3:建立计及频率恢复和电压调整的就地反馈构建策略;步骤S4:建立考虑无功均分的就地反馈构建策略。本发明微电网就地反馈控制方法能够根据负荷的电压特性推导出不至引发高低压和高低频保护动作的有功功率不平衡范围,并提出实现频率恢复和电压调整、无功均分的微电网就地反馈控制方法,实现反馈收益值的就地化计算。
-
公开(公告)号:CN109510200A
公开(公告)日:2019-03-22
申请号:CN201811560344.2
申请日:2018-12-20
Applicant: 东南大学 , 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光伏并网逆变器输出电压直流分量的扰动观测抑制方法,包括下述步骤:S1,根据虚拟同步机控制或者下垂控制计算逆变器输出电压幅值及相角参考指令计算电压参考值的分量;S2,采集逆变器滤波电容电压和滤波电感电流数据,建立电压电流双环模型;S3,建立广义受控对象模型,采集逆变器滤波电容电压数据,采用扰动观测器估测出直流电压扰动量;S4,直流电压扰动量估测值通过前馈补偿于调制电压信号,形成改进型电压电流双环控制结构,实现逆变器输出电压直流分量的有效抑制,本方法参数设计简单已操作,便于工程实现,且不会影响到常规电压反馈控制外环电压跟随性能的优点,抑制性效果佳,稳定性强。
-
公开(公告)号:CN109145503A
公开(公告)日:2019-01-04
申请号:CN201811088772.X
申请日:2018-09-18
Applicant: 东南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6F17/5009 , G06K9/6218 , G06K9/6256 , G06N3/045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光伏电站集群的高精度动态建模方法,在分析已有聚类等值建模方法局限性的基础上,提出误差修正方法,并引入了长短时记忆(LSTM)网络构成误差修正系统,以对已有聚类等值模型的误差进行建模。本发明综合误差修正系统与基于聚类的等值方法,最终提出了深度学习‑聚类(DL‑Clustering)混合建模框架。本发明所提出的混合建模框架在保留聚类等值模型的阶数低和仿真耗时少等优点的同时,大幅提高了等值模型的精度。本发明框架可以拓展应用至其他高渗透率的可再生能源配网的建模等问题中。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