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1436620A
公开(公告)日:2009-05-20
申请号:CN200810243530.3
申请日:2008-12-22
Applicant: 东南大学 , 南京中材天成新能源有限公司
IPC: H01L31/05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10/50
Abstract: 双U形二次反射聚光太阳能电池组件包括聚光器、基板、太阳能电池组件、散热部件以及支撑钢架,所述聚光器包括两部分,第一部分由四组呈一定角度安装在太阳能电池侧上方的直接反射镜构成,每组直接反射镜直接将太阳光反射到太阳能电池组件上,相对应的两直接反射镜和底部的太阳能电池组件呈U形,四组直接反射镜和太阳能电池构成双U形;第二部分由四组间接反射镜组成,间接反射镜位于四组直接反射镜的空挡处,经两次反射将太阳光反射到太阳能电池组件上,每组间接反射镜包括将太阳光朝下反射到太阳能电池组件上的二次反射镜以及与其对应、将太阳光朝上反射到二次反射镜上的一次反射镜。
-
公开(公告)号:CN101216220A
公开(公告)日:2008-07-09
申请号:CN200810019149.9
申请日:2008-01-14
Applicant: 东南大学 , 张耀明 , 南京中材天成新能源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异形模块式空腔太阳能高温接收器,属于太阳能利用技术领域。该产品包括杯状吸热腔、进光透明玻璃窗、保温层、外壳,以及工作流体进口和出口,吸热腔由一组自其杯口延伸至杯底中心汇合的夹层壁板拼合而成,工作流体进口环绕杯口,且分别与就近的各夹层壁板连通,工作流体出口位于杯底中心,分别与汇合与此的各夹层壁板连通,从而形成由工作流体进口分别经各壁板的夹层内,再汇集到工作流体出口的工作流体通道。该太阳能接收器不仅增加了光热转换效率,而且因为采用了模块化设计,降低了成本,有利于推动太阳能热利用产业的发展。
-
公开(公告)号:CN101950767A
公开(公告)日:2011-01-19
申请号:CN201010222400.9
申请日:2010-07-08
Applicant: 东南大学
IPC: H01L31/05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光伏电池冷却装置,特别适合于低倍聚光光伏电池,属于太阳能利用领域。在光伏电池框架(2)内装有一个可装卸的柔性仿形冷却装置,该柔性仿形冷却装置包括采用封边方式制成的柔性仿形体(3)、位于柔性仿形体(3)底部的进水口(4)、出水口(5)、位于柔性仿形体(3)顶部的顶盖安全孔(6),太阳能电池板(1)的周边位于框架(2)上部的封边(21)中,在太阳能电池板(1)的周边与封边(21)之间设有填充物(7),在位于柔性仿形体(3)内设有内撑(8),在内撑(8)中设有分流器(9)。该装置既满足了电池板的散热需要,同时也满足了电池板的密封需要,且易更换,适合大规模产业化使用。
-
公开(公告)号:CN100552320C
公开(公告)日:2009-10-21
申请号:CN200810019149.9
申请日:2008-01-14
Applicant: 东南大学 , 张耀明 , 南京中材天成新能源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异形模块式空腔太阳能高温接收器,属于太阳能利用技术领域。该产品包括杯状吸热腔、进光透明玻璃窗、保温层、外壳,以及工作流体进口和出口,吸热腔由一组自其杯口延伸至杯底中心汇合的夹层壁板拼合而成,工作流体进口环绕杯口,且分别与就近的各夹层壁板连通,工作流体出口位于杯底中心,分别与汇合与此的各夹层壁板连通,从而形成由工作流体进口分别经各壁板的夹层内,再汇集到工作流体出口的工作流体通道。该太阳能接收器不仅增加了光热转换效率,而且因为采用了模块化设计,降低了成本,有利于推动太阳能热利用产业的发展。
-
公开(公告)号:CN118408341A
公开(公告)日:2024-07-30
申请号:CN202410547449.3
申请日:2024-05-06
Applicant: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常州供电分公司 , 常州金坛金能电力有限公司 , 东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适用多环境工况的热泵烘干系统,它属于热泵烘干技术领域,其解决现有技术中单一结构的热泵烘干系统无法满足多环境工况的问题。它主要包括制冷剂循环回路和空气回路,所述的制冷剂循环回路包括冷凝器、压缩机、膨胀阀和蒸发器,冷凝器、压缩机、膨胀阀和蒸发器依次相连;所述的空气回路包括烘干室、风机Ⅰ和风机Ⅱ,所述烘干室一端与外部连接,另一端与冷凝器连接;所述的烘干室和风机Ⅱ均与蒸发器连接;所述的蒸发器与冷凝器连接。本发明通过调整风机Ⅰ和风机Ⅱ转速配合各处三通阀的开度,灵活切换烘干运行模式使得本系统适用性更强,降低环境工况对烘干性能的影响,实现烘干效能的最大化。
-
公开(公告)号:CN101950767B
公开(公告)日:2012-05-02
申请号:CN201010222400.9
申请日:2010-07-08
Applicant: 东南大学
IPC: H01L31/05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光伏电池冷却装置,特别适合于低倍聚光光伏电池,属于太阳能利用领域。在光伏电池框架(2)内装有一个可装卸的柔性仿形冷却装置,该柔性仿形冷却装置包括采用封边方式制成的柔性仿形体(3)、位于柔性仿形体(3)底部的进水口(4)、出水口(5)、位于柔性仿形体(3)顶部的顶盖安全孔(6),太阳能电池板(1)的周边位于框架(2)上部的封边(21)中,在太阳能电池板(1)的周边与封边(21)之间设有填充物(7),在位于柔性仿形体(3)内设有内撑(8),在内撑(8)中设有分流器(9)。该装置既满足了电池板的散热需要,同时也满足了电池板的密封需要,且易更换,适合大规模产业化使用。
-
公开(公告)号:CN100587976C
公开(公告)日:2010-02-03
申请号:CN200810243530.3
申请日:2008-12-22
Applicant: 东南大学 , 南京中材天成新能源有限公司
IPC: H01L31/05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10/50
Abstract: 双U形二次反射聚光太阳能电池组件包括聚光器、基板、太阳能电池组件、散热部件以及支撑钢架,所述聚光器包括两部分,第一部分由四组呈一定角度安装在太阳能电池侧上方的直接反射镜构成,每组直接反射镜直接将太阳光反射到太阳能电池组件上,相对应的两直接反射镜和底部的太阳能电池组件呈U形,四组直接反射镜和太阳能电池构成双U形;第二部分由四组间接反射镜组成,间接反射镜位于四组直接反射镜的空挡处,经两次反射将太阳光反射到太阳能电池组件上,每组间接反射镜包括将太阳光朝下反射到太阳能电池组件上的二次反射镜以及与其对应、将太阳光朝上反射到二次反射镜上的一次反射镜。
-
公开(公告)号:CN101320761A
公开(公告)日:2008-12-10
申请号:CN200810022640.7
申请日:2008-07-18
Applicant: 东南大学 , 南京中材天成新能源有限公司 , 南京春辉科技实业有限公司
IPC: H01L31/052 , H01L31/04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10/5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板带凹槽的V型聚光太阳能电池组件,属于太阳能利用技术领域。该组件包括带凹槽的基板、聚光部件、太阳能电池、散热部件以及支撑钢架,所述太阳能电池组件嵌于基板的凹槽中,所述基板的凹槽底部有凸槽加强筋。所述聚光部件安装于基板的上方,将太阳光汇聚于基板凹槽中的太阳能电池,所述散热部件粘接于基板的下方,将太阳能电池产生的热量吸收并扩散到低温环境中。该技术通过聚光部件提高基板凹槽中的太阳能电池表面接受的光照强度,并通过散热部件将太阳能电池的工作温度降低,从而提高单位面积输出功率,降低光伏发电系统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201725803U
公开(公告)日:2011-01-26
申请号:CN201020252977.X
申请日:2010-07-08
Applicant: 东南大学
IPC: H01L31/05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10/50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光伏电池冷却装置,特别适合于低倍聚光光伏电池,属于太阳能利用领域。在光伏电池框架2内装有一个可装卸的柔性仿形冷却装置,该柔性仿形冷却装置包括采用封边方式制成的柔性仿形体3、位于柔性仿形体3底部的进水口4、出水口5、位于柔性仿形体3顶部的顶盖安全孔6,太阳能电池板1的周边位于框架2上部的封边21中,在太阳能电池板1的周边与封边21之间设有填充物7,在位于柔性仿形体3内设有内撑8,在内撑8中设有分流器9。该装置既满足了电池板的散热需要,同时也满足了电池板的密封需要,且易更换,适合大规模产业化使用。
-
公开(公告)号:CN201166474Y
公开(公告)日:2008-12-17
申请号:CN200820030851.0
申请日:2008-01-14
Applicant: 东南大学 , 张耀明 , 南京中材天成新能源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排管式太阳能高温接收器,属于太阳能利用技术领域。该接收器包括一端开口进光的吸热箱体,吸热箱体内具有接收面并形成吸热腔,吸热箱体外包有保温层及外壳,吸热箱体的吸热腔内穿越一组接收管,接收管的一端为从吸热箱体一侧穿出的工作介质入口,另一端为从吸热箱体另一侧穿出的工作介质出口。该太阳能接收器由于接收管排布合理、传热性能好、制作简单、成本较低,便于大规模工程应用,有利于推动太阳能热利用产业的发展。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