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梯安全装置
    1.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1767737B

    公开(公告)日:2013-04-24

    申请号:CN200910215414.5

    申请日:2009-12-2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梯安全装置,其能够降低电梯高速运行时所产生的空气动力噪音,并且当保养、检查时等维修人员能够安全地进行操作。该电梯安全装置具有:乘用轿厢(14);整流板(28a)、(28b),其设在该乘用轿厢(14)上,对乘用轿厢周围的气流进行整流;等离子发生装置(1),其设在整流板(28a)、(28b)上,在放电等离子的作用下,产生片状气流;厅门(17),其对出入口(37)进行开闭;关门确认开关(38),其设在厅门(17)上,当厅门(17)打开时断开,当厅门(17)关闭时闭合;以及控制装置(23),其对等离子发生装置(1)的驱动的开或关进行控制,根据关门确认开关(38)的状态,对向等离子发生装置(1)供电的电源的通电或切断进行控制,控制装置(23),当关门确认开关(38)处于断开状态时,将等离子发生装置(1)的电源切断。

    电梯
    2.
    发明公开
    电梯 无效

    公开(公告)号:CN101132982A

    公开(公告)日:2008-02-27

    申请号:CN200680006645.X

    申请日:2006-02-27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6B11/004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不仅能够充分确保机械室内部的卷扬机等的维护检修所需的作业空间、而且能够不增大机械室的上下方向尺寸而获取主绳索相对于牵引滑轮的较大卷绕角的电梯。因此,在平衡锤(30)在轿厢(20)的后方升降的电梯中,将牵引滑轮(41)及驱动装置(42)配置在机械室(11)的内部中的成为轿厢(20)的后壁(20b)的上方的位置上,以使其旋转轴线在左右方向上延伸,并且将前后一对的轿厢侧滑轮的1个配置在牵引滑轮(41)的下方。

    电梯装置
    3.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4418210A

    公开(公告)日:2015-03-18

    申请号:CN201410150499.4

    申请日:2014-04-15

    Inventor: 田中和宏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通过卷挂在卷扬机上的新结构的主缆索,使升降通道内设置成可分别升降的乘用轿厢和平衡锤以吊桶状升降的电梯装置。提供一种采用钢制以外的材料的新结构的、轻量且机械强度高的主缆索的电梯装置。在通过卷挂在卷扬机上的主缆索,使升降通道内设置成可分别升降的乘用轿厢和平衡锤以吊桶状升降的电梯装置中,所述主缆索具有由碳材料组成的绳股构成的负荷支承构件。

    避难用电梯
    4.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1905830A

    公开(公告)日:2010-12-08

    申请号:CN201010197479.4

    申请日:2010-06-03

    Inventor: 田中和宏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具有在完全无电源时也能使电梯安全运行的控制机构的避难用电梯。具有:轿厢(7),经由平衡配重(8)和缆索(9)由具有曳引机制动器(16)的曳引机(10)悬挂,在升降路(11)内部升降;旋转速度调速装置(13),设置于曳引机,以自动将该曳引机的旋转速度保持在一定速度以下的方式控制;连接装置(14),设置于旋转速度调速装置,在停电时使旋转速度调速装置连接于曳引机的旋转轴(10A);设置于升降路的最上层和最下层的出入口部的阻挡器(17);控制板(19),设置在设置有旋转速度调速装置的最上部,包括主电动机用的驱动控制装置(20)和其他驱动装置用的控制装置(21);由控制板控制的电池(22);和显示部(23),设置于轿厢的内部以及建筑物的各层乘梯厅。

    电梯安全装置
    5.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1767737A

    公开(公告)日:2010-07-07

    申请号:CN200910215414.5

    申请日:2009-12-25

    Abstract: 提供一种电梯安全装置,其能够降低电梯高速运行时所产生的空气动力噪音,并且当保养、检查时等维修人员能够安全地进行操作。该电梯安全装置具有:乘用轿厢(14);整流板(28a)、(28b),其设在该乘用轿厢(14)上,对乘用轿厢周围的气流进行整流;等离子发生装置(1),其设在整流板(28a)、(28b)上,在放电等离子的作用下,产生片状气流;厅门(17),其对出入口(37)进行开闭;关门确认开关(38),其设在厅门(17)上,当厅门(17)打开时断开,当厅门(17)关闭时闭合;以及控制装置(23),其对等离子发生装置(1)的驱动的开或关进行控制,根据关门确认开关(38)的状态,对向等离子发生装置(1)供电的电源的通电或切断进行控制,控制装置(23),当关门确认开关(38)处于断开状态时,将等离子发生装置(1)的电源切断。

    电梯装置
    6.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1786568B

    公开(公告)日:2013-10-23

    申请号:CN201010119151.0

    申请日:2010-01-2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可以降低电梯的高速运行时产生的气动力噪音,还可以延长等离子发生装置的寿命的电梯装置。包括:在升降通道(11)内升降的电梯的乘用轿厢(14);整流板(28a、28b),设置于该乘用轿厢(14)上,对所述乘用轿厢周围的气流进行整流;等离子发生装置(1),设置于该整流板(28a、28b)上,利用放电等离子的作用,沿着所述乘用轿厢(14)的所述升降通道侧的面产生片状的气流;传感器(31),设置于所述乘用轿厢(14)或者所述升降通道(11)上,输出该乘用轿厢(14)及升降通道壁(30)之间的距离信息;控制装置(23),基于该传感器(31)输出的所述距离信息及预先设定的阈值,对所述等离子发生装置(1)进行开、关控制,该控制装置(23),在所述距离信息大于所述阈值时,使所述等离子发生装置(1)动作,在所述距离信息小于所述阈值时,使所述等离子发生装置(1)休眠。

    电梯的机械室设备配置结构

    公开(公告)号:CN1942387B

    公开(公告)日:2013-05-29

    申请号:CN200580011971.5

    申请日:2005-04-0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梯的机械室设备配置结构,将收容绝缘变压器(103)的变压器箱(115)的上端通过安装板(123)和螺栓构件(124)安装到框体构件(119a)上,处于比上端部的下侧的中间部分和下端部悬吊在空余空间(119d)内的状态。由此,能够使确保预定的维修保养空间的尺寸缩小到必要的最小尺寸,能够使机械室的面积比以往小。

    电梯装置
    8.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4418211A

    公开(公告)日:2015-03-18

    申请号:CN201410154759.5

    申请日:2014-04-17

    Inventor: 田中和宏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通过卷挂在卷扬机上的新结构的主缆索,使可分别升降地设置在升降通道内的乘用轿厢和平衡锤以吊桶状升降的电梯装置。提供一种采用钢制以外的材料的新结构的、轻量且机械强度高的主缆索的电梯装置。在通过卷挂在卷扬机上的主缆索,使可分别升降地设置在升降通道内的乘用轿厢和平衡锤以吊桶状升降的电梯装置中,所述主缆索具有采用高分子材料构成的负荷支承构件。

    电梯装置
    9.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1786568A

    公开(公告)日:2010-07-28

    申请号:CN201010119151.0

    申请日:2010-01-2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可以降低电梯的高速运行时产生的气动力噪音,还可以延长等离子发生装置的寿命的电梯装置。包括:在升降通道(11)内升降的电梯的乘用轿厢(14);整流板(28a、28b),设置于该乘用轿厢(14)上,对所述乘用轿厢周围的气流进行整流;等离子发生装置(1),设置于该整流板(28a、28b)上,利用放电等离子的作用,沿着所述乘用轿厢(14)的所述升降通道侧的面产生片状的气流;传感器(31),设置于所述乘用轿厢(14)或者所述升降通道(11)上,输出该乘用轿厢(14)及升降通道壁(30)之间的距离信息;控制装置(23),基于该传感器(31)输出的所述距离信息及预先设定的阈值,对所述等离子发生装置(1)进行开、关控制,该控制装置(23),在所述距离信息大于所述阈值时,使所述等离子发生装置(1)动作,在所述距离信息小于所述阈值时,使所述等离子发生装置(1)休眠。

    电梯的轿厢
    10.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1389561A

    公开(公告)日:2009-03-18

    申请号:CN200780006434.0

    申请日:2007-02-23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6B13/308

    Abstract: 充分提高轿厢内的静肃性,并且容易进行对防音构件的调整作业。吸音构件(18)的宽度方向的长度(L1)是能够发挥足够的吸音功能的长度。从具有微小距离(11)的微小间隙通过开口部(9)要进入轿厢内的外部噪音,一边在面板构件(15)的表面和吸音构件(18)的表面之间反复反射一边朝向开口部(9)侧行进,在其到达吸音构件(18)的下端附近时大部分能量被吸收/扩散。因此,进入至开口部(9)的外部噪音变得极其微弱,轿厢内的静肃性维持在足够高的状态。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