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桶式基础模型浮游稳定性试验装置及试验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654858A

    公开(公告)日:2024-09-17

    申请号:CN202410573652.8

    申请日:2024-05-0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桶式基础模型浮游稳定性试验装置及试验方法,所述桶式基础模型浮游稳定性试验装置包括桶式基础模型、用于所述桶式基础模型漂浮的水槽、用于调节所述桶式基础模型内部压力的负压调节系统、设于所述桶式基础模型上用于防止其倾斜的纠偏系统。本发明的桶式基础模型浮游稳定性试验装置及试验方法,通过纠偏系统的设计增强了在所述桶式基础模型下沉的过程中的稳定性,严格把控桶体下沉的倾角,显著提升所述筒式基础结构模型的下沉稳定性及可控性,通过对比试验得到所述纠偏吊带的最优吊力,能够在保证下沉稳定性的的前提下减少能量损耗同时提高了施工效率,对桶型基础的设计和施工给出了非常重大的指导。

    一种适用于桶式基础结构的吊耳

    公开(公告)号:CN222374185U

    公开(公告)日:2025-01-21

    申请号:CN202421000832.9

    申请日:2024-05-09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适用于桶式基础结构的吊耳,包括两端部露出所述桶式基础结构的混凝土面的凵形的预埋板、设于所述预埋板的两个端部之间的吊耳主体、以及设于所述预埋板的两端部用于限位的加固机构。本实用新型的适用于桶式基础结构的吊耳,通过预埋于所述桶式基础结构的混凝土内的所述预埋板对所述吊耳主体进行加固,避免所述吊耳主体松动甚至脱落的情况,保证了施工安全性;将所述隔块安装于两个所述耳板之间,直接采用吊钩穿过耳孔或者直接将吊绳穿过耳孔固定的方式即可进行吊运,所述隔块对两侧所述耳板进行阻挡限位,避免上端吊运过大的压力使得两个所述耳板向内变形的情况,适用性更为广泛,避免重新配销轴造成浪费的情况。

    一种码头桩沉桩工艺
    6.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1335313B

    公开(公告)日:2022-03-29

    申请号:CN202010151276.5

    申请日:2020-03-0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码头桩沉桩工艺,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码头的后沿采用陆域沉桩:在导梁的第一个预留孔洞内放置第一根钢管桩,使用履带吊吊装振动锤并沉击所述第一根钢管桩;重复上述过程完成第二~第N根钢管桩的沉击作业;步骤二、码头的前沿采用水上沉桩:先把M根锁口钢管桩堆放在码头的前沿附近,采用方驳停靠在前排桩旁侧并使用履带吊吊装第一根锁口钢管桩至前沿的第一个沉桩位置,使用振动锤沉击第一根锁口钢管桩;重复上述过程完成第二~第M根锁口钢管桩的沉击作业;第一~第M根锁口钢管桩通过锁口连接成一体。本发明码头的后沿采用陆域沉桩,前沿采用水域沉桩,以减少方驳的租赁数量,降低施工成本。

    一种混凝土浇筑工艺
    7.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1075196A

    公开(公告)日:2020-04-28

    申请号:CN201911217165.3

    申请日:2019-12-03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混凝土浇筑工艺,该工艺为:先搭建保温棚然后绑扎钢筋,再安装模板,随后浇筑混凝土,最后对混凝土养护;其中,绑扎钢筋时将加热丝和钢筋绑扎在一起,自浇筑混凝土1.5~2小时后接通加热丝对混凝土电加热,以防混凝土出现冻伤或开裂;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后开始停止电加热,停止电加热时混凝土的冷却速率小于5℃/小时。本发明的混凝土浇筑采用保温棚浇筑方式,保温棚应高出钢筋顶端不少于0.5米。本发明采用电加热方式对混凝土进行保温养护,防止混凝土出现冻伤、开裂。

    一种码头主体回填工艺
    8.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1321701B

    公开(公告)日:2022-04-01

    申请号:CN202010151270.8

    申请日:2020-03-0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码头主体回填工艺,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采用陆上回填的方式回填码头主体的后沿区域,该后沿区域位于码头的后沿;步骤二、在所述后沿区域采用陆上沉桩方式施工第一钢管桩;步骤三、采用水上回填的方式回填码头主体的第三区域,第三区域位于码头的前沿,后沿区域与第三区域之间具有间隙;步骤四、采用陆上回填的方式回填码头主体的第四区域,第四区域位于后沿区域和第三区域之间;步骤五、在所述第三区域采用水上沉桩方式施工第二钢管桩。本发明采用水陆并进回填方式,减少水上回填工作量,最大限度的节约成本。

    一种码头主体回填工艺
    9.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1321701A

    公开(公告)日:2020-06-23

    申请号:CN202010151270.8

    申请日:2020-03-0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码头主体回填工艺,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采用陆上回填的方式回填码头主体的后沿区域,该后沿区域位于码头的后沿;步骤二、在所述后沿区域采用陆上沉桩方式施工第一钢管桩;步骤三、采用水上回填的方式回填码头主体的第三区域,第三区域位于码头的前沿,后沿区域与第三区域之间具有间隙;步骤四、采用陆上回填的方式回填码头主体的第四区域,第四区域位于后沿区域和第三区域之间;步骤五、在所述第三区域采用水上沉桩方式施工第二钢管桩。本发明采用水陆并进回填方式,减少水上回填工作量,最大限度的节约成本。

    一种码头桩沉桩工艺
    10.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1335313A

    公开(公告)日:2020-06-26

    申请号:CN202010151276.5

    申请日:2020-03-0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码头桩沉桩工艺,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码头的后沿采用陆域沉桩:在导梁的第一个预留孔洞内放置第一根钢管桩,使用履带吊吊装振动锤并沉击所述第一根钢管桩;重复上述过程完成第二~第N根钢管桩的沉击作业;步骤二、码头的前沿采用水上沉桩:先把M根锁口钢管桩堆放在码头的前沿附近,采用方驳停靠在前排桩旁侧并使用履带吊吊装第一根锁口钢管桩至前沿的第一个沉桩位置,使用振动锤沉击第一根锁口钢管桩;重复上述过程完成第二~第M根锁口钢管桩的沉击作业;第一~第M根锁口钢管桩通过锁口连接成一体。本发明码头的后沿采用陆域沉桩,前沿采用水域沉桩,以减少方驳的租赁数量,降低施工成本。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