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4409348B
公开(公告)日:2023-08-15
申请号:CN202111671704.8
申请日:2021-12-31
Applicant: 北京纽维逊建筑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 中冶建筑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 中国京冶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温型高强耐热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其中,高温型高强耐热混凝土,按重量份数计,原料包括:含铝耐火骨料850~1200份;耐火回收料350~800份;铝酸盐水泥180~360份;硅微粉50~100份;粉煤灰120~240份;耐火粘土粉10~50份;硼酸10~25份;减水剂3~15份;纳米硅溶胶50~120份;以及水160~220份。本发明弥补了耐热混凝土高温阶段的强度损失,增强了其持久耐热性能,尤其在大于700℃的高温环境中仍具有持久耐热性能和高强度。
-
公开(公告)号:CN112551969B
公开(公告)日:2022-07-26
申请号:CN202011252204.6
申请日:2020-11-11
Applicant: 北京纽维逊建筑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 中冶建筑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 中国京冶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IPC: C04B28/04 , E02D37/00 , E02D15/00 , C04B111/70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建筑材料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风机基础加固用聚合物改性水泥基灌浆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所述水泥基灌浆材料按重量百分比计,其原料组成如下:水泥50%~68%,掺合料10%~25%,减水剂0.1%~0.4%,消泡剂0.02%~0.05%,膨胀剂1%~4%,水性环氧乳液21%~27%,固化剂0.63%~5.4%。本发明提供的风机基础加固用聚合物改性水泥基灌浆材料具有高粘结性、高流动性、高强、微膨胀、高耐久性等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14409348A
公开(公告)日:2022-04-29
申请号:CN202111671704.8
申请日:2021-12-31
Applicant: 北京纽维逊建筑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 中冶建筑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 中国京冶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温型高强耐热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其中,高温型高强耐热混凝土,按重量份数计,原料包括:含铝耐火骨料850~1200份;耐火回收料350~800份;铝酸盐水泥180~360份;硅微粉50~100份;粉煤灰120~240份;耐火粘土粉10~50份;硼酸10~25份;减水剂3~15份;纳米硅溶胶50~120份;以及水160~220份。本发明弥补了耐热混凝土高温阶段的强度损失,增强了其持久耐热性能,尤其在大于700℃的高温环境中仍具有持久耐热性能和高强度。
-
公开(公告)号:CN114394797A
公开(公告)日:2022-04-26
申请号:CN202111671656.2
申请日:2021-12-31
Applicant: 北京纽维逊建筑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 中冶建筑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 中国京冶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IPC: C04B28/04 , C04B20/02 , C04B18/14 , C04B18/08 , C04B22/00 , C04B111/70 , C04B111/72 , C04B111/74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海洋工程建筑材料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珊瑚礁砂地基注浆加固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所述注浆加固材料,按重量百分比计,原料包括:水泥21%~43%,自制改性掺合料19%~45%,填料20%~44%,减水剂0.02%~0.5%,消泡剂0.01%~0.08%,膨胀剂3%~13%。本发明提供的珊瑚礁砂地基注浆加固材料具有高触变性、高耐久性、高流动性、高强度等优点,克服了现有技术中制备成本高无法广泛使用等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2551970A
公开(公告)日:2021-03-26
申请号:CN202011252207.X
申请日:2020-11-11
Applicant: 北京纽维逊建筑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 中冶建筑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 中国京冶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IPC: C04B28/04 , C04B111/70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建筑材料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风机基础加固用水泥基灌浆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所述水泥基灌浆材料按重量百分比计,其原料组成如下:水泥65%~85%,掺合料10%~37%,减水剂0.2%~0.6%,消泡剂0.02%~0.05%,膨胀剂2%~10%,流变稳定剂0.05%~0.25%;水18%~25%,且除去水,各组分重量之和为100%。本发明提供的风机基础加固用水泥基灌浆材料具有高流动性、高强、微膨胀、高耐久性等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12551969A
公开(公告)日:2021-03-26
申请号:CN202011252204.6
申请日:2020-11-11
Applicant: 北京纽维逊建筑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 中冶建筑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 中国京冶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IPC: C04B28/04 , E02D37/00 , E02D15/00 , C04B111/70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建筑材料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风机基础加固用聚合物改性水泥基灌浆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所述水泥基灌浆材料按重量百分比计,其原料组成如下:水泥50%~68%,掺合料10%~25%,减水剂0.1%~0.4%,消泡剂0.02%~0.05%,膨胀剂1%~4%,水性环氧乳液21%~27%,固化剂0.63%~5.4%。本发明提供的风机基础加固用聚合物改性水泥基灌浆材料具有高粘结性、高流动性、高强、微膨胀、高耐久性等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14804788B
公开(公告)日:2022-09-16
申请号:CN202210745698.4
申请日:2022-06-29
Applicant: 中冶建筑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 北京纽维逊建筑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 中国京冶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珊瑚‑水泥基复合材料、制备方法、使用方法及其应用。珊瑚‑水泥基复合材料由以下原料按质量比混合而成:珊瑚砂细骨料15~40份、珊瑚石粉0.1~10份、水5~15份、水泥20~40份、膨胀剂1~5份、短纤维0.01~2份、中空玻璃纤维0.01~0.1份、微胶囊0.01~3份、功能型掺合料12~20份、功能型外加剂3~5份。本发明制备出的珊瑚‑水泥基复合材料可在喷射或自密实浇筑成型硬化后具有高延性、应变硬化及裂缝宽度可控、抗震抗冲击、微裂缝自愈合、自养护、微膨胀、高耐久等优点,可应用于热带远海岛礁就地取材新建具有较优的抗冲击、高耗能、高抗震的结构,也可用于热带远海岛礁防护、抗震性能较差的既有建构筑物的抗震加固和防护性能提升。
-
公开(公告)号:CN112551970B
公开(公告)日:2022-07-29
申请号:CN202011252207.X
申请日:2020-11-11
Applicant: 北京纽维逊建筑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 中冶建筑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 中国京冶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IPC: C04B28/04 , C04B111/70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建筑材料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风机基础加固用水泥基灌浆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所述水泥基灌浆材料按重量百分比计,其原料组成如下:水泥65%~85%,掺合料10%~37%,减水剂0.2%~0.6%,消泡剂0.02%~0.05%,膨胀剂2%~10%,流变稳定剂0.05%~0.25%;水18%~25%,且除去水,各组分重量之和为100%。本发明提供的风机基础加固用水泥基灌浆材料具有高流动性、高强、微膨胀、高耐久性等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12537941B
公开(公告)日:2022-07-29
申请号:CN202011408000.7
申请日:2020-12-03
Applicant: 中冶建筑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 中国京冶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 北京纽维逊建筑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抢修抢建工程的海水珊瑚骨料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包括如下质量百分比的原料:水泥15~40%、硼砂0~5%、粉煤灰0~10%、珊瑚骨料35~70%、钢纤维0.1~4%、有机纤维0.01~0.5%、增稠剂0.01~0.10%、早强剂0.01~0.3%、缓凝剂0.01~0.15%、减水剂0.01~1.5%、快硬剂0.01~7%、海水5~15%。本发明通过采用珊瑚骨料、海水作为抢修抢建混凝土原材料,最大程度提高了原材料就地取材率,大大减少了岛礁抢修抢建工程中的陆运材料运输量和材料储备量,突破了现有技术在特殊紧急情况下对陆运材料的依赖程度高等难题。同时,施工工艺多样化和原材料本岛化,也大幅提高了本发明多场景适用性。
-
公开(公告)号:CN112537941A
公开(公告)日:2021-03-23
申请号:CN202011408000.7
申请日:2020-12-03
Applicant: 中冶建筑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 中国京冶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 北京纽维逊建筑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抢修抢建工程的海水珊瑚骨料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包括如下质量百分比的原料:水泥15~40%、硼砂0~5%、粉煤灰0~10%、珊瑚骨料35~70%、钢纤维0.1~4%、有机纤维0.01~0.5%、增稠剂0.01~0.10%、早强剂0.01~0.3%、缓凝剂0.01~0.15%、减水剂0.01~1.5%、快硬剂0.01~7%、海水5~15%。本发明通过采用珊瑚骨料、海水作为抢修抢建混凝土原材料,最大程度提高了原材料就地取材率,大大减少了岛礁抢修抢建工程中的陆运材料运输量和材料储备量,突破了现有技术在特殊紧急情况下对陆运材料的依赖程度高等难题。同时,施工工艺多样化和原材料本岛化,也大幅提高了本发明多场景适用性。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