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8087877A
公开(公告)日:2024-05-28
申请号:CN202410307487.1
申请日:2024-03-18
Applicant: 中冶检测认证有限公司 , 中冶建筑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Inventor: 杨瑞芳 , 杜肇民 , 孙琛 , 史夏杰 , 陈动 , 高鹏飞 , 张广灿 , 邱金凯 , 段威阳 , 赵立勇 , 张俊傥 , 高涛 , 宋春江 , 郭永泉 , 屈雨浓 , 曹乃月 , 王宁
Abstract: 本公开提供一种后张法预应力施工方法及预应力钢筋混凝土构件,包括:S1、在预应力钢筋的外周上涂覆沥青并使其固化;S2、在预应力钢筋上浇筑混凝土以形成普通混凝土构件;S3、通电加热预应力钢筋以软化沥青并使预应力钢筋伸长。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公开提供的施工方法利用常温浇筑混凝土时沥青的固态特性在混凝土结构内部形成孔道,再利用电热张拉时预应力钢筋的温度升高软化沥青,使得预应力钢筋可在孔道中自由伸长,避免了传统后张法施工因预埋波纹管而产生的问题,提高了预应力混凝土构件的成型质量。
-
公开(公告)号:CN118110357A
公开(公告)日:2024-05-31
申请号:CN202410287473.8
申请日:2024-03-13
Applicant: 中冶检测认证有限公司 , 中冶建筑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既有框架结构改造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既有框架结构底层框架柱拆柱托换的施工方法。该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在既有框架的立柱上架设安装架;在相邻的两个立柱之间安装拉杆,拉杆的两端分别与相邻的两个立柱上的安装架连接,并使得拉杆倾斜设置,且拉杆的靠近既有框架的边部的一端高于拉杆的远离既有框架的边部的一端;拆除底层待拆框架柱。本发明提供的施工方法通过设置安装架和拉杆,将待拆框架上方的框架梁的承力倾斜向上逐渐传递至两侧的立柱,降低了对框架梁的承重需求,进而能够降低框架梁的尺寸,增加了拆除空间的净空,进而增加有效使用空间,且通过框架梁、拉杆以及大部分的立柱进行承力,有效增加承力效果,降低安全风险。
-
公开(公告)号:CN118029728A
公开(公告)日:2024-05-14
申请号:CN202410262212.0
申请日:2024-03-07
Applicant: 中冶检测认证有限公司 , 中冶建筑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砌体结构改造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既有砌体承重墙后开拱形门窗的施工方法。该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在既有墙体两侧绘制拱形定位线;在拱形定位线的周围开挖多个孔洞;在每个孔洞内均插设有支撑架,且支撑架的两端均伸出孔洞;在既有墙体的两侧布设拱形架,且两个拱形架分别与多个支撑架的伸出端连接;在孔洞和拱形架内均浇注混凝土,拆除拱形定位线内侧的既有墙体以形成拱形门窗。本发明提供的施工方法在搭建支撑架和拱形架后浇注混凝土,以使得浇注后的支撑架和拱形架作为既有墙体的支撑基础,能够确保支撑强度,进而保证施工后的既有墙体的牢固程度,且该种施工方法优化了施工工艺,施工周期短,极大的减少了工程措施费。
-
公开(公告)号:CN219100497U
公开(公告)日:2023-05-30
申请号:CN202223394336.X
申请日:2022-12-13
Applicant: 中冶检测认证有限公司 , 中冶建筑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结构领域,公开了一种格构柱结构,包括格构柱(10)以及与所述格构柱(10)一侧相连的加固部(20),所述加固部(20)包括与所述格构柱(10)沿第一水平方向间隔且等高的加强柱(21)以及第一连接组件,所述加强柱(21)竖直设置,所述第一连接组件的第一端与所述格构柱(10)相连,所述第一连接组件的第二端与所述加强柱(21)相连。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利用加固部设置的加强柱,使原格构柱的轴向承载结构增加,且利用第一连接组件使加强柱与原格构柱连接为一体,从而增加了原格构柱的截面积,进而有效增强了格构柱的承载能力,同时,第一连接组件的设置不仅增加了原格构柱的抗侧向力的能力,还使得加强柱能够保持稳定。
-
公开(公告)号:CN218028471U
公开(公告)日:2022-12-13
申请号:CN202221814468.0
申请日:2022-07-13
Applicant: 中冶检测认证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钢结构建筑施工领域,公开了一种钢格构柱的加固结构和钢格构柱体,所述加固结构包括设置在钢格构柱的相邻肢件(0)之间的横向钢筋(1),所述横向钢筋(1)与相邻的所述肢件(0)围合形成有加固填充腔(2),所述加固填充腔(2)中设置有混凝土加固块(3),所述肢件(0)的朝向该加固填充腔(2)的侧面上设有连接锚筋(4),以连接所述混凝土加固块(3)和所述肢件(0)形成一体化的钢混结构。本实用新型解决了由于常规的钢格构柱通过在其肢件之间增设钢构件的加固方式,对于刚度方面的提升有限,导致为满足钢格构柱刚度提升的需求需要消耗大量钢材的技术问题。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