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6446000B
公开(公告)日:2024-07-19
申请号:CN202310455793.5
申请日:2023-04-25
Applicant: 中南大学
Abstract: 一种甲酸制氢用钯‑铜‑镍催化材料的制备方法、光热界面甲酸制氢用组件及系统,属于制氢技术领域。所述方法为:采用超声法配置含铜导电性分散液,然后用电镀装置,在阴阳极两端接入磨制好的圆形泡沫镍进行电镀,将铜电镀到泡沫镍上,得到铜‑镍材料;采用超声法配置含钯导电性分散液,然后用电镀装置,在阴阳极两端接入磨制好的圆形铜‑镍材料进行电镀,将钯电镀到铜‑镍材料上,在氢气的还原性氛围下进行还原处理,得到钯‑铜‑镍催化材料。本发明采用催化效果较好、重复利用率高的钯‑铜‑镍催化材料,可以降低提高甲酸制氢的甲酸转化率、氢气产量等,节约了生产成本,提高了甲酸制氢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
公开(公告)号:CN116446000A
公开(公告)日:2023-07-18
申请号:CN202310455793.5
申请日:2023-04-25
Applicant: 中南大学
Abstract: 一种甲酸制氢用钯‑铜‑镍催化材料的制备方法、光热界面甲酸制氢用组件及系统,属于制氢技术领域。所述方法为:采用超声法配置含铜导电性分散液,然后用电镀装置,在阴阳极两端接入磨制好的圆形泡沫镍进行电镀,将铜电镀到泡沫镍上,得到铜‑镍材料;采用超声法配置含钯导电性分散液,然后用电镀装置,在阴阳极两端接入磨制好的圆形铜‑镍材料进行电镀,将钯电镀到铜‑镍材料上,在氢气的还原性氛围下进行还原处理,得到钯‑铜‑镍催化材料。本发明采用催化效果较好、重复利用率高的钯‑铜‑镍催化材料,可以降低提高甲酸制氢的甲酸转化率、氢气产量等,节约了生产成本,提高了甲酸制氢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
公开(公告)号:CN117886388A
公开(公告)日:2024-04-16
申请号:CN202410019507.5
申请日:2024-01-05
Applicant: 中南大学
IPC: C02F1/14 , C02F103/08
Abstract: 光热焦耳热协同海水淡化结构、组件、系统及制作方法,属于海水淡化技术领域。解决传统蒸发过程中因为不合理的结构配置导致的散热大、效率低和能耗高等问题。海水淡化结构,包括从上至下依次设置的光吸收体、磁性材料层、能质交换通道及支撑体;磁性材料层通过外加磁场产生焦耳热,在光热和焦耳热的共同作用下,光吸收体表面的水加速蒸发,能质交换通道采用散热翅片状结构。本发明采用光热和焦耳热协同工作的方式,通过合理的设计和智能控制,实现光热和焦耳热的协同或者间歇式工作,可以有效解决太阳能无法持续稳定供应问题,保持蒸发过程持续进行,缺水地区急需用水时也可以单独控制磁场发生器的输入功率,实现快速产淡水。
-
公开(公告)号:CN116575079A
公开(公告)日:2023-08-11
申请号:CN202310415246.4
申请日:2023-04-18
Applicant: 中南大学
Abstract: 一种基于梯次动力电池的可再生锌电解方法及轻重质氧化锌制备方法,属于储能领域。所述轻重质氧化锌制备方法为:利用焙烧灰和次氧化锌为原料通过加入盐酸和硫酸反应得到氯化锌和硫酸锌悬浮液;对悬浮液进行物理固液分离;除重金属离子得到氯化锌和硫酸锌清液;通过加入不同量的碳酸钠溶液得到碳酸锌和氢氧化锌;将碳酸锌和氢氧化锌干燥煅烧得到重质和轻质氧化锌。本发明利用焙烧灰和次氧化锌为原料,具有较高的回收利用价值和经济效益,同时利用不同量的碳酸钠溶液可以制备重质和轻质氧化锌,具有较高的工艺价值。
-
公开(公告)号:CN222099604U
公开(公告)日:2024-12-03
申请号:CN202420029884.2
申请日:2024-01-05
Applicant: 中南大学
IPC: C02F1/14 , C02F103/08
Abstract: 一种光热焦耳热协同海水淡化结构、组件及系统,属于海水淡化技术领域。解决传统蒸发过程中因为不合理的结构配置导致的散热大、效率低和能耗高等问题。海水淡化结构,包括从上至下依次设置的光吸收体、磁性材料层、能质交换通道及支撑体;磁性材料层通过外加磁场产生焦耳热,在光热和焦耳热的共同作用下,光吸收体表面的水加速蒸发,能质交换通道采用散热翅片状结构。本实用新型采用光热和焦耳热协同工作的方式,通过合理的设计和智能控制,实现光热和焦耳热的协同或者间歇式工作,可以有效解决太阳能无法持续稳定供应问题,保持蒸发过程持续进行,缺水地区急需用水时也可以单独控制磁场发生器的输入功率,实现快速产淡水。
-
公开(公告)号:CN218968899U
公开(公告)日:2023-05-05
申请号:CN202223419044.7
申请日:2022-12-20
Applicant: 中南大学
IPC: C02F1/14 , C02F103/08
Abstract: 置的光热转换层、水运输层和隔热吸水层,光热转换层通过水运输层与隔热吸水层连接,所述水运输层为翅片型结构,若干个水运输层均匀的竖向分布在光热转换层与隔热吸水层之间。光热转换层为碳纤维毡层。水运输层为碳纤维毡扁片。隔热吸水层为三聚氰胺海绵。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太阳能海水淡化耦合集盐装置,能够解决现有的海水淡化装置效率低,热量损失大的问题;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效益好的优点。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