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6106001B
公开(公告)日:2019-07-02
申请号:CN201610657613.1
申请日:2016-08-11
Applicant: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锥栗容器育苗方法,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选择圃地;制作苗床:在畦面土层上铺设一层5~8cm厚度的河沙,再铺设一层地布;选用容器:选择无纺布容器袋作为育苗容器,其规格为7‑16cm×9‑20cm;配制基质:基质成分由黄心土、草炭土、珍珠岩组成,按体积计配制基质的比例为黄心土:草炭土:珍珠岩=0‑2:0‑1:0‑0.5;选择苗木;管理苗木:在8月中下旬~11月下旬,每隔10天喷1次肥,施氮肥量为0‑175mg/株,施磷肥量为30‑40mg/株,施钾肥量为50‑60mg/株;出圃:带基质定植。本发明育苗方法移栽时可保持苗木根系完整,提高了成活率,无缓苗期。本发明方法可使锥栗苗木运输、搬卸方便。解决了锥栗苗木移栽时伤根不易成活、反季节种植成活难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06105787A
公开(公告)日:2016-11-16
申请号:CN201610420172.3
申请日:2016-06-13
Applicant: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IPC: A01G1/0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A01G2/30
Abstract: 针对传统锥栗育苗主要采用实生大苗田间嫁接,存在育苗周期长的缺陷,本发明涉及一种提高锥栗芽苗嫁接成活率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选上胚轴伸长到5cm以上的锥栗芽苗,在所述子叶以上部分3~5cm处切除顶端,在切面处纵向劈开,作为接穗插口,得芽苗砧;2)接穗的准备:选择优良品种锥栗的当年生发育枝,切取其中部的茎段,并将所述茎段下端切成与所述插穗接口大小相适应的楔形,得接穗;3)嫁接:将所述接穗在奈乙酸溶液中浸蘸后插于芽苗砧的接穗插口中,用嫁接膜将二者固定并将接穗切口上端封顶,得嫁接苗。本发明所述的方法育苗周期短,当年嫁接当年出圃,方便管理,便于工厂化育苗。
-
公开(公告)号:CN105087400B
公开(公告)日:2019-03-15
申请号:CN201510588879.0
申请日:2015-09-16
Applicant: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锥栗优势共生菌根菌的人工培养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取锥栗菌根菌子实体,采集菌盖与菌柄交汇处的菌肉组织块;(2)将菌肉组织块置于平板培养基中,在25~28℃下培养至菌肉组织萌发出菌丝后,将菌丝转接,在25~28℃下培养至菌丝长满培养基,获得纯菌丝;(3)挑取所述纯化菌丝,接种到改良MMN液体培养基中发酵培养,获得菌液;(4)将菌液接种到扩大培养料中,在25~28℃下培养至菌丝长满培养容器,获得锥栗菌根菌剂。本发明锥栗菌根菌的人工培养方法,操作简单,利用发明培养得到的锥栗菌根菌回接锥栗幼苗时侵染率高。
-
公开(公告)号:CN106106001A
公开(公告)日:2016-11-16
申请号:CN201610657613.1
申请日:2016-08-11
Applicant: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A01G17/005 , A01G9/029 , A01G24/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锥栗容器育苗方法,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选择圃地;制作苗床:在畦面土层上铺设一层5~8cm厚度的河沙,再铺设一层地布;选用容器:选择无纺布容器袋作为育苗容器,其规格为7‑16cm×9‑20cm;配制基质:基质成分由黄心土、草炭土、珍珠岩组成,按体积计配制基质的比例为黄心土:草炭土:珍珠岩=0‑2:0‑1:0‑0.5;选择苗木;管理苗木:在8月中下旬~11月下旬,每隔10天喷1次肥,施氮肥量为0‑175mg/株,施磷肥量为30‑40mg/株,施钾肥量为50‑60mg/株;出圃:带基质定植。本发明育苗方法移栽时可保持苗木根系完整,提高了成活率,无缓苗期。本发明方法可使锥栗苗木运输、搬卸方便。解决了锥栗苗木移栽时伤根不易成活、反季节种植成活难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05087400A
公开(公告)日:2015-11-25
申请号:CN201510588879.0
申请日:2015-09-16
Applicant: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锥栗优势共生菌根菌的人工培养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取锥栗菌根菌子实体,采集菌盖与菌柄交汇处的菌肉组织块;(2)将菌肉组织块置于平板培养基中,在25~28℃下培养至菌肉组织萌发出菌丝后,将菌丝转接,在25~28℃下培养至菌丝长满培养基,获得纯菌丝;(3)挑取所述纯化菌丝,接种到改良MMN液体培养基中发酵培养,获得菌液;(4)将菌液接种到扩大培养料中,在25~28℃下培养至菌丝长满培养容器,获得锥栗菌根菌剂。本发明锥栗菌根菌的人工培养方法,操作简单,利用发明培养得到的锥栗菌根菌回接锥栗幼苗时侵染率高。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