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396825A
公开(公告)日:2025-02-07
申请号:CN202510000240.X
申请日:2025-01-02
Applicant: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IPC: G06F16/215 , G01N33/00 , G06F16/2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碳排放监测方法及装置,涉及环境监测技术领域。该碳排放监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数据完整性评估;S2,数据准确性评估;S3,优化评估。本发明通过获取的第一碳排放监测数据进行数据完整性评估得到完整性评估值,基于完整性评估值判断是否进行数据完整性优化,然后根据获取的第二碳排放监测数据进行数据准确性评估得到准确性评估值,基于准确性评估值判断是否进行数据准确性优化,最后根据传感器精度、优化后得到的完整性评估值和优化后得到的准确性评估值进行评估得到优化评估值,基于优化评估值判断是否进行反馈,达到了提高碳排放监测的数据准确性的效果,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碳排放监测的数据准确性低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9395238A
公开(公告)日:2025-02-07
申请号:CN202510000241.4
申请日:2025-01-02
Applicant: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IPC: G01N33/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碳排放监测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一种碳排放浓度监测方法及预警装置,该方法通过获取目标工厂的原料加工过程参数,能够精确分析出加工合规程度,从而及时调整原料加工过程,有效减少不必要的碳排放源头,为降低整体碳排放打下坚实基础,收集目标工厂的废气处理过程参数,科学评估废气处理效能,并据此对废气处理过程进行优化调整,显著提升废气净化效率,进一步削减碳排放量,最终,通过监测并采集目标工厂的碳排放浓度关联参数,能够实时预警碳排放过程中的异常情况,及时采取措施进行调整,确保碳排放控制在合理范围内,有力推动了工厂的碳减排进程,为构建低碳、环保以及可持续的生产模式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
公开(公告)号:CN117705749A
公开(公告)日:2024-03-15
申请号:CN202311624403.9
申请日:2023-11-30
Applicant: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IPC: G01N21/3504 , B64U10/14 , B64U20/80 , G06F17/18 , G01N21/359 , G01N21/21 , B64U101/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布了一种基于光谱分析的碳排放源识别与定量系统,涉及环境监测技术领域,包括:无人机;大气二氧化碳探测仪用于对地面反射的近红外/短波红外太阳辐射进行光谱分析;云和气溶胶偏振成像仪用于对地面反射的可见光进行偏振成像;傅里叶红外光谱仪安装在地面观测站上,用于对太阳直接辐射进行光谱分析;数据处理中心,用于接收和存储无人机和地面观测的光谱数据,运行反演算法,分析碳排放源的位置、强度和类型,输出碳排放源识别与定量的结果;本发明用于解决如何利用无人机和地面观测相结合的方式,获取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柱状总量和垂直分布,通过反演算法,分析碳排放源的位置、强度和类型,实现对碳排放源的识别与定量。
-
公开(公告)号:CN103955213A
公开(公告)日:2014-07-30
申请号:CN201410140661.4
申请日:2014-04-10
Applicant: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IPC: G05D1/02
Abstract: 基于WIFI的多功能智能探测车,车体包括车座上底板、车座下底板、车轮及支柱,所述车轮安装在车座下底板下方,所述支柱安装在车座上底板与车座下底板之间,所述车座下底板上设置有驱动模块、电源模块、主控制器模块、传感器检测系统、车载无线信息传输模块中的无线路由器;所述车座上底板上设置有LCD显示系统、照明工作灯及车载无线信息传输模块中的摄像头和云台;所述温湿度传感器、可燃性气体浓度传感器分别安装在车座下底板后端两侧,所述红外测距传感器安装在车体正前端。本发明将WIFI技术应用在坑道探测、救援、搜捕等特殊环境中,替代人工实施探测、救援、搜捕,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03914016A
公开(公告)日:2014-07-09
申请号:CN201410140727.X
申请日:2014-04-10
Applicant: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IPC: G05B19/042 , H04N7/18
Abstract: 基于WIFI的智能探测系统,包括智能探测车及移动智能终端;其中,智能探测车上安装有控制器模块、电源模块、驱动模块、传感器检测模块、WIFI无线传输模块、显示模块及照明模块,所述电源模块、驱动模块、传感器检测模块、WIFI无线传输模块、显示模块及照明模块分别通过串口总线与控制器模块连接,智能探测车通过WIFI无线传输模块与移动智能终端连接,移动智能终端上设置有UI操作界面。本发明通过移动智能终端将WIFI技术应用在坑道探测、救援、搜捕、辐射等特殊环境中,有效提高了监测数据的适时性、准确性和可靠性;为及时准确地掌握自然灾害与地下工作面的情况预防和减少事故的发生提供技术支持。
-
公开(公告)号:CN119396825B
公开(公告)日:2025-04-01
申请号:CN202510000240.X
申请日:2025-01-02
Applicant: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IPC: G06F16/215 , G01N33/00 , G06F16/2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碳排放监测方法及装置,涉及环境监测技术领域。该碳排放监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数据完整性评估;S2,数据准确性评估;S3,优化评估。本发明通过获取的第一碳排放监测数据进行数据完整性评估得到完整性评估值,基于完整性评估值判断是否进行数据完整性优化,然后根据获取的第二碳排放监测数据进行数据准确性评估得到准确性评估值,基于准确性评估值判断是否进行数据准确性优化,最后根据传感器精度、优化后得到的完整性评估值和优化后得到的准确性评估值进行评估得到优化评估值,基于优化评估值判断是否进行反馈,达到了提高碳排放监测的数据准确性的效果,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碳排放监测的数据准确性低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9378831A
公开(公告)日:2025-01-28
申请号:CN202510000238.2
申请日:2025-01-02
Applicant: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物联网的道路工程碳排放量分析系统,涉及环境监测技术领域。该基于物联网的道路工程碳排放量分析系统,包括:初始数据采集模块、实时数据采集模块和碳排放评估模块。本发明通过实时监测道路工程设备的运行状态,并根据运行状态自动采取对应的第一数据采集措施,然后在道路工程设备处于运行状态时,通过采集道路工程设备预设时间段内的能耗数据与机械特性数据得到碳排放预测指数以采取对应的第二数据采集措施,最后通过获取的排放数据和能耗数据得到碳排放评估指数以调控第二数据采集措施,进而提高道路工程的碳排放量分析的准确性,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碳排放量分析不准确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9378831B
公开(公告)日:2025-05-02
申请号:CN202510000238.2
申请日:2025-01-02
Applicant: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物联网的道路工程碳排放量分析系统,涉及环境监测技术领域。该基于物联网的道路工程碳排放量分析系统,包括:初始数据采集模块、实时数据采集模块和碳排放评估模块。本发明通过实时监测道路工程设备的运行状态,并根据运行状态自动采取对应的第一数据采集措施,然后在道路工程设备处于运行状态时,通过采集道路工程设备预设时间段内的能耗数据与机械特性数据得到碳排放预测指数以采取对应的第二数据采集措施,最后通过获取的排放数据和能耗数据得到碳排放评估指数以调控第二数据采集措施,进而提高道路工程的碳排放量分析的准确性,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碳排放量分析不准确的问题。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