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6005437A
公开(公告)日:2016-10-12
申请号:CN201610516738.2
申请日:2016-06-30
Applicant: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卫生装备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批量伤病员救护与转运用直升机机舱布局结构,其特征是:直升机机舱包括顺直升机飞行方向的机舱内左侧、机舱内右侧、机舱内前壁板和机舱尾部,直升机机舱采用无隔断开放式布局结构,机舱内左侧和机舱内右侧分别排列用于对伤病员进行急救与转运的设备设施以及医护人员座椅,直升机客/货舱中间位置设有人员或担架的主通道。有益效果:采用快速加改装模块化布局,重症机载综合急救模块采用模块化组合结构形式,具有对危重伤病员实施急救和专业救治的功能;使得直升机质心分布合理、机舱空间利用率高,机载设备设施安放、伤病员与随机医护人员的空间相对位置合理,能保证直升机的使用安全及更好的对伤病员有效地实施监护和途中救治。
-
公开(公告)号:CN102119908A
公开(公告)日:2011-07-13
申请号:CN201110068162.5
申请日:2011-03-21
Applicant: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卫生装备研究所
IPC: A61H31/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闭环胸外按压系统,包括反馈生理信号采集模块、后置处理放大模块、智能控制器、控制接口、电动胸外按压器和胸厚信号采集模块,所述智能控制器,采样来自所述后置处理放大模块的模拟信号和胸厚信号采集模块采样得到的患者胸厚信号,并将反应实际反馈生理信息的所述模拟信号与目标生理信号进行比较,并结合模糊控制算法或模糊PID控制算法产生能够达到目标生理信号的拟实施胸外按压的深度和频率控制信号。本发明通过连续实时监测PETCO2和MARP,利用该反馈生理信号,基于模糊控制算法或模糊PID控制算法,进行胸外按压深度和频率的闭环控制。本发明适用于对心脏骤停患者的院前急救和连续救治。
-
公开(公告)号:CN103876899A
公开(公告)日:2014-06-25
申请号:CN201410094940.1
申请日:2014-03-13
Applicant: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卫生装备研究所
IPC: A61F17/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箱轮一体移动式综合急救系统,包括万向轮、运输箱、折叠车架和急救设备;万向轮安装在运输箱上,折叠车架固定在运输箱内,展开时,急救设备放置在处于展开状态的折叠车架的相应支撑机构上,收拢时,万向轮和急救设备均装在运输箱内。本发明实现了多种急救设备的储、运、用一体化,最大限度地减少了急救设备的展开和装箱时间,具有展收迅速、运输方便、储存简单等特点。同时还可实现展开后移动救治,能够满足灾害现场和战地医院/救护所危重症伤员紧急救治的需要。
-
公开(公告)号:CN107625627B
公开(公告)日:2019-08-20
申请号:CN201710799665.7
申请日:2017-09-07
Applicant: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卫生装备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心肺复苏辅助系统,所述系统包括:ECG传感器、PPG传感器、压力传感器、以及位移传感器从被按压患者上分别对应提取心电ECG信号、血氧脉搏波信号、按压力度信号和按压深度信号,上述四个传感器分别通过串口连接智能控制器,智能控制器通过内部的不间断胸外按压除颤节律辨识模块、胸外按压深度优化模块和自主循环辨识模块对上述信号进行处理,获取被按压患者自主循环恢复提示信息、个性化的最优按压深度提示信息、不间断胸外按压除颤节律提示信息;这些信息通过人机交互界面进行显示或通过扬声器进行语音提示。本发明可在心肺复苏过程中根据患者的生命体征情况,给出优化的辅助建议,从而有效提高心肺复苏质量。
-
公开(公告)号:CN106005437B
公开(公告)日:2018-07-20
申请号:CN201610516738.2
申请日:2016-06-30
Applicant: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卫生装备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批量伤病员救护与转运用直升机机舱布局结构,其特征是:直升机机舱包括顺直升机飞行方向的机舱内左侧、机舱内右侧、机舱内前壁板和机舱尾部,直升机机舱采用无隔断开放式布局结构,机舱内左侧和机舱内右侧分别排列用于对伤病员进行急救与转运的设备设施以及医护人员座椅,直升机客/货舱中间位置设有人员或担架的主通道。有益效果:采用快速加改装模块化布局,重症机载综合急救模块采用模块化组合结构形式,具有对危重伤病员实施急救和专业救治的功能;使得直升机质心分布合理、机舱空间利用率高,机载设备设施安放、伤病员与随机医护人员的空间相对位置合理,能保证直升机的使用安全及更好的对伤病员有效地实施监护和途中救治。
-
公开(公告)号:CN107625627A
公开(公告)日:2018-01-26
申请号:CN201710799665.7
申请日:2017-09-07
Applicant: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卫生装备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心肺复苏辅助系统,所述系统包括:ECG传感器、PPG传感器、压力传感器、以及位移传感器从被按压患者上分别对应提取心电ECG信号、血氧脉搏波信号、按压力度信号和按压深度信号,上述四个传感器分别通过串口连接智能控制器,智能控制器通过内部的不间断胸外按压除颤节律辨识模块、胸外按压深度优化模块和自主循环辨识模块对上述信号进行处理,获取被按压患者自主循环恢复提示信息、个性化的最优按压深度提示信息、不间断胸外按压除颤节律提示信息;这些信息通过人机交互界面进行显示或通过扬声器进行语音提示。本发明可在心肺复苏过程中根据患者的生命体征情况,给出优化的辅助建议,从而有效提高心肺复苏质量。
-
公开(公告)号:CN103876899B
公开(公告)日:2015-09-09
申请号:CN201410094940.1
申请日:2014-03-13
Applicant: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卫生装备研究所
IPC: A61F17/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箱轮一体移动式综合急救系统,包括万向轮、运输箱、折叠车架和急救设备;万向轮安装在运输箱上,折叠车架固定在运输箱内,展开时,急救设备放置在处于展开状态的折叠车架的相应支撑机构上,收拢时,万向轮和急救设备均装在运输箱内。本发明实现了多种急救设备的储、运、用一体化,最大限度地减少了急救设备的展开和装箱时间,具有展收迅速、运输方便、储存简单等特点。同时还可实现展开后移动救治,能够满足灾害现场和战地医院/救护所危重症伤员紧急救治的需要。
-
公开(公告)号:CN102119908B
公开(公告)日:2013-06-05
申请号:CN201110068162.5
申请日:2011-03-21
Applicant: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卫生装备研究所
IPC: A61H31/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闭环胸外按压系统,包括反馈生理信号采集模块、后置处理放大模块、智能控制器、控制接口、电动胸外按压器和胸厚信号采集模块,所述智能控制器,采样来自所述后置处理放大模块的模拟信号和胸厚信号采集模块采样得到的患者胸厚信号,并将反应实际反馈生理信息的所述模拟信号与目标生理信号进行比较,并结合模糊控制算法或模糊PID控制算法产生能够达到目标生理信号的拟实施胸外按压的深度和频率控制信号。本发明通过连续实时监测PETCO2和MARP,利用该反馈生理信号,基于模糊控制算法或模糊PID控制算法,进行胸外按压深度和频率的闭环控制。本发明适用于对心脏骤停患者的院前急救和连续救治。
-
公开(公告)号:CN108279565A
公开(公告)日:2018-07-13
申请号:CN201711279138.X
申请日:2017-12-06
Applicant: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卫生装备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自适应调节胸外按压深度的闭环自动胸外按压控制系统,包括:输入饱和处理模块,用于将带通滤波后的信号PETCO2和Kchest进行输入饱和处理,处理后的信号反映了当前患者的血流灌注程度和骨折风险大小;模糊控制模块,用于基于处理后的信号,计算得到按压深度调节增量;输出饱和处理模块,用于对按压深度调节增量进行优化处理并输出;模糊PID自动调节模块,用于根据优化处理后的按压深度调节增量,自动调节胸外按压器的按压深度,按照目标按压深度值进行自动胸外按压。本发明实施例通过上述设计,可在自动胸外按压过程中,实时监测患者生理状态,根据患者生理状态自动调节胸外按压深度;提高了胸外按压的安全性,获得较好的血流灌注。
-
公开(公告)号:CN108158798A
公开(公告)日:2018-06-15
申请号:CN201810023518.5
申请日:2018-01-10
Applicant: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卫生装备研究所
IPC: A61H31/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凸轮驱动束带式胸外按压装置,涉及胸外按压装置领域,所述胸外按压装置包括:背板,在背板上设置有环绕式束带,环绕式束带用于使患者产生血流灌注;在背板的头部放置处设置有头部凹槽,头部凹槽用于使患者的气道保持开放;在背板上环绕式束带、与头部凹槽之间设置有若干个固定环,固定环用于对肩颈部进行固定;在背板的内部设置有若干个凸轮,在凸轮上设置有传动带,且传动带贯穿于所述环绕式束带;在背板的内部还设置有电机,电机带动凸轮的转动。本发明采用束带式按压结构,与患者柔性、且大面积接触,压力几乎分布在整个胸部,对身体的伤害更小;降低了患者骨折和挫伤风险,并产生更好的血流灌注效果。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