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737961B
公开(公告)日:2025-05-06
申请号:CN202510253219.0
申请日:2025-03-05
Applicant: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逆动力学运动伪装的航天器轨迹在线规划方法,涉及航天器技术领域,包括:基于航天器轨道动力学模型、航天器轨迹规划过程对应的控制能力约束、边界条件约束和性能指标,构建航天器轨迹规划模型;利用逆动力学算法构建并求解离散形式的航天器轨迹规划模型,获取航天器在开始位置至终端位置之间的参考状态变量和参考控制变量;基于参考状态变量和参考控制变量,利用运动伪装算法建立航天器轨迹在线规划模型;利用序列二次规划算法和滚动时域控制算法求解航天器轨迹在线规划模型,获取航天器在开始位置至终端位置之间的状态变量和控制变量。本发明能够实现航天器轨迹在线规划,降低规划问题的维度,提高求解效率和求解精度。
-
公开(公告)号:CN119737960A
公开(公告)日:2025-04-01
申请号:CN202510253189.3
申请日:2025-03-05
Applicant: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贝塞尔曲线的航天器隐蔽机动轨迹规划方法,涉及航天器技术领域,包括:构建用于描述航天器相对运动的坐标系,建立航天器轨道动力学模型;基于监视卫星集群的态势感知能力,构建航天器隐蔽机动过程对应的态势感知约束、控制能力约束、边界条件约束和性能指标;构建航天器隐蔽机动轨迹规划模型;利用贝塞尔曲线,将航天器的位置参数和控制参数分别转化为代数方程;选取贝塞尔曲线的阶数和配点数,构建并求解离散形式的航天器隐蔽机动轨迹规划模型,获取航天器在开始位置至终端位置之间的状态变量和控制变量。本发明能够确定使航天器避开监视卫星集群监视的隐蔽机动轨迹,且能够降低求解难度,减少计算量和计算耗时。
-
公开(公告)号:CN119218442A
公开(公告)日:2024-12-31
申请号:CN202410269242.4
申请日:2024-03-11
Applicant: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技大学
IPC: B64G1/2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大折展比的多功能离轨帆及航天器,其中,所述大折展比的多功能离轨帆包括离轨帆薄膜、旋转驱动装置和折展驱动装置;离轨帆薄膜的表面设为正方形结构,离轨帆薄膜的中心位置设有正方形的固定区,固定区的四条边分别向外延伸形成“L”型折叠区,并通过四个“L”型折叠区在固定区的外周构成“卍”型折痕;旋转驱动装置用于驱动离轨帆薄膜旋转;折展驱动装置用于带动离轨帆薄膜的四个顶点同步沿靠近或远离固定区的方向移动。本发明提供的大折展比的多功能离轨帆能够有效提高折展比,结构简单高效,可实现离轨帆薄膜的在轨多次可控折展。
-
公开(公告)号:CN115079722B
公开(公告)日:2024-12-31
申请号:CN202210809157.3
申请日:2022-07-11
Applicant: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技大学
IPC: G05D1/46 , G05D109/20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无人机避撞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包括:解调航空器发射的ADS‑B信号,得到多个航空器的位置和速度;根据航空器的位置、速度和预设垂直安全距离以及无人机的位置和速度进行垂直方向上的筛选得到第一候选航空器目标;根据第一候选航空器目标的位置和速度与无人机的位置和速度进行水平预筛选得到第二候选航空器目标;根据无人机的位置以及各个第二候选航空器目标的位置和预设水平安全距离分别构建碰撞锥模型,计算无人机和第二候选航空器目标的X‑Y二维平面上的相对速度,以相对速度落入碰撞锥模型为标准得到航空器目标,根据预先设置的自适应避撞策略进行无人机对航空器目标的避撞。采用本发明能够更加及时、高效地完成避撞。
-
公开(公告)号:CN118677503A
公开(公告)日:2024-09-20
申请号:CN202410605461.5
申请日:2024-05-16
Applicant: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技大学
IPC: H04B7/185 , H04L41/147 , H04L43/087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邻星相关性的低轨巨型星座网络业务量预测方法及系统,其只需获取基准卫星在目标位置处的网络业务量,即可预测得到后续卫星在飞抵目标位置时与基准卫星之间的网络业务量偏差预测值,从而得到后续卫星在目标位置处的网络业务量。该方法充分利用了邻星网络业务量之间的时间相关性,考虑了星座中前序卫星的业务量真实值与偏差值将会对后续卫星飞抵目标位置时的真实业务量偏差值产生影响,从而基于基准卫星在当前位置的真实网络业务量来预测后续飞抵该位置的其余卫星的网络业务量,大大降低了大规模卫星网络业务量预测的计算复杂度。并且,基准卫星的选取可任意指定,大大增强了低轨巨型星座网络业务量预测的灵活性。
-
公开(公告)号:CN118487652A
公开(公告)日:2024-08-13
申请号:CN202410918581.0
申请日:2024-07-10
Applicant: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技大学
IPC: H04B7/185 , H04L45/122 , H04L45/4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面向卫星网络动态建链的最小生成树构建方法及装置,涉及卫星通信技术领域,该方法包括:建立卫星集群系统对应的无向图;选取初始节点放入第一节点集合;将剩余节点放入剩余节点集合;确定剩余节点集合中与第一节点集合距离最近的第一目标节点、距离最近对应的第一节点集合中的第二目标节点;将第一目标节点移入第一节点集合;将两个目标节点的边加入目标边集合;将两个目标节点的度加1;若第二目标节点的度等于最大节点度数,将其移入第二节点集合;判断剩余节点集合中是否存在节点;若是,返回确定目标节点的步骤,若否,输出目标边集合。本发明能够在限制所有卫星最大星间链路条数下实现卫星集群系统的星间链路的求解。
-
公开(公告)号:CN114735245B
公开(公告)日:2024-07-26
申请号:CN202210415236.6
申请日:2022-04-20
Applicant: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能够任意方向旋转对接的雌雄同体对接结构,包括连接基座和对接件。连接基座构造为中空的筒状结构;对接件至少部分地容纳在连接基座中,对接件包括支撑体和卡接部分,卡接部分连接至支撑体的顶部并沿支撑体的周向方向间隔均匀设置,卡接部分沿支撑体的高度方向延伸设置,卡接部分包括突出部和凹陷部,凹陷部靠近支撑体并容纳在连接基座中,突出部延伸超出连接基座;卡接部分在支撑体的周向方向上的两侧均设置有突出部和凹陷部,并且突出部形成的突出结构与凹陷部形成的凹陷区域相适配。由此,在对接的过程中,两个雌雄同体对接结构可以沿任意方向相对旋转,提高了对接过程中的灵活性,降低了在轨组装的难度,提升了安装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4154383B
公开(公告)日:2024-07-12
申请号:CN202111457545.1
申请日:2021-12-01
Applicant: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认知搜索策略的多机器人源搜索方案生成方法及系统,本发明方法包括建立气体泄漏模型和传感器的探测模型;基于气体泄漏模型和传感器的探测模型,对泄漏源搜索过程建模;运用粒子滤波的方法表示泄漏源搜索过程中源项参数估计的迭代更新,建立基于认知搜索策略的寻源行动方案;针对实际障碍场景对寻源行动方案进行避障功能的改进;针对改进后的寻源行动方案与多机器人控制技术相结合,生成基于认知搜索策略的多机器人源搜索行动方案。本发明能够实现多机器人的气体泄漏源搜索,考虑到寻源过程中存在的不确定性,利用多机器人协同算法,控制多个机器人在大空间尺度的场景中进行协同寻源,可以有效的提高寻源效率和寻源准确率。
-
公开(公告)号:CN117852319A
公开(公告)日:2024-04-09
申请号:CN202410260989.3
申请日:2024-03-07
Applicant: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技大学
IPC: G06F30/20 , G01S13/86 , G06F111/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天地基态势感知系统的空间目标可见性判断方法,涉及空间态势感知领域,包括:根据天基态势感知系统和地基态势感知系统的探测原理,构建天基态势感知系统探测能力数学模型和地基态势感知系统探测能力数学模型;根据天地基态势感知系统探测能力数学模型,建立天地基态势感知系统一体化探测能力数学模型;获取判断时间、待判断的空间目标的状态参数、天基态势感知系统和地基态势感知系统的布局及探测性能参数;基于获取的数据,求解一体化探测能力数学模型,根据求解结果判断空间目标是否可见。本发明能够模拟天基态势感知系统和地基态势感知系统的探测能力,实现空间目标是否可见的快速判断,且能够降低计算量,提高求解速度。
-
公开(公告)号:CN117713897A
公开(公告)日:2024-03-15
申请号:CN202311552498.8
申请日:2023-11-21
Applicant: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技大学
IPC: H04B7/185 , H04W72/044 , H04W16/1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天基物联网的信号频率控制方法和装置,包括:预测卫星覆盖地面传感器终端的过顶时刻及卫星的速度和位置;计算卫星相对于地面终端的相对速度、相对距离、以及地面终端发射信号的入射方向与卫星接收端的移动方向的夹角;获取地面传感器终端发射信号的发射持续时间,设置发射信号的多普勒频偏补偿次数和补偿时刻;在每次补偿时刻,计算当前补偿阶段对应的多普勒频偏,根据多普勒频偏和相对距离变化趋势,对地面传感器终端发射信号进行频率补偿;减小多普勒频偏保护间隔,重新进行上行信道划分。本发明能够基本实现卫星零频偏接收,减小频率保护间隔,将更多的频谱资源用于信道划分,提高频谱利用率,同时容纳更多用户入网。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