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携式血细胞分析仪

    公开(公告)号:CN118319302A

    公开(公告)日:2024-07-12

    申请号:CN202410477667.4

    申请日:2024-04-19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便携式血细胞分析仪,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包括分析仪本体,按压组件,所述按压组件设置在分析仪本体的一侧;限位组件,所述限位组件安装于分析仪本体的另一侧。本发明通过设置按压板、挡条、活动棘齿、齿轮、转杆和采血组件等结构配合使得装置便于多人连续采血,通过将手指放置于按压组件的采血口处进行按压,使得采血针能够穿过采血口将手指刺破采血,当按压板松开时,通过第一弹簧的弹力能够拉动活动棘齿复位,按压板能够拉动活动棘齿,活动棘齿能够抵住齿轮并带动其旋转,齿轮能够通过转杆带动采血组件旋转,使得下一个采血针能够对准采血口,使得装置能够便于进行多人连续采血。

    一种便携式血细胞分析仪

    公开(公告)号:CN118319302B

    公开(公告)日:2025-03-18

    申请号:CN202410477667.4

    申请日:2024-04-19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便携式血细胞分析仪,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包括分析仪本体,按压组件,所述按压组件设置在分析仪本体的一侧;限位组件,所述限位组件安装于分析仪本体的另一侧。本发明通过设置按压板、挡条、活动棘齿、齿轮、转杆和采血组件等结构配合使得装置便于多人连续采血,通过将手指放置于按压组件的采血口处进行按压,使得采血针能够穿过采血口将手指刺破采血,当按压板松开时,通过第一弹簧的弹力能够拉动活动棘齿复位,按压板能够拉动活动棘齿,活动棘齿能够抵住齿轮并带动其旋转,齿轮能够通过转杆带动采血组件旋转,使得下一个采血针能够对准采血口,使得装置能够便于进行多人连续采血。

    结肠造瘘排便装置
    3.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8717398A

    公开(公告)日:2024-10-01

    申请号:CN202410907403.8

    申请日:2024-07-08

    Abstract: 本申请提出一种结肠造瘘排便装置,其包括:底座、袋体构件;底座包括圆筒状的第一颈部和固定环;固定环一体连接在第一颈部的第一端,自第一颈部向外延伸;固定环用于环绕受试者的结肠的造瘘口而固定到受试者的身体表面;第一颈部的外周面上形成有外螺纹;袋体构件包括:圆环状的第一结合圈、袋本体;第一结合圈的内周面形成有内螺纹,第一结合圈用于结合到第一颈部上;袋本体由防水透气的织物构成,袋本体的第一端开口,袋本体的第二端封闭;袋本体的第一端的外周环绕第一结合圈的第二端进行固定;袋本体折叠或缠绕成柱状,用于部分地插入结肠的端头部中,对结肠的端头部形成支撑。

    锐器盒
    4.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17593067U

    公开(公告)日:2022-10-18

    申请号:CN202221464131.1

    申请日:2022-06-13

    Inventor: 梁双双 张新玉

    Abstract: 本申请提出一种锐器盒,其包括横截面为矩形形状的筒体,筒体的上端一体形成水平隔板,水平隔板上形成有多个投入锐器的通孔;水平隔板上侧分别形成前部挡板、左导筒、右导筒、后部支撑台;通过将锐器盒作一体式设计,避免各部件之间意外分离导致的锐器撒出的情况发生。锐器盒的盖板采用滑动式,在使用完毕后可以锁死。

    阴道碘伏擦施器
    5.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18420640U

    公开(公告)日:2023-02-03

    申请号:CN202221218303.7

    申请日:2022-05-19

    Inventor: 张新玉 窦娜

    Abstract: 本申请提出一种阴道碘伏擦施器,其包括:工作头、手柄;工作头形成为圆柱状,其由硬质塑料制成,其内部形成第一腔体;环绕工作头的周面,在其外表面固定地设置有具有弹性的刷毛;在工作头的径向上形成有多个渗液孔,渗液孔与第一腔体连通;手柄由硬质塑料制成,一体连接于工作头的第二端;手柄内形成第二腔体;第二腔体形成为圆柱状;第二腔体用于容纳碘伏液体;手柄的第二端形成有活塞孔;第二腔体内安装有活塞构件;活塞杆的第二端形成有插销孔;插销能够插拔地插入该插销孔中;环绕活塞杆安装有压缩弹簧;在工作头与手柄的连接位置,形成有连接通道;连接通道将第一腔体与第二腔体连通;连接通道中安装有塞子。

    用于电动病床的操作面板的收纳装置

    公开(公告)号:CN215503901U

    公开(公告)日:2022-01-14

    申请号:CN202121980708.X

    申请日:2021-08-23

    Inventor: 张湘彬 张新玉

    Abstract: 本申请提出一种用于电动病床的操作面板的收纳装置,其包括:收纳构件和连接构件;收纳构件包括盒体、第一连接杆;盒体形成在第一连接杆的第一端;盒体内包括隔板,将盒体分为面板容纳空间和线缆容纳空间;面板容纳空间的底板上形成有开口;隔板的中部形成有第一缺口;线缆容纳空间的侧壁上形成有第二缺口;连接构件包括第二连接杆;第二连接杆的第一端与第一连接杆的第二端能够转动地连接在一起;第二连接杆的第二端形成托板,托板的第一端的上侧形成有第一夹板,托板的第二端的上侧形成有第二夹板;第二夹板上形成有螺纹孔,该螺纹孔中安装有螺栓,螺栓的顶端朝向第一夹板,以将电动病床床底侧的床梁夹在第一夹板与螺栓的顶端之间。

    乳旁加奶器
    7.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15740557U

    公开(公告)日:2022-02-08

    申请号:CN202121542649.8

    申请日:2021-07-08

    Inventor: 霍杉杉 张新玉

    Abstract: 本申请提出一种乳旁加奶器,其包括:筒体、盖体、管体;筒体用于容纳奶粉溶液;筒体的上端敞口,下端形成流出端口;盖体用于覆盖筒体上端的敞口;盖体上形成有单向气阀;盖体上侧形成有挂环;挂环上连接于第一软绳的下端;第一软绳的上端连接有夹子或别针;管体的上端形成有接头,用于插接至筒体下端的流出端口上。通过本申请的乳旁加奶器,可以在婴儿吮吸产妇的乳头时将管体同时插入婴儿口中,一边吮吸乳头一边吸入奶粉。筒体和盖体的双层结构设置,尽可能地保持奶粉溶液的温度。浮球的设置,使得奶粉溶液被吸光后,流出端口被封闭,尽可能地避免婴儿吸入空气。

    电子体温计个体消毒装置

    公开(公告)号:CN215690148U

    公开(公告)日:2022-02-01

    申请号:CN202121980873.5

    申请日:2021-08-23

    Inventor: 陈敏 张新玉

    Abstract: 本申请提出一种电子体温计个体消毒装置,其包括:筒体、上隔离盖、下隔离盖、上储液瓶、下储液瓶;筒体用于容纳待消毒的电子体温计;上储液瓶用于容纳待使用的酒精;下储液瓶用于容纳使用过的酒精;上隔离盖安装在筒体的上端;上储液瓶安装在上隔离盖的上端;下隔离盖安装在筒体的下端;下储液瓶安装在下隔离盖的下端;上隔离盖中形成有上部阀机构;下部隔离盖中形成有下部阀机构。本申请的电子体温计个体消毒装置便于放置在患者的床旁,在使用过体温计后及时进行消毒,做到随用随销,提高了电子体温计的使用效率。

    胶迹去除装置
    9.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17429862U

    公开(公告)日:2022-09-16

    申请号:CN202221464160.8

    申请日:2022-06-13

    Inventor: 张敏 张新玉

    Abstract: 本申请提出一种胶迹去除装置,其包括:手柄、工作头、盖体;手柄包括彼此隔离的清水容纳腔和石蜡油容纳腔;工作头形成为楔形的;工作头内部形成彼此隔离的清水引导腔和石蜡油引导腔;工作头的靠近清水引导腔的斜面上形成有纱布,该靠近清水引导腔的斜面上形成多个通孔,与清水引导腔连通;工作头的靠近石蜡油引导腔的斜面上形成有刷毛,该靠近石蜡油引导腔的斜面形成多个通孔,与石蜡油引导腔连通;工作头的顶端形成有橡胶制成的刮板;工作头一体地固定在手柄上端,清水引导腔与清水容纳腔连通,石蜡油引导腔与石蜡油容纳腔连通;盖体能够拆卸地盖在工作头上。

    查阴罐
    10.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17390894U

    公开(公告)日:2022-09-09

    申请号:CN202221218301.8

    申请日:2022-05-19

    Inventor: 张新玉 窦娜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一种查阴罐,其包括:罐体、盖体、上支撑构件、下支撑构件、手套、垫巾、棉球;罐体的中部形成具有通孔的隔板;盖体安装在罐体的上端;下支撑构件包括:下支撑杆、活塞头、堵头;活塞头位于下支撑杆下端,堵头位于上端;下支撑构件安装在罐体中,活塞头位于隔板的下方,堵头用于塞在通孔中;堵头上侧形成有圆形的插孔;上支撑构件包括:上支撑杆、支撑板;支撑板横向地形成在上支撑杆的中部;上支撑杆的下端形成有插柱,插柱能够拆卸地插在堵头的插孔中;上支撑杆的上端支撑在盖体的下侧;螺旋压缩弹簧支撑在下支撑构件的活塞的下侧;活塞头与隔板之间形成第一空间;隔板与支撑板之间形成第二空间;支撑板与盖体之间形成第三空间。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