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8996896A
公开(公告)日:2024-11-22
申请号:CN202411216225.0
申请日:2024-08-30
Applicant: 中轻特种纤维材料有限公司 , 中国制浆造纸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食品保鲜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纸基抗菌保湿模块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果蔬保湿养鲜盒。本发明提供的纸基抗菌保湿模块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木浆和吸附材料混合,抄造成型,得到保湿原纸;在所述保湿原纸上负载负离子功能材料,得到负离子保湿原纸;在所述负离子保湿原纸上铺设抗菌抑菌粉末,得到抗菌保湿原纸;采用透气封装层将所述抗菌保湿原纸进行封装,得到所述纸基抗菌保湿模块。本发明提供的制备方法得到的纸基抗菌保湿模块具有净化环境、辐射远红外线的功能,抗菌保湿效果优异。
-
公开(公告)号:CN118137071A
公开(公告)日:2024-06-04
申请号:CN202410422038.1
申请日:2024-04-09
Applicant: 中国制浆造纸研究院有限公司 , 福建南平南孚电池有限公司 , 中轻特种纤维材料有限公司
IPC: H01M50/457 , H01M50/403 , B82Y30/00 , B82Y40/00 , H01M50/489 , H01M10/2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复合纳米保护层碱性电池隔膜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属于碱性电池技术领域。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复合纳米保护层碱性电池隔膜,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外层(1)、中间层(2)和内层(3),所述外层(1)为纳米纤维素‑纳米碳酸钙混合层,所述中间层(2)包括再生纤维素纤维(6)和负载在所述再生纤维素纤维表面的渗透剂(7),所述内层(3)为维纶纤维(8)。本发明中,外层为离子迁移调控层、中间层为吸液储液层、内层为耐碱层。该隔膜通过采用多层结构设计,利用了纳米颗粒改性后的孔隙对离子迁移的均化作用,并实现了锌沉积的选择性,耐碱性能好,吸液储液可控,提高了电池的安全性和循环寿命。
-
公开(公告)号:CN119651049A
公开(公告)日:2025-03-18
申请号:CN202510012704.9
申请日:2025-01-06
Applicant: 中轻特种纤维材料有限公司 , 中国制浆造纸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H01M50/409 , H01M50/497 , H01M50/414 , H01M50/44 , H01M50/491 , H01M50/403 , H01M50/489 , H01M50/449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电池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复合薄膜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本发明通过在薄膜材料上负载螯合剂,作为隔膜使用时,能够进一步提升隔膜对电解液的浸润性,同时能够对重金属离子起到螯合作用,赋予了隔膜捕获重金属的能力,使得重金属在储能器件内失活,防止催化反应的发生,避免对电极以及电解液中的活性成分产生影响,进而减少容量衰减,延长使用寿命。同时本发明采用双醛纳米纤维素作为螯合剂的载体,具有比表面积大、暴露基团多的特点,可负载更多的螯合剂组分,强化了隔膜对重金属的捕获能力。
-
公开(公告)号:CN118065179A
公开(公告)日:2024-05-24
申请号:CN202410308113.1
申请日:2024-03-18
Applicant: 中国制浆造纸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中轻特种纤维材料有限公司 , 苏州微木智能系统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造纸技术领域,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可反复使用的超高纯净纸及其制备方法。一种可反复使用的超高纯净纸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取高纯纤维素浆板在去离子水中分散后,进行解构处理,制备纸浆;将纸浆先在酸性介质中进行超声处理,再在乙醇中进行超声处理,制备提纯纸浆;将提纯纸浆采用去离子水进行洗涤处理;将洗涤后的纸浆经自组装成形、烘干处理后得到原纸;取树脂涂布于原纸表面;将经树脂涂布的原纸进行热压处理以及电晕处理,再进行高温处理后封装,得到可反复使用的超高纯净纸。本申请的制备方法操作简便,生产效率高,同时符合环保要求;制备的超高纯净纸具有高纯净度、低杂质含量,能够满足采样用纸的需求。
-
公开(公告)号:CN106979929B
公开(公告)日:2020-05-19
申请号:CN201610034278.X
申请日:2016-01-19
Applicant: 中国制浆造纸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快速测定溶解浆反应性能的方法,涉及制浆造纸领域和纺织领域。本发明通过重铬酸钾快速消解氧化从粘胶液中析出的纤维素,利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反应后溶液的吸光度,最后通过数学换算求得参与黄化反应纤维素的质量,实现快速测定溶解浆的反应性能。同时本发明降低了测定相关因素的影响,提高了溶解浆反应性能测定结果的稳定性。解决了传统溶解浆反应性能测定方法操作过程繁琐,测定周期长,重复性差的问题。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