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914305A
公开(公告)日:2025-05-02
申请号:CN202411984269.8
申请日:2024-12-31
Applicant: 中国南水北调集团江汉水网建设开发有限公司 , 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敞开式TBM采用多腔体主梁的减振结构及方法,包括位于TBM本体上的刀盘及主梁,所述主梁上设置多个腔体,每个腔体内设置有多颗颗粒,多颗颗粒通过叠放的方式堆叠在每个腔体的内部,每个腔体内留有供所述颗粒运动的空间,主梁上靠近刀盘一侧的腔体内的颗粒尺寸大于远离刀盘一侧的腔体内的颗粒尺寸;本发明改进后的TMB减振主梁结构在没有另外占据TBM的实际使用空间的情况下,不仅起到了现有TMB主梁的作用,而且还具备减振效果,通过主梁腔体内颗粒之间相互摩擦碰撞消能实现减振,使敞开式TBM在运行期间的振动降低,从而保证装置整体具有更好的稳定性和安全性,降低TBM的事故概率,减少检修频次,缩短掘进工期。
-
公开(公告)号:CN119333160A
公开(公告)日:2025-01-21
申请号:CN202411535831.9
申请日:2024-10-30
Applicant: 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TBM施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护盾式TBM穿越软岩洞段预应力锚固的施工方法,在管片被动支护的基础上,以预应力措施为核心进行主动支护的施工方法,在保证TBM掘进的同时,快速完成预应力锚杆的施工,降低成型管片由于软岩大变形造成的错台、破损风险以及后续进行修复的风险,保证TBM穿越高地应力软岩洞段的施工质量,极大的发挥护盾式TBM穿越软弱破碎等复杂地层的优势,具有较高的推广性。因此,本发明能够解决在相对有限的洞内作业空间和已有管片支护施工流程中,防止出现管片的变形和TBM的后配套卡机的技术问题,实现对后期变形围岩主动支护措施进行施工的目的。
-
公开(公告)号:CN118933859A
公开(公告)日:2024-11-12
申请号:CN202410876944.9
申请日:2024-07-02
Applicant: 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深埋隧洞洞内定向钻高压套阀管灌浆方法,本发明方法采用洞内定向钻钻孔,钻孔顺隧洞周边一次性穿越涌水突泥风险洞段,然后在孔内下放套阀管和充填填料,最后利用双联式灌浆塞自下而上高压控制性灌浆。本发明方法解决了洞内常规超前灌浆在深埋隧洞涌水突泥风险洞段处理中,工效低、漏浆跑浆风险大、灌浆效果不佳等问题;同时也解决了地表定向钻容易浪费工程量、扫孔工程量大、处理效果不直接、钻机要求高等缺点。本发明方法具有施工工效高、岩体受灌均匀性好、灌浆注入率可控、灌浆质量好、扫孔工程量小、洞内处理效果直接,灌浆效果易于检查、对钻机要求小以及即使出现掉钻或卡钻也不会影响TBM或盾构机的后续开挖等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17391334A
公开(公告)日:2024-01-12
申请号:CN202311200296.7
申请日:2023-09-18
Applicant: 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
IPC: G06Q10/0631 , G06Q10/04 , G06Q50/06 , G06Q50/2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适用于大型旱区的水资源统一优化配置方法,该方法在需水侧统筹考虑了区域生活、工业以及农业用水需求,在供水侧统筹考虑地表水、水库水、地下水、中水不同水源的丰枯互济,在开展水资源分区并制定水资源配置原则的基础上,构建了水资源统一优化配置模型,开展了水资源配置计算,提出了适用于大型旱区的水资源优化配置方案,与传统方法相比,实现了充分利用地表水、合理配置水库水、严格控制地下水的水资源高效利用目标,用水效率显著提高,可以助力保障旱区粮食安全,为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提供坚强水资源基础。
-
公开(公告)号:CN110080180B
公开(公告)日:2023-12-05
申请号:CN201910464543.1
申请日:2019-05-30
Applicant: 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
IPC: E02B9/0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导流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与永久堵头结合的改建生态放水洞结构,包括导流隧洞及设在导流隧洞内的永久堵头,永久堵头下部设有生态放水洞,永久堵头下游侧布置有改建弧门闸室段和改建出口扩散段,永久堵头内位于生态放水洞上方设有灌浆廊道,灌浆廊道向上游延伸至大坝主帷幕线上游侧,向下游延伸至改建弧门闸室段。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与永久堵头结合的改建生态放水洞结构的布置方法。本发明与永久堵头结合的改建生态放水洞结构及其布置方法,避免在高拱坝坝身低高程部位设置导流底孔的同时,在导流隧洞下闸蓄水期维护下游河流生态,为永久堵头争取施工时间,可节省工期,同时节省工程投资。
-
公开(公告)号:CN107893406B
公开(公告)日:2020-09-18
申请号:CN201711125137.X
申请日:2017-11-14
Applicant: 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
IPC: E02B9/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布了一种导流隧洞群下闸封堵程序,它包括如下步骤:首先下闸首批导流隧洞,采用小容量启闭机下闸低水头封堵闸门挡水,保护施工临时堵头;所述的临时堵头完工挡水保护施工首批导流隧洞永久堵头;第二批导流隧洞下闸,采用常规大容量启闭机下闸常规高水头封堵闸门挡水,保护施工第二批导流隧洞永久堵头;全部导流隧洞永久堵头施工完成并具备挡水条件时,整个导流隧洞群下闸封堵完成。本发明可显著降低现有技术中部分导流隧洞封堵闸门挡水水头、启闭机容量,节省工程投资,有利于提高导流隧洞下闸封堵期间的安全性与经济性,是对现有导流隧洞下闸封堵程序的创新。
-
公开(公告)号:CN110424333A
公开(公告)日:2019-11-08
申请号:CN201910739374.8
申请日:2019-08-12
Applicant: 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 ,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应急预警与救援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武汉船舶工业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布了输水状态下渠道衬砌结构干地修复围堰设备及拼装方法,所述的纵向围堰(1)与所述的横向围堰(2)之间通过安装支座铰接为一体,且所述的纵向围堰(1)与所述的横向围堰(2)底部临水侧的侧壁上均围有止水水囊(5),所述的止水水囊(5)与渠底衬砌板(7.1)及渠坡衬砌板(7.2)之间紧密接触;在位于顶部设置的所述的纵向围堰(1)的两侧设置有桩腿连接架(4.1);它克服了现有技术中围堰形式还存在修复能力及范围相对有限、难以适应不同渠道断面、施工作业不方便的缺点,具有通过设置的纵向围堰的组装、下沉定位以及拆除基本上可以实现零排放,对渠道供水水质污染小的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10397055A
公开(公告)日:2019-11-01
申请号:CN201910739359.3
申请日:2019-08-12
Applicant: 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 ,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应急预警与救援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武汉船舶工业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布一种内嵌于箱型围堰的自升式挡水墙,箱型围堰(6)上顶板上设置有水箱进水口(6.1),且在所述的箱型围堰(6)上顶板一端内嵌有浮墙(5),所述的浮墙(5)位于背水侧,所述的箱型围堰(6)内嵌有钢槽(2),所述的钢槽(2)平行于所述的箱型围堰(6)侧板且位于背水侧;位于背水侧所述的箱型围堰(6)侧板底部设置有水箱出水口(6.2),所述的水箱进水口(6.1)与所述的水箱出水口(6.2)之间设置有水管(1),所述的水管(1)贯穿所述的钢槽(2)底部。它克服了现有技术中受运输、施工、运行等条件限制,箱型围堰高度较低,适应的水深较小的缺点,具有通过可以上浮的浮墙显著的提高了围堰箱的挡水高度的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06337424B
公开(公告)日:2018-06-15
申请号:CN201610916319.8
申请日:2016-10-20
Applicant: 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布了渠道衬砌修复不中断输水条件下围堰半围式基坑及方法,其特征在于:通水渠道(1)包括沿输水方向铺设的衬砌板(2)和沿所述的衬砌板(2)对称设置的倾斜的渠坡(3);在通水渠道(1)上设置有围堰(4),所述的围堰(4)位于所述的通水渠道(1)的一侧并与渠坡(3)固定在一起;所述的围堰(4)的下部与所述通水渠道(1)形成干地基坑(5),所述的围堰(4)为模块式浮箱钢结构,在所诉的围堰(4)内部设置有排气、排水结构(4.1),它克服现有技术中的围堰会对渠道结构造成损害的缺点,具有大幅降低基坑内的水头,有效减小基坑内衬砌承受的扬压力的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04164858B
公开(公告)日:2016-01-20
申请号:CN201410370221.8
申请日:2014-07-30
Applicant: 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
IPC: E02B9/0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A20/402 , Y02E10/2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实现高拱坝蓄水期下游不断流的导流隧洞分序封堵方法,步骤如下:一、在导流隧洞下闸封堵前的枯水期,选定待改造导流隧洞及第一侧孔,封堵第一侧孔下半孔,抬高第一侧孔孔底高程,缩小第一侧孔孔口高度,保留第二侧孔孔口原有尺寸;二、分别为第一侧孔和第二侧孔设平板闸门,水库蓄水前,未改造的第二侧孔下闸,利用第一侧孔上半孔孔口向下游供水;三、待水库水位蓄至可由坝身永久泄洪孔下泄生态流量后,第一侧孔的上半孔孔口闸门下闸,下闸过程不断流。本发明具有避免下闸过程中下游脱水断流、简化坝体结构、缩短工期、增加发电效益、减少工程投资的特点,可广泛应用于水利水电施工导流技术领域。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