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7144885B
公开(公告)日:2019-02-01
申请号:CN201710443093.9
申请日:2017-06-13
Applicant: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IPC: G01V3/3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地井模式的核磁共振探测系统及方法,其中所述的核磁共振探测系统包括:发射模块,包括主机、与所述主机连接的PC机和与所述主机连接的发射线圈,其中,所述发射线圈置于地面,并用于发射激发磁场,所述PC机用于控制所述发射线圈的发射过程;接收模块,与所述发射模块通信连接,包括接收机和与所述接收机连接的接收线圈,所述接收模块置于井下,其中,所述接收线圈用于接收含水体产生的核磁共振响应信号;其中,所述接收机能基于预设初始指令进行井下信号采集,并将所述的井下信号保存于存储模块之中,最后通过反演软件对所述井下信号进行处理从而获得井下分布信息。本发明解决了现有技术中SNMR方法由于死区时间较长而导致探测信息不准确的技术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07643196A
公开(公告)日:2018-01-30
申请号:CN201710729481.3
申请日:2017-08-23
Applicant: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野外快速分离采集Cr(VI)的技术,包括以下步骤:向野外采集的样品中加入Nd(NO3)3·6H2O,搅拌,样品溶解;加入NaOH,样品中的Cr(Ⅲ)被生成的Nd(OH)3共沉淀,静置;用注射器吸取上层清液;在注射器的出口处连接一过滤装置,将吸取的上层清液从注射器中推出,收集滤液,即得到分离的Cr(VI)。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野外快速分离采集Cr(VI)的装置。本发明可以用于野外现场分离采集Cr(Ⅵ),有效解决样品在运输过程中铬价态发生改变而降低测定准确度的难题,分离效率极高,分离选择性能好。
-
公开(公告)号:CN107167850B
公开(公告)日:2019-06-25
申请号:CN201710443732.1
申请日:2017-06-13
Applicant: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IPC: G01V3/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地下水的核磁共振探测方法、系统及电子设备,其中所述方法包括:获取置于地面的发射线圈的第一相关参数,获取置于井下的接收线圈的第二相关参数,根据所述接收线圈的中心位置和所述发射线圈的中心位置,获得所述接收线圈相对于所述发射线圈的第三相关参数,根据所述第一相关参数、所述第二相关参数和所述第三相关参数,获得每个接收线圈相对应的核矩阵;获取接收机采集的井下信号,并根据所述井下信号获得原始数据;根据所述原始数据和所述核矩阵,获得含水层的分布信息。本发明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探测方法存在探测的含水层分布信息不准确的技术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07144885A
公开(公告)日:2017-09-08
申请号:CN201710443093.9
申请日:2017-06-13
Applicant: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IPC: G01V3/3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A90/344 , G01V3/3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地井模式的核磁共振探测系统及方法,其中所述的核磁共振探测系统包括:发射模块,包括主机、与所述主机连接的PC机和与所述主机连接的发射线圈,其中,所述发射线圈置于地面,并用于发射激发磁场,所述PC机用于控制所述发射线圈的发射过程;接收模块,与所述发射模块通信连接,包括接收机和与所述接收机连接的接收线圈,所述接收模块置于井下,其中,所述接收线圈用于接收含水体产生的核磁共振响应信号;其中,所述接收机能基于预设初始指令进行井下信号采集,并将所述的井下信号保存于存储模块之中,最后通过反演软件对所述井下信号进行处理从而获得井下分布信息。本发明解决了现有技术中SNMR方法由于死区时间较长而导致探测信息不准确的技术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07643196B
公开(公告)日:2019-11-12
申请号:CN201710729481.3
申请日:2017-08-23
Applicant: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野外快速分离采集Cr(VI)的装置,包括共沉淀胶囊、氢氧化钠胶囊、试管、注射器、过滤装置、接收杯,所述共沉淀胶囊中装有Nd(NO3)3·6H2O,所述氢氧化钠胶囊中装有NaOH,所述试管中装在野外采集的样品,打开共沉淀胶囊和氢氧化钠胶囊,将Nd(NO3)3·6H2O加入试管中,搅拌溶解后,再加入NaOH,静置,得到下层沉淀和上层清液,所述注射器吸取上层清液,所述过滤装置连接在注射器的出口处,推动注射器将上层清液推出,上层清液经过滤装置过滤,滤液流入接收杯中,即得到分离的Cr(VI)。本发明可以用于野外现场分离采集Cr(Ⅵ),有效解决样品在运输过程中铬价态发生改变而降低测定准确度的难题,分离效率极高,分离选择性能好。
-
公开(公告)号:CN107167850A
公开(公告)日:2017-09-15
申请号:CN201710443732.1
申请日:2017-06-13
Applicant: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IPC: G01V3/1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V3/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地下水的核磁共振探测方法、系统及电子设备,其中所述方法包括:获取置于地面的发射线圈的第一相关参数,获取置于井下的接收线圈的第二相关参数,根据所述接收线圈的中心位置和所述发射线圈的中心位置,获得所述接收线圈相对于所述发射线圈的第三相关参数,根据所述第一相关参数、所述第二相关参数和所述第三相关参数,获得每个接收线圈相对应的核矩阵;获取接收机采集的井下信号,并根据所述井下信号获得原始数据;根据所述原始数据和所述核矩阵,获得含水层的分布信息。本发明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探测方法存在探测的含水层分布信息不准确的技术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0658250B
公开(公告)日:2024-12-06
申请号:CN201910934011.X
申请日:2019-09-29
Applicant: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IPC: G01N27/626 , G01N21/73 , G01N21/0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LA‑ICP‑MS的可精确控温的冷热剥蚀池装置,包括剥蚀池体、半导体片、水冷台、温控模块以及冷却循环水箱;所述剥蚀池体具有朝上开口的内腔,所述内腔用于放置样品,所述剥蚀池体、半导体片以及水冷台依次由上至下固定连接,所述温控模块的正极和负极分别与所述半导体片的负极和正极相连;所述冷却循环水箱的出水端与所述水冷台的进水口通过导水管道相连,所述冷却循环水箱的进水端与所述水冷台的出水口通过导水管道相连,用以循环冷却水。本发明提出的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提供一种可以直接改变温度,可加热制冷,精确控温的冷热剥蚀池。
-
公开(公告)号:CN110658250A
公开(公告)日:2020-01-07
申请号:CN201910934011.X
申请日:2019-09-29
Applicant: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LA-ICP-MS的可精确控温的冷热剥蚀池装置,包括剥蚀池体、半导体片、水冷台、温控模块以及冷却循环水箱;所述剥蚀池体具有朝上开口的内腔,所述内腔用于放置样品,所述剥蚀池体、半导体片以及水冷台依次由上至下固定连接,所述温控模块的正极和负极分别与所述半导体片的负极和正极相连;所述冷却循环水箱的出水端与所述水冷台的进水口通过导水管道相连,所述冷却循环水箱的进水端与所述水冷台的出水口通过导水管道相连,用以循环冷却水。本发明提出的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提供一种可以直接改变温度,可加热制冷,精确控温的冷热剥蚀池。
-
公开(公告)号:CN211426367U
公开(公告)日:2020-09-04
申请号:CN201921649464.X
申请日:2019-09-29
Applicant: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LA-ICP-MS的可精确控温的冷热剥蚀池装置,包括剥蚀池体、半导体片、水冷台、温控模块以及冷却循环水箱;所述剥蚀池体具有朝上开口的内腔,所述内腔用于放置样品,所述剥蚀池体、半导体片以及水冷台依次由上至下固定连接,所述温控模块的正极和负极分别与所述半导体片的负极和正极相连;所述冷却循环水箱的出水端与所述水冷台的进水口通过导水管道相连,所述冷却循环水箱的进水端与所述水冷台的出水口通过导水管道相连,用以循环冷却水。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提供一种可以直接改变温度,可加热制冷,精确控温的冷热剥蚀池。(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