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6067996A
公开(公告)日:2023-05-05
申请号:CN202310247171.3
申请日:2023-03-15
Applicant: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激光聚变研究中心
Inventor: 吴玉迟 , 谷渝秋 , 王少义 , 张天奎 , 朱斌 , 杨月 , 于明海 , 闫永宏 , 董克攻 , 谭放 , 毕碧 , 何卫华 , 李纲 , 张晓辉 , 张杰 , 温家星 , 赵宗清 , 周维民
IPC: G01N23/04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激光的高能CT成像装置和方法,包括激光发射器、激光传输系统、气体靶、真空室、前准直器、样品台、后准直器和成像记录系统,还包括转换靶、金属薄膜磁带系统、能谱测量系统、束斑测量系统和定位标记;气体靶采用倾斜方式,斜向着对转换靶的旋转靶盘片喷气;转换靶用于在成像时供高能电子束穿过;金属薄膜磁带系统用于在调试时阻挡剩余的激光;能谱测量系统用于在调试时获取高能电子束的能谱;束斑测量系统用于在调试时获取高能电子束的束斑大小;定位标记固定在样品台周围,不随样品运动;以根据成像需求调整高能CT成像装置的能谱,并且进一步减小束斑的大小,以得到更清晰的样品图像。
-
公开(公告)号:CN114609162A
公开(公告)日:2022-06-10
申请号:CN202210291032.6
申请日:2022-03-23
Applicant: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激光聚变研究中心
IPC: G01N23/0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金属微颗粒与气体混合过程成像装置及方法,属于材料性能测试技术领域,该装置包括:纳秒激光器、混合装置、X射线产生装置和IP成像板;所述纳秒激光器设置在所述混合装置的顶部;所述X射线产生装置、所述混合装置和所述IP成像板沿X射线的出射方向依次设置。本发明利用纳秒激光器激发的方式,实现金属微颗粒与气体的混合过程的创造,并利用X射线背光成像方法实现该过程的记录。
-
公开(公告)号:CN111307843A
公开(公告)日:2020-06-19
申请号:CN202010156721.7
申请日:2020-03-09
Applicant: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激光聚变研究中心
IPC: G01N23/20008 , G01N23/207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金属材料动力学响应诊断装置及方法。该诊断装置中纳秒束激光源发出的纳秒激光束辐照至待检测金属样品的上表面;皮秒束激光源发出的皮秒激光束辐照至金属微丝背光靶后产生X射线源,X射线源用于对待检测金属样品的动力学响应过程进行X射线衍射成像;DXRD诊断包包括屏蔽模块和IP成像板,IP成像板用于记录X射线衍射成像后的成像数据,所述屏蔽模块用于屏蔽背光源中杂散光对所述待检测金属样品衍射成像的影响;所述IP成像板记录的成像数据用于对所述待检测金属样品的相关特性进行分析。本发明可以提高时空分辨率,实现对高Z金属的材料动力学响应的诊断。
-
公开(公告)号:CN109115808A
公开(公告)日:2019-01-01
申请号:CN201810985232.5
申请日:2018-08-28
Applicant: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激光聚变研究中心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双能成像方法及系统。该方法包括:将所述皮秒激光加载到金属微丝上,产生微焦点、高亮度的高能X射线;根据所述高能X射线的能谱,选择滤片和成像介质组合;所述滤片和成像介质组合包括两个滤片和两个成像介质;所述滤片与所述成像介质交叉排布;将所述高能X射线照射到金属客体上,经过滤片和成像介质组合成像,得到金属客体的双能物理图像。本发明的双能成像具有高时空分辨、单发次成像等优点,且仅需滤片和成像介质组合即可成像,无需设计成像系统,操作方便简洁。
-
公开(公告)号:CN113418947B
公开(公告)日:2024-05-17
申请号:CN202110680953.7
申请日:2021-06-18
Applicant: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激光聚变研究中心
IPC: G01N23/207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测量含能材料强度的系统及方法,本发明首次提出把X射线衍射技术引入动载荷下含能材料强度测量,可以实现宽范围(几GPa~几十GPa)条件下,含能材料强度的原位测量。结合含能材料自身特点,提出了含能材料复合靶结构设计、含能材料动态加载状态的多方法标定、含能材料强度分析等动载荷下含能材料强度分析构架,对于动载荷下含能材料强度测量具有重要意义。
-
公开(公告)号:CN111307843B
公开(公告)日:2022-05-27
申请号:CN202010156721.7
申请日:2020-03-09
Applicant: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激光聚变研究中心
IPC: G01N23/20008 , G01N23/207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金属材料动力学响应诊断装置及方法。该诊断装置中纳秒束激光源发出的纳秒激光束辐照至待检测金属样品的上表面;皮秒束激光源发出的皮秒激光束辐照至金属微丝背光靶后产生X射线源,X射线源用于对待检测金属样品的动力学响应过程进行X射线衍射成像;DXRD诊断包包括屏蔽模块和IP成像板,IP成像板用于记录X射线衍射成像后的成像数据,所述屏蔽模块用于屏蔽背光源中杂散光对所述待检测金属样品衍射成像的影响;所述IP成像板记录的成像数据用于对所述待检测金属样品的相关特性进行分析。本发明可以提高时空分辨率,实现对高Z金属的材料动力学响应的诊断。
-
公开(公告)号:CN117629783A
公开(公告)日:2024-03-01
申请号:CN202311602764.3
申请日:2023-11-28
Applicant: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激光聚变研究中心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柱形材料微喷研究的实验装置及其微喷图像分析方法,涉及柱形样品微喷图像分析领域,该装置包括:激光器发出的纳秒激光辐照柱形样品,在柱形样品中产生汇聚冲击波,形成微喷物质;诊断光线与成像接收装置在同一水平面上;诊断光线在调节纳秒激光的辐照参数以及柱形样品的相关参数的基础上,通过柱形样品的中心轴对柱形样品中的微喷物质进行成像;成像接收装置获取在纳秒激光加载下不同条件的柱形样品中微喷物质的微喷图像;图像分析仪基于所述微喷图像,分析不同条件下的柱形样品的微喷特性。本发明具有灵活性高的特点,且能够对不同条件下的柱形样品的微喷特性进行研究。
-
公开(公告)号:CN116067996B
公开(公告)日:2023-06-16
申请号:CN202310247171.3
申请日:2023-03-15
Applicant: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激光聚变研究中心
Inventor: 吴玉迟 , 谷渝秋 , 王少义 , 张天奎 , 朱斌 , 杨月 , 于明海 , 闫永宏 , 董克攻 , 谭放 , 毕碧 , 何卫华 , 李纲 , 张晓辉 , 张杰 , 温家星 , 赵宗清 , 周维民
IPC: G01N23/04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激光的高能CT成像装置和方法,包括激光发射器、激光传输系统、气体靶、真空室、前准直器、样品台、后准直器和成像记录系统,还包括转换靶、金属薄膜磁带系统、能谱测量系统、束斑测量系统和定位标记;气体靶采用倾斜方式,斜向着对转换靶的旋转靶盘片喷气;转换靶用于在成像时供高能电子束穿过;金属薄膜磁带系统用于在调试时阻挡剩余的激光;能谱测量系统用于在调试时获取高能电子束的能谱;束斑测量系统用于在调试时获取高能电子束的束斑大小;定位标记固定在样品台周围,不随样品运动;以根据成像需求调整高能CT成像装置的能谱,并且进一步减小束斑的大小,以得到更清晰的样品图像。
-
公开(公告)号:CN112834534B
公开(公告)日:2022-05-27
申请号:CN202110039804.2
申请日:2021-01-13
Applicant: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激光聚变研究中心
IPC: G01N23/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飞片检测装置,包括:纳秒激光器、气库材料、X射线产生组件和成像组件;气库材料设置在纳秒激光器的出射光路上,气库材料接收纳秒激光器发射的纳秒激光以产生等离子体射流,并将等离子体射流发送到待检测飞片上以驱动待检测飞片缓慢加速飞行;X射线产生组件产生X射线以照射待检测飞片;成像组件设置在X射线产生组件的出射光路上;待检测飞片设置在X射线产生组件和成像组件之间;成像组件对接收到的X射线进行滤波得到设定能段的X射线,并根据设定能段的X射线对待检测飞片的侧向飞行姿态成像。本发明保持了待检测飞片的完整性,提高了待检测飞片侧向飞行姿态X光图像的对比度和空间分辨力。
-
公开(公告)号:CN109060597A
公开(公告)日:2018-12-21
申请号:CN201810985229.3
申请日:2018-08-28
Applicant: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激光聚变研究中心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金属冲击破碎过程密度诊断方法及系统。该方法包括:将纳秒激光加载到金属靶上,使所述金属靶处于冲击破碎状态;将所述皮秒激光加载到金属微丝上,产生高能X射线;将所述高能X射线照射到金属靶的破碎区域上,经过滤片和成像介质成像,得到金属靶冲击破碎过程的物理图像;利用金属台阶样品的成像灰度标定所述金属靶冲击破碎过程的物理图像的面密度,获得面密度数据;所述面密度数据为金属冲击破碎过程诊断数据。本方法和系统能够获取高精度的密度诊断数据,便于冲击加载下高Z金属动态破碎过程物质分布及时空演化过程研究、中高Z金属材料冲击压缩密度原位诊断等极端条件下材料动态响应特性研究。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