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压力计埋设装置及埋设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8425355B

    公开(公告)日:2024-01-23

    申请号:CN201810352767.9

    申请日:2018-04-19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土压力计埋设装置及埋设方法,所述装置包括:刺入部,所述刺入部的顶部成形为平台,所述刺入部的底部呈尖端状;土压力计,竖向设于所述平台上;第一定位部,设于所述平台上并围设于所述土压力计周侧以限位所述土压力计于所述平台上;第二定位部,包括定位杆和套管,各所述定位杆呈环形布置于所述平台上,所述套管竖直套设于所述定位杆的外侧。所述埋设方法包括:将土压力计竖向放入第一定位部内并固定;将刺入部放置在预先设定位置的土体表面上;将套管套设于第二定位部的定位杆外部,并将所述套管垂直压入土体中;垂直拔出所述套管。本发明装置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快捷,所需人工少,经济适用。

    深基坑装配式组合钢结构水平内支撑体系及其施工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7023020B

    公开(公告)日:2023-11-17

    申请号:CN201710197798.7

    申请日:2017-03-29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深基坑装配式组合钢结构水平内支撑体系及其施工方法,该方法包括:将水平钢支撑的端部抵靠连接于钢围檩上的内翼缘板;将所述第一传力构件与内翼缘板固定连接并与水平钢支撑的连接处相对应设置,将所述第一传力构件与外翼缘板固定连接;将第二传力构件与所述内翼缘板固定连接并与水平钢支撑的连接处相对应设置,将所述第二传力构件与外翼缘板固定连接,从而通过所述第一传力构件和所述第二传力构件将所述水平钢支撑端部处的压力从所述内翼缘板传递至所述外翼缘板。通过第一传力构件和第二传力构件提高水平钢支撑端部和内翼缘板连接处的连接节点的承载力,避免内翼缘板的屈曲变形,整个传力路径明确,形成了稳定的受力体系。

    土压力计埋设装置及埋设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8425355A

    公开(公告)日:2018-08-21

    申请号:CN201810352767.9

    申请日:2018-04-19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土压力计埋设装置及埋设方法,所述装置包括:刺入部,所述刺入部的顶部成形为平台,所述刺入部的底部呈尖端状;土压力计,竖向设于所述平台上;第一定位部,设于所述平台上并围设于所述土压力计周侧以限位所述土压力计于所述平台上;第二定位部,包括定位杆和套管,各所述定位杆呈环形布置于所述平台上,所述套管竖直套设于所述定位杆的外侧。所述埋设方法包括:将土压力计竖向放入第一定位部内并固定;将刺入部放置在预先设定位置的土体表面上;将套管套设于第二定位部的定位杆外部,并将所述套管垂直压入土体中;垂直拔出所述套管。本发明装置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快捷,所需人工少,经济适用。

    基坑突涌应急处理方法及结构

    公开(公告)号:CN108018859A

    公开(公告)日:2018-05-11

    申请号:CN201711318709.6

    申请日:2017-12-1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E02D17/02 E02D19/10 E02D19/1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坑突涌应急处理方法,包括如下步骤:于基坑突涌位置处开挖土体形成凹坑;提供第一钢管柱,将所述第一钢管柱的底部从凹坑内的基坑突涌位置处压入土体,以使得基坑突涌位置处的涌水进入所述第一钢管柱内从而对突涌位置进行卸压;提供第二钢管柱,将所述第二钢管柱吊装至所述第一钢管柱之上,并与所述第一钢管柱固定连接;将所述第二钢管柱的上部与邻近的基坑的支撑梁拉结连接;以及将所述凹坑内的水抽出并向所述凹坑内浇筑混凝土形成补强结构,通过所述补强结构将所述第一钢管柱部分锚固固定。本发明提供了基坑突涌应急处理方法,有效针对基坑突涌部位作出应急处理措施,避免基坑突涌造成更为严重的影响,从而保证基坑施工安全。

    预制混凝土板的支模结构

    公开(公告)号:CN110394883A

    公开(公告)日:2019-11-01

    申请号:CN201910738391.X

    申请日:2019-08-1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预制混凝土板的支模结构,包括一支撑架;置于所述支撑架顶部的模具,所述模具的两侧立设有可移动的移动板,所述模具与移动板围合形成预制混凝土板的浇筑空间;设于所述支撑架两端的两个调节机构,每个调节机构包括相对设置的一对支撑曲杆和供推动一对支撑曲杆互相靠近的调节组件,通过调节所述支撑曲杆互相靠近从而调节所述移动板之间的间距。本发明将模具的一侧设计为可移动的移动板,并通过调节机构对移动板进行支撑和调节,从而调节所述移动板之间的间距,实现在浇筑混凝土板时调节浇筑空间的宽度和对模具进行加固,以及在混凝土板浇筑完毕后对混凝土板进行加固。

    用于扩底桩的可变径钢筋笼结构及扩底桩施工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7882022A

    公开(公告)日:2018-04-06

    申请号:CN201711320294.6

    申请日:2017-12-1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E02D5/4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扩底桩的可变径钢筋笼结构及扩底桩施工方法,结构包括固定环筋、活动环筋和变径筋组,固定环筋固定于主体钢筋笼的外侧,活动环筋通过多组变径筋组与固定环筋相联接,使活动环筋可相对于固定环筋移动靠拢或移动远离;每组变径筋组包括第一联系筋和第二联系筋,第一联系筋和第二联系筋通过第一转动副相联接,第一联系筋和固定环筋通过第二转动副相联接,第二联系筋和活动环筋通过第三转动副相联接。本发明将上述扩底桩的可变径钢筋笼结构设置于扩底桩中,由于扩底部分设有可变径钢筋笼,既提升了该部位的抗剪切能力,又增大了扩底桩的抗浮、抗拔和承载能力,大大限制了扩底桩的竖向位移。

    基坑突涌应急处理方法及结构

    公开(公告)号:CN108018859B

    公开(公告)日:2020-08-04

    申请号:CN201711318709.6

    申请日:2017-12-1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坑突涌应急处理方法,包括如下步骤:于基坑突涌位置处开挖土体形成凹坑;提供第一钢管柱,将所述第一钢管柱的底部从凹坑内的基坑突涌位置处压入土体,以使得基坑突涌位置处的涌水进入所述第一钢管柱内从而对突涌位置进行卸压;提供第二钢管柱,将所述第二钢管柱吊装至所述第一钢管柱之上,并与所述第一钢管柱固定连接;将所述第二钢管柱的上部与邻近的基坑的支撑梁拉结连接;以及将所述凹坑内的水抽出并向所述凹坑内浇筑混凝土形成补强结构,通过所述补强结构将所述第一钢管柱部分锚固固定。本发明提供了基坑突涌应急处理方法,有效针对基坑突涌部位作出应急处理措施,避免基坑突涌造成更为严重的影响,从而保证基坑施工安全。

    临边防护装置及其施工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9944453A

    公开(公告)日:2019-06-28

    申请号:CN201910183546.8

    申请日:2019-03-1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临边防护装置及其施工方法,该临边防护装置包括设于开口两侧墙体的两个夹杆;对应墙体凸设于夹杆侧部的固定夹片和活动夹片,活动夹片可沿夹杆滑动,通过滑动活动夹片使活动夹片和固定夹片夹于对应墙体相对的两侧从而使夹杆与墙体固定;设于固定夹片上的连接件;以及挡设于开口处的防护结构,防护结构的两侧与连接件连接从而与墙体固定。本发明采用固定夹片和活动夹片的配合使夹杆固定于墙体,进而通过连接件连接防护结构,实现简单快捷的临边防护装置施工,且不会对墙体造成破坏。

    可调的混凝土板加固模板体系

    公开(公告)号:CN211164510U

    公开(公告)日:2020-08-04

    申请号:CN201921294887.4

    申请日:2019-08-12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可调的混凝土板加固模板体系,包括一支撑架;置于所述支撑架顶部的模具,所述模具的两侧立设有可移动的移动板,所述模具与移动板围合形成预制混凝土板的浇筑空间;设于所述支撑架两端的两个调节机构,每个调节机构包括相对设置的一对支撑曲杆和供推动一对支撑曲杆互相靠近的调节组件,通过调节所述支撑曲杆互相靠近从而调节所述移动板之间的间距。本实用新型将模具的一侧设计为可移动的移动板,并通过调节机构对移动板进行支撑和调节,从而调节所述移动板之间的间距,实现在浇筑混凝土板时调节浇筑空间的宽度和对模具进行加固,以及在混凝土板浇筑完毕后对混凝土板进行加固。(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