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4277844A
公开(公告)日:2022-04-05
申请号:CN202210081242.2
申请日:2022-01-24
Applicant: 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
Inventor: 黄周琰 , 万展君 , 武念铎 , 王聪 , 陈新喜 , 李赟 , 孙璠 , 董俊杰 , 余少乐 , 潘钧俊 , 吴光辉 , 吴振东 , 孙晓波 , 蔡睿新 , 雷克 , 白洁 , 黄青隆 , 许国文 , 杨钦 , 霍涛
IPC: E02D29/045 , E02D17/0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地下结构的施工方法,包括:浇筑若干的围护桩和若干格构柱,于若干围护桩围合的位置开挖形成第一基坑;于第一基坑的顶面浇筑形成剪力墙;将钢支撑顶撑于剪力墙的侧部和围护桩;开挖剪力墙的一侧的土方形成第二基坑;拆除对应第二基坑的钢支撑,切除格构柱高于第二基坑的底面标高的部分,于第二基坑中施工形成第一主体结构;开挖剪力墙的另一侧的土方形成第三基坑;拆除第三基坑内的钢支撑和剪力墙,切除格构柱高于第三基坑底部的部分,于第三基坑中施工形成第二主体结构。本发明可以在开挖另一侧基坑的同时能够进行已开挖的基坑的施工,减少了施工工期,提高了施工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3360974A
公开(公告)日:2021-09-07
申请号:CN202110586806.3
申请日:2021-05-27
Applicant: 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
Inventor: 余少乐 , 陈新喜 , 亓立刚 , 潘钧俊 , 陈华 , 杨钦 , 慎旭双 , 张亚雯 , 张文莹 , 王俊佚 , 李赟 , 武念铎 , 万展君 , 孙晓阳 , 郭志鑫 , 金国栋 , 王碗 , 张朋 , 张双龙 , 陈星 , 董俊杰 , 雷克 , 周军红 , 孙晓波 , 吴振东 , 蔡睿欣 , 蒋佳磊 , 杨鸿玉 , 李新齐 , 邓文超 , 崔一鹏
IPC: G06F30/13 , G06F30/18 , G06F30/20 , G06Q50/08 , G06F113/16 , G06F113/1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BIM技术的管线排布系统及方法,管线排布方法包括步骤:S1、在进行管线预埋施工之前,利用BIM建模软件对待进行管线排布的建筑进行建模;S2、根据配管设计要求于建筑模型内模拟管线排布;S3、统计当前模拟的管线排布中二叠管的数量和三叠管的数量,判断所述三叠管的数量是否为零:若否,则返回步骤S2;若是,则判断所述二叠管的数量是否小于预设的数量阈值:若否,则返回步骤S2;若是,则以当前模拟的管线排布作为最终管线排布。本发明基于BIM技术并配合一定的逻辑判断,可深化排布平板上的管线,减少二叠管并杜绝三叠管现象。
-
公开(公告)号:CN113109166A
公开(公告)日:2021-07-13
申请号:CN202110428418.2
申请日:2021-04-21
Applicant: 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
Inventor: 武念铎 , 许诺 , 何超 , 陈新喜 , 万展君 , 董俊杰 , 李赟 , 余少乐 , 潘钧俊 , 雷克 , 白洁 , 黄青隆 , 许国文 , 王聪 , 邓远刚 , 孙晓波 , 吴振东 , 邓文超 , 蔡睿欣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钢结构梁柱节点火灾下力学性能试验设备及试验方法,该设备将梁柱节点试件的柱导出火灾炉的外部并安装于支承架的承载梁上,将作动装置的驱动件设置于火灾炉外部的辅梁上,利用作动装置的夹持件夹持试件的梁,在火灾测试过程中对梁进行提升以令梁绕节点转动,进而测定试件的节点的弯矩,夹持件与驱动件之间安装隔热件避免高温损坏驱动件,确保钢结构节点火灾下试验可以顺利探究试件节点在高温下的力学性能。本发明解决了传统的钢结构节点火灾下试验无法探究节点在高温下的力学性能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2096120A
公开(公告)日:2020-12-18
申请号:CN202010960522.1
申请日:2020-09-14
Applicant: 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既有建筑斜向交叉异形GRC板的保护性拆除方法,包括步骤:1.在GRC板(1)内外搭设防护结构;2.拆除若干跨建筑结构顶部的GRC板,露出承重钢结构(3)并安装拆除吊运装置(4);3.在被拆除跨的GRC板与防护结构间搭设承重件(5);4.被拆除跨的GRC板绑扎至拆除吊运装置并吊运至地面,完成1跨GRC板的保护性拆除;5.重复步骤1‑4,直至完成所有GRC板的保护性拆除。本发明能安全、快捷的拆除既有建筑的斜向交叉异形GRC板,拆除过程中能对被拆除GRC板和未拆除GRC板起到有效的保护作用。
-
公开(公告)号:CN111894031A
公开(公告)日:2020-11-06
申请号:CN202010794259.3
申请日:2020-08-10
Applicant: 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塔吊基础及其施工方法,连接于地下室的底板和框架梁,塔吊基础包括:拉结固定于地下室的底板上且对应于塔吊的待安装位置的基础层;预埋于基础层内的预埋件,预埋件的底部设于底板上,预埋件的顶部凸伸出基础层形成供塔吊过渡节连接的安装部;竖直支撑于基础层和对应的框架梁之间的支撑柱,支撑柱的底端以可拆卸的方式和基础层固接,支撑柱的顶端和对应的框架梁以可拆卸的方式固接。本发明基础层通过植入底板的植筋与底板连接,保证了基础层和底板的拉结连接的牢固性和稳定性。不需要在底板上打桩,即不破坏地下室底板。塔吊传递给基础层的拉力,部分由植筋传递给底板,部分由支撑柱传递给框架梁,传力稳定以保证结构稳定。
-
公开(公告)号:CN111827284A
公开(公告)日:2020-10-27
申请号:CN202010666215.2
申请日:2020-07-13
Applicant: 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钢护筒定位装置,包括:供固定于地面且水平设置的环形件,该环形件的中心与待施工的桩位中心相重合,且该环形件的直径可调,通过调节环形件的直径,使得环形件能够围住钢护筒;以及间隔固设于环形件的若干测距仪,以测得环形件至钢护筒外壁对应位置的距离,通过根据若干测距仪的读数调整钢护筒的姿态,使得测距仪的读数保持不变,从而实现定位该钢护筒。本发明有效地解决了钢护筒垂直度难以保证的问题,能够对钢护筒进行定位并实时对钢护筒的垂直度进行检测,以便于及时调整钢护筒的位置形态,保证施工质量。
-
公开(公告)号:CN114277844B
公开(公告)日:2023-07-25
申请号:CN202210081242.2
申请日:2022-01-24
Applicant: 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
Inventor: 黄周琰 , 万展君 , 武念铎 , 王聪 , 陈新喜 , 李赟 , 孙璠 , 董俊杰 , 余少乐 , 潘钧俊 , 吴光辉 , 吴振东 , 孙晓波 , 蔡睿新 , 雷克 , 白洁 , 黄青隆 , 许国文 , 杨钦 , 霍涛
IPC: E02D29/045 , E02D17/0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地下结构的施工方法,包括:浇筑若干的围护桩和若干格构柱,于若干围护桩围合的位置开挖形成第一基坑;于第一基坑的顶面浇筑形成剪力墙;将钢支撑顶撑于剪力墙的侧部和围护桩;开挖剪力墙的一侧的土方形成第二基坑;拆除对应第二基坑的钢支撑,切除格构柱高于第二基坑的底面标高的部分,于第二基坑中施工形成第一主体结构;开挖剪力墙的另一侧的土方形成第三基坑;拆除第三基坑内的钢支撑和剪力墙,切除格构柱高于第三基坑底部的部分,于第三基坑中施工形成第二主体结构。本发明可以在开挖另一侧基坑的同时能够进行已开挖的基坑的施工,减少了施工工期,提高了施工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1908320B
公开(公告)日:2023-03-31
申请号:CN202010799412.1
申请日:2020-08-11
Applicant: 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超深地下连续墙吊装用钢丝绳快速转换方法,用于向地下连续墙的槽段内吊装钢筋笼,包括如下步骤:在钢筋笼上连接先置钢丝绳;利用主吊和副吊吊起钢筋笼至槽段内,下放钢筋笼的过程中,依序接触对应吊点与钢丝绳的连接,在接触主吊的钢丝绳时,将主吊的钢丝绳与先置钢丝绳连接,待钢筋笼下放到位后,通过传力构件支撑钢筋笼。本发明利用先置钢丝绳提高主吊钢丝绳的转换速度,缩短吊装所用的时间,加快地下连续墙的施工进度。本发明的钢筋笼实现整体一次性吊装入槽段,且吊装全程施工人员只于地面进行钢丝绳的转换作业和拆卸作业,无需登高作业,操作简单方便,能够解决现有钢丝绳转换时效率低下、操作费时费力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5012956A
公开(公告)日:2022-09-06
申请号:CN202210730669.0
申请日:2022-06-24
Applicant: 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 , 中建八局总承包建设有限公司
Inventor: 黄周琰 , 武念铎 , 万展君 , 韩健丰 , 王聪 , 陈新喜 , 陈国光 , 李赟 , 孙璠 , 董俊杰 , 余少乐 , 潘钧俊 , 吴光辉 , 吴振东 , 孙晓波 , 蔡睿新 , 雷克 , 白洁 , 黄青隆 , 许国文 , 杨钦 , 霍涛 , 王子安 , 高扬 , 肖俊 , 路天成 , 洪伟健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隧道与主体结构的连接结构及其施工方法,利用顶管机开挖形成隧道,该连接结构包括:位于隧道与主体结构之间的顶管机的壳体;沿壳体的内壁设置的网片,网片与壳体内壁之间具有设定距离;连接于网片与壳体的内壁之间的若干连接筋;以及浇筑形成于壳体的内壁的混凝土层,连接筋和网片埋设于混凝土层内。有效地解决了在既有的主体结构和待施工的区域之间施工形成隧道较为困难的问题,避免在主体结构处设置接收井,使得隧道能够与主体结构稳定连接,减少对路面的影响,提升施工效率,保证施工质量。
-
公开(公告)号:CN114810115A
公开(公告)日:2022-07-29
申请号:CN202210391372.6
申请日:2022-04-14
Applicant: 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
Inventor: 黄周琰 , 武念铎 , 万展君 , 韩健丰 , 刘建南 , 王聪 , 陈新喜 , 陈国光 , 李赟 , 孙璠 , 董俊杰 , 余少乐 , 潘钧俊 , 吴光辉 , 吴振东 , 孙晓波 , 蔡睿新 , 雷克 , 白洁 , 黄青隆 , 许国文 , 杨钦 , 霍涛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矩形顶管后靠背结构及其施工方法,该结构包括:下落底板,其具有靠近连接通道的第一端和远离连接通道的第二端;以及空间框架,包括结构板和多根框架柱,多根框架柱浇筑于下落底板的第二端,结构板包括标高高于下落底板的原底板和设置于原底板的上方的多层楼承板,原底板和多层楼承板连接于多根框架柱的远离下落底板的一侧,最下层楼承板的位置与反力架的上部相对应,且最下层楼承板通过暗梁连接于多根框架柱的中部,框架柱的位于原底板和最下层楼承板之间的柱段的外径大于框架柱的其余柱段的外径。本发明解决了在两地下结构的连接通道采用顶管开挖施工时,传统施工经济性较差的问题。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