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风向调节装置及基于ADPI的风向调节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493191A

    公开(公告)日:2022-12-20

    申请号:CN202211273246.7

    申请日:2022-10-1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风向调节装置及基于ADPI的风向调节方法,以解决现有可调角度的顶送风角度调节范围有限的技术问题。其中,该调节装置包括控制器、第一挡风件、第二挡风件、温度传感器和旋转驱动机构;第一挡风件用于以可转动的方式间隔设置在送风腔体的送风口下方以与送风腔体形成整风通道,第一挡风件具有挡风面;第二挡风件设置在第一挡风件和送风腔体之间,第二挡风件用于隔离整风通道和顶送风内机的回风通道;旋转驱动机构与第一挡风件连接并受控于控制器以带动第一挡风件旋转;温度传感器与控制器连接,其用于设置在送风腔体中以检测送风腔体中送风的温度。本发明风向调节范围大、能够保证室内具有较高的空气分布特性指标。

    一种适用于高原寒冷地区建筑的主动式太阳能系统优化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5240916B

    公开(公告)日:2018-06-29

    申请号:CN201510750392.8

    申请日:2015-11-05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B10/10 Y02B10/20 Y02B10/70 Y02E10/40 Y02E10/6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适用于高原寒冷地区建筑的主动式太阳能系统优化方法,所述主动式太阳能系统包括太阳能光热单元和太阳能光伏单元,所述太阳能光热单元通过太阳能集热与空气源热泵辅助热源为建筑冬季供暖提供热源,所述太阳能光伏单元通过光伏发电为建筑用电器、空气源热泵以及输送水泵提供电源,所述太阳能光热单元和太阳能光伏单元均设置于建筑屋面。本发明针对高原寒冷地区的资源、气候以及建筑特征,提出了一种适宜的建筑主动式太阳能利用系统,并利用系统耦合关系与能流平衡约束条件,以经济性与节能性为基础,建立了系统的优化求解模型,为高原寒冷地区建筑采用多种太阳能技术的综合应用提供了支持,使太阳能复合系统的应用得到了推广。

    基于品位适配的多工况自适应择级新风机组及其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9802759A

    公开(公告)日:2025-04-11

    申请号:CN202510140796.9

    申请日:2025-02-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品位适配的多工况自适应择级新风机组及其控制方法,涉及空调机组设计领域,包括:从新风入口到出口方向依次设置的过滤器、一级盘管、二级盘管和风机;所述一级盘管侧带有第一旁通风道和第一电动风阀,所述第一电动风阀用于调控所述第一旁通风道的开口大小;所述二级盘管侧带有第二旁通风道和第二电动风阀,所述第二电动风阀用于调控所述第二旁通风道的开口大小;还包括控制系统,所述控制系统用于分别调控所述第一电动风阀和第二电动风阀的开闭,并通过所述第一电动水阀和第二电动水阀分别调节所述一级盘管与二级盘管的流量。采用本方案,用于解决现在新风机组结构不能良好适应全年变化,系统能耗高的问题。

    一种带双层换热器的变风量空气源热泵机组及其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129357A

    公开(公告)日:2024-06-04

    申请号:CN202410427999.1

    申请日:2024-04-1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带双层换热器的变风量空气源热泵机组及其控制方法,包括压缩机和水侧换热器箱和风侧换热器,风侧换热器包括多组风侧换热器组件,每组风侧换热器组件包括两个风侧换热器组件;风侧换热器组件包括上层第一换热器、上层第二换热器、下层第一换热器和下层第二换热器;风侧换热器组件四个换热器围成排风腔,两个风侧换热器组件上层第二换热器和下层第二换热器围成进风腔;保持每组风侧换热器组件宽度不变,排风腔的宽度从下至上逐渐增大,进风腔的宽度上小下大。本发明采用上下双层换热器,并优化上下层换热器布置角度,能够大幅提高热泵机组单位占地面积制热量,同时适当增加排风腔沿排风方向的宽度,确保通过下层换热器的空气风量。

    地台送风装置及空调设备
    9.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9114786A

    公开(公告)日:2019-01-01

    申请号:CN201811140429.5

    申请日:2018-09-2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空调送风技术领域,具体提供一种地台送风装置及空调设备,通过设置进风管道、成品静压箱、第一送风腔、第二送风腔、第一喷嘴以及第二喷嘴,进风管道与成品静压箱连通,第一送风腔设置于成品静压箱的顶部并通过第一喷嘴与成品静压箱连通,第二送风腔设置于成品静压箱的侧壁并通过第二喷嘴与成品静压箱连通,第一送风腔的与第一喷嘴相对的侧壁上设置有第一格栅,第二送风腔的与第二喷嘴相对的侧壁上设置有第二格栅,以实现通过第一格栅送出的风有效地形成竖向气帘,进而隔绝外围结构的传热及热湿空气进入室内空间,以及实现通过第二格栅侧向送出的风在地面形成温度场较均匀的除湿空气湖,进而防止地表面结露。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