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5596232A
公开(公告)日:2023-01-13
申请号:CN202110737745.6
申请日:2021-06-28
Applicant: 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CN)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抗剪型叠合梁节点、叠合梁以及既有建筑的改造结构,属于建筑改造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涉及建筑改造方法,需要既有建筑和新增结构实现剪力传递问题;同时,具有连接稳定、抗剪承载力高、操作方便、施工效率高的优势。该抗剪型叠合梁节点包括U型连接件、梁体构造锚栓、节点构造锚栓和对穿螺栓,第二梁体位于U型连接件的开口端,第一梁体位于U型连接件和第二梁体围成的区域内,第一梁体的底端通过节点构造锚栓与U型连接件的底端连接,第一梁体的顶端通过梁体构造锚栓与第二梁体的底端连接;对穿螺栓贯穿U型连接件和第一梁体。该抗剪型叠合梁节点、叠合梁以及既有建筑的改造结构可用于既有建筑的加固改造。
-
公开(公告)号:CN115600273A
公开(公告)日:2023-01-13
申请号:CN202210744120.7
申请日:2022-06-28
Applicant: 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CN)
IPC: G06F30/13 , G06F30/23 , E04C3/293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叠合梁节点承载力估算方法,属于建筑改造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承载力估算方法计算工作量大、准确率低的问题。该叠合梁节点用于叠合连接叠合梁中的第一梁体和第二梁体,该节点包括U型连接件,所述第二梁体固定连接于U型连接件的开口端,所述第一梁体固定连接于U型连接件和第二梁体围成的区域内;基于所述U型连接件的受力分析建立所述第二梁体下表面力与弯矩的平衡关系,根据该平衡关系建立U型连接件承载力估算模型;以及建立所述叠合梁节点中机械锚栓的承载力估算模型,进而获得目标承载力估算模型;利用优化好的目标承载力估算模型对待评估叠合梁节点的极限承载力进行估算,能够简化承载力计算过程并提高承载力估算精度。
-
公开(公告)号:CN115597841A
公开(公告)日:2023-01-13
申请号:CN202110719000.7
申请日:2021-06-28
Applicant: 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CN)
IPC: G01M13/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双向悬垂支撑空间钢结构体系的刚性预应力加载方法,属于空间钢结构建筑技术领域,解决了双向悬垂支撑空间钢结构体系的承载模式退化的问题。该钢结构包括长方向悬垂桁架和短方向“人”字型两跨连续悬垂梁;该方法包括:对长方向悬垂桁架进行多点向下预张拉,使其位移与其在标准工况下的位移一致;以预张拉后的长方向悬垂桁架为中部支座安装短方向两跨连续悬垂梁;逐级卸载长方向悬垂桁架的预张拉力,以使短方向两跨连续悬垂梁呈现刚性预拉应力状态。该方法通过预设长方向悬垂桁架的竖向位移,并作为短方向两跨连续悬垂梁的安装状态,保证短方向两跨连续悬垂梁在各工况下始终呈现以受拉为主的刚性预拉应力状态。
-
公开(公告)号:CN115596231A
公开(公告)日:2023-01-13
申请号:CN202110737738.6
申请日:2021-06-28
Applicant: 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CN)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既有建筑的融合型改造结构,属于建筑改造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既有建筑改造加固的工程量较大、对既有建筑的结构历史风貌影响较大的问题。本发明的既有建筑的融合型改造结构,包括带支撑钢结构和支撑子结构,带支撑钢结构与既有建筑混凝土结构有楼盖叠合区,两者利用楼盖叠合区设置叠合梁,构成楼层剪力完全传递连接节点,支撑子结构设置于既有建筑混凝土结构区域。本发明的既有建筑的融合型改造结构可用于既有建筑的加固改造。
-
公开(公告)号:CN115596136A
公开(公告)日:2023-01-13
申请号:CN202110720387.8
申请日:2021-06-28
Applicant: 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CN)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屋面双向悬垂支撑的空间钢结构,属于大跨度空间结构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对于具备双向凹曲屋面外形特征的大跨度空间结构,采用何种空间结构样式,可以有效改善屋面水平承载构件的受力模式,提升整机结构经济合理化水平的问题。本发明的空间钢结构包括沿屋面长方向设置的悬垂桁架以及沿屋面短方向设置的两跨连续悬垂梁,悬垂桁架的两端通过支撑柱进行支撑,两跨连续悬垂梁的中部与悬垂桁架连接,两跨连续悬垂梁的端部通过支座进行支撑,使得两跨连续悬垂梁构成人字形。本发明的屋面双向悬垂支撑的空间钢结构可用于具备双向凹曲屋面外形特征的大跨度空间结构的屋面支撑。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