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6227975A
公开(公告)日:2016-12-14
申请号:CN201610632938.4
申请日:2016-08-04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IPC: G06F17/5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6F17/500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海洋条件下流型实验辨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获得无量纲气泡弦长Cb*的概率密度函数f(x);2)、将概率密度函数f(x)与各个典型无量纲气泡弦长的PDF分布图进行对比判定流型。本发明通过建立不同流型的标准PDF图,将实验流型所测得的概率密度函数f(x)的与标准PDF图进行不交判断所属流型,提高了海洋流型判断的准确性。
-
公开(公告)号:CN110132535B
公开(公告)日:2021-06-08
申请号:CN201910398299.3
申请日:2019-05-14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IPC: G01M10/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复杂海况环境下局部瞬时实验参数处理分析方法及系统,本发明将实验参数与运动参数同步测量,获得相互对应的原始数据序列,对采集获得的大量实验数据进行分析,抽取相同运动状态所对应的时段微元内的实验参数,将多个微元段内实验参数进行叠加并平均,获得该运动状态下参数瞬时数据,从而获得完整运动条件瞬时实验规律,实现对摇摆和升潜等典型海况条件下汽液两相流场时空分布特性的实验研究,拓展汽液两相流学科内涵,对舰船反应堆热工水力特性的实验研究提供技术支撑。
-
公开(公告)号:CN105895169B
公开(公告)日:2018-03-30
申请号:CN201610273561.8
申请日:2016-04-28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30/40
Abstract: 本发明公布了一种反应堆热工水力实验的排列棒束定位结构,包括四个外套片,外套片焊接形成正方形空腔结构,在外套片的轴心上设置有内固定环,在外套片内侧设置有四根加热棒束,加热棒束通过相邻的两个外套片与内固定环相切固定;外套片的外侧通过等距片固定在流道侧壁上。本发明够产生转动,使得加热产生合理的扰动,避免出现局部的烧毁,整体结构合理,适宜于棒束燃料组件的水工实验,具有较强的可代替性,而且成本很低,相对于格架本身而言,成本仅为20%左右,保证了定位的可靠性。
-
公开(公告)号:CN105390167A
公开(公告)日:2016-03-09
申请号:CN201510743669.4
申请日:2015-11-05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超临界水堆燃料组件,所述燃料组件内采用径向3区富集度布置,所述燃料组件包括:慢化剂水棒、4根5.6%富集度的燃料棒、20根7.5%富集度的燃料棒、32根8.26%富集度的燃料棒,所述4根5.6%富集度的燃料棒分别分布在四个角点的栅元位置处,每根5.6%富集度的燃料棒侧面均匀分布有2根7.5%富集度的燃料棒,慢化剂水棒均匀分布12根7.5%富集度的燃料棒,余下的每个栅元位置分别布置1根8.26%富集度的燃料棒。
-
公开(公告)号:CN102568618B
公开(公告)日:2014-11-05
申请号:CN201010585715.X
申请日:2010-12-14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动力堆用的铀氢化锆核燃料棒,它包括带弥散铒可燃毒物的燃料芯体、阻氢涂层、包壳、弹簧以及上、下端塞等。燃料棒直径为6mm~16mm,235U质量份额为5%~40.5%;燃料棒中可对235U富集度进行轴向分区布置;包壳采用镍基合金包壳或锆包壳,包壳厚度0.4mm~0.8mm。在燃料芯体外表面和包壳的内表面采用氧化物阻氢涂层。本发明的铀氢化锆核燃料棒既能保持燃料固有安全性,又能满足较高运行功率和较长燃耗寿期动力堆的要求。
-
公开(公告)号:CN102543224A
公开(公告)日:2012-07-04
申请号:CN201010585741.2
申请日:2010-12-14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30/4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用铀氢化锆元件的动力堆,堆芯采用的燃料组件为正方形或六角形组件,采用高铀装载铀氢化锆燃料细棒元件;采用弥散铒作可燃毒物,堆芯可在组件和堆芯内进行铒毒物含量的分区布置。堆芯燃料负反应性温度系数为-5~-10pcm/K,堆芯寿期在1000EFPD以上。堆芯布置既能满足卡棒准则、较长燃耗寿期和展平堆芯功率分布要求,又能实现毒物燃耗释放的反应性与燃料燃耗损失的反应性的较好匹配。本发明的铀氢化锆动力堆堆芯具有固有安全和长寿期特点,适用于船用动力、低温供热堆、移动式车载核电源、深潜器用动力和其他用途。
-
公开(公告)号:CN102313641A
公开(公告)日:2012-01-11
申请号:CN201010219540.0
申请日:2010-07-07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一种用于单相和两相汽泡行为与流型研究的模拟装置,该装置包括导热铜板、可视窗、电加热元件、底部承压体、测压组件等部件。导热铜板与可视窗上的矩形窄缝凹形流道组成矩形窄缝封闭流道,形成用于单相和两相立体可视化研究的矩形窄缝实验装置。该装置可从宽面和窄面立体可视化观察矩形窄缝通道内单相流态、汽泡立体形态和流型转变等演化规律,为深入揭示窄小通道内流动和传热机理提供了条件保障。
-
公开(公告)号:CN105468832B
公开(公告)日:2018-03-30
申请号:CN201510801836.6
申请日:2015-11-19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IPC: G06F17/50
Abstract: 超临界水堆堆芯核热耦合迭代方法,执行完m次中子学计算后执行一次热工水力计算,m为设定的中子学计算迭代次数,m大于5;在执行中子学计算中,引入自适应松弛因子ω并利用功率密度分布迭代函数对第2次至第m次执行中子学计算得到的功率密度分布进行调整,调整后功率密度分布用于下一次执行中子学计算中或热工水力计算中。本发明解决了SCWR堆芯核热耦合计算中迭代计算难以收敛的问题,提高核热耦合计算的计算效率和数值稳定性。
-
公开(公告)号:CN105895169A
公开(公告)日:2016-08-24
申请号:CN201610273561.8
申请日:2016-04-28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布了一种反应堆热工水力实验的排列棒束定位结构,包括四个外套片,外套片焊接形成正方形空腔结构,在外套片的轴心上设置有内固定环,在外套片内侧设置有四根加热棒束,加热棒束通过相邻的两个外套片与内固定环相切固定;外套片的外侧通过等距片固定在流道侧壁上。本发明够产生转动,使得加热产生合理的扰动,避免出现局部的烧毁,整体结构合理,适宜于棒束燃料组件的水工实验,具有较强的可代替性,而且成本很低,相对于格架本身而言,成本仅为20%左右,保证了定位的可靠性。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