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3219053B
公开(公告)日:2016-02-03
申请号:CN201310068809.3
申请日:2013-03-05
Applicant: 中国核电工程有限公司 , 西安交通大学
IPC: G21C17/00 , G21C17/017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核电站管道泄漏率试验中模拟管道泄漏的可调试验段装置,其结构包括“工”形机架,机架的上、下横梁之间设有固定的第一密封块和可水平移动的第二密封块,多个定位杆穿过“工”形机架的纵梁与第二密封块连接,定位杆与机架的纵梁之间通过螺纹连接,通过定位杆调节第一密封块与第二密封块之间的距离及平行度;在第一密封块上设有流体入口,第一密封块与第二密封块之间设有密封垫。本发明可以模拟不同壁厚管道破口,在试验段上安装压力、温度传感器,便于测量试验中破口处管壁上的实时温度压力,克服了采用实际管道试验中无法测量的缺点,同时节约试验成本,可重复使用。
-
公开(公告)号:CN103203204A
公开(公告)日:2013-07-17
申请号:CN201310068796.X
申请日:2013-03-05
Applicant: 中国核电工程有限公司 , 西安交通大学
IPC: B01F13/10 , G21C17/01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核电站管道泄漏率试验的混合器,包括前部混合器与后部混合器,前部混合器内部设嵌套管,嵌套管与过热蒸汽管道相连通,前部混合器外部周向与过冷水管道相连通,过冷水经前部混合器的外部周向通道进入前部混合器内部与蒸汽混合;后部混合器内设置前部混流板及后部混流板,所述前部混流板和后部混流板上分别沿周向设有若干通孔,通孔的轴向方向与所在混流板的轴向方向成一定角度依次倾斜设置。本发明所提供的试验装置使过热蒸汽和过冷水经过两次混合就可实现过热蒸汽和过冷水充分混合,提高了实验系统试验过程的稳定性和可操作性。
-
公开(公告)号:CN103175658B
公开(公告)日:2015-09-30
申请号:CN201310069042.6
申请日:2013-03-05
Applicant: 中国核电工程有限公司 , 西安交通大学
IPC: G01M3/0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核电站管道泄漏率的试验方法及系统,包括用介质生成装置生成相应的介质;通过质量流量计测量出介质质量;介质经混合器混合后从试验段处流出,冷凝装置将介质冷却并通过质量流量计进行测量,将测出的质量与输入的质量进行对比,如果二者结果相等或基本接近,则测量结果可信;否则,进行重复试验;将试验段切开,检测裂纹的表面粗糙度和流道,并将检测值作为泄漏率程序的输入,比较泄漏率程序的结果与试验结果的差别。本发明采用模拟裂缝尺寸的形式,建立流量和确定尺寸的关系,能够针对工程实际的真实裂缝进行实际工况下的泄漏实验,测定不同载荷、不同裂缝形式下的泄漏量。
-
公开(公告)号:CN103219053A
公开(公告)日:2013-07-24
申请号:CN201310068809.3
申请日:2013-03-05
Applicant: 中国核电工程有限公司 , 西安交通大学
IPC: G21C17/00 , G21C17/017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核电站管道泄漏率试验中模拟管道泄漏的可调试验段装置,其结构包括“工”形机架,机架的上、下横梁之间设有固定的第一密封块和可水平移动的第二密封块,多个定位杆穿过“工”形机架的纵梁与第二密封块连接,定位杆与机架的纵梁之间通过螺纹连接,通过定位杆调节第一密封块与第二密封块之间的距离及平行度;在第一密封块上设有流体入口,第一密封块与第二密封块之间设有密封垫。本发明可以模拟不同壁厚管道破口,在试验段上安装压力、温度传感器,便于测量试验中破口处管壁上的实时温度压力,克服了采用实际管道试验中无法测量的缺点,同时节约试验成本,可重复使用。
-
公开(公告)号:CN103203204B
公开(公告)日:2016-08-03
申请号:CN201310068796.X
申请日:2013-03-05
Applicant: 中国核电工程有限公司 , 西安交通大学
IPC: B01F13/10 , G21C17/01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核电站管道泄漏率试验的混合器,包括前部混合器与后部混合器,前部混合器内部设嵌套管,嵌套管与过热蒸汽管道相连通,前部混合器外部周向与过冷水管道相连通,过冷水经前部混合器的外部周向通道进入前部混合器内部与蒸汽混合;后部混合器内设置前部混流板及后部混流板,所述前部混流板和后部混流板上分别沿周向设有若干通孔,通孔的轴向方向与所在混流板的轴向方向成一定角度依次倾斜设置。本发明所提供的试验装置使过热蒸汽和过冷水经过两次混合就可实现过热蒸汽和过冷水充分混合,提高了实验系统试验过程的稳定性和可操作性。
-
公开(公告)号:CN103207052A
公开(公告)日:2013-07-17
申请号:CN201310068805.5
申请日:2013-03-05
Applicant: 中国核电工程有限公司 , 西安交通大学
IPC: G01M3/2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核电站管道泄漏率试验中模拟管道泄漏的试验段装置,其结构包括两个半圆柱形金属试件,所述的两个半圆柱形金属试件除两端以外的边缘通过焊缝连接,在两个半圆柱形金属试件之间形成用于模拟裂缝通道的间隙,两个端口分别作为裂缝通道的流体入口和出口,在其中一个半圆柱形金属试件上沿裂缝通道的长度方向设有若干个用于布置压力测量元件的取压孔和用于布置温度测量元件的测温孔。本发明通过调整形成间隙的两个试件表面状态,即可控制裂缝形状、尺寸以及表面粗糙度,从而进行多种真实裂缝参数条件下的泄漏试验,节约了试验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03175658A
公开(公告)日:2013-06-26
申请号:CN201310069042.6
申请日:2013-03-05
Applicant: 中国核电工程有限公司 , 西安交通大学
IPC: G01M3/0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核电站管道泄漏率的试验方法及系统,包括用介质生成装置生成相应的介质;通过质量流量计测量出介质质量;介质经混合器混合后从试验段处流出,冷凝装置将介质冷却并通过质量流量计进行测量,将测出的质量与输入的质量进行对比,如果二者结果相等或基本接近,则测量结果可信;否则,进行重复试验;将试验段切开,检测裂纹的表面粗糙度和流道,并将检测值作为泄漏率程序的输入,比较泄漏率程序的结果与试验结果的差别。本发明采用模拟裂缝尺寸的形式,建立流量和确定尺寸的关系,能够针对工程实际的真实裂缝进行实际工况下的泄漏实验,测定不同载荷、不同裂缝形式下的泄漏量。
-
公开(公告)号:CN113178271B
公开(公告)日:2023-12-22
申请号:CN202110279778.0
申请日:2021-03-16
Applicant: 中国核电工程有限公司
IPC: G21C15/18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乏燃料贮存及冷却系统技术,具体涉及一种非能动乏燃料水池冷却系统。其结构包括设置在乏燃料水池内的加热序列,以及设置在冷却塔厂房内的空冷系列、水冷系列、真空度维持系列;所述空冷系列、水冷系列并联设置,并分别与所述加热序列通过管线相连构成分离式热管换热器。分离式热管换热器的真空可通过系统单相与两相工况的衔接,通过真空度维持系列运行实现。本发明所提供的乏燃料水池冷却系统在正常工况下具有更好的经济性,在事故工况下具有更高的可用度和安全性。
-
公开(公告)号:CN116956764A
公开(公告)日:2023-10-27
申请号:CN202310665931.2
申请日:2023-06-06
Applicant: 中国核电工程有限公司
IPC: G06F30/28 , G06Q10/0637 , G06Q50/06 , G06F119/0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优化算法的核岛冷链系统群集约化设计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根据所选电厂厂址建立大气与海水气候参数模型;步骤2:确定厂房内热源及其热负荷量,结合厂房房间内部体积,构建厂房内部空间释热模型;步骤3:确定核电厂冷链系统中各系统与设备间关系,并根据冷链系统运行工况进行校核;步骤4:计算得出方案中设计与运行的指引参数;步骤5:通过优化算法对方案进行寻优,并得出最优方案的方案细节与评价指标。本发明以核电厂建造时的投资费用与运行过程中的年耗电量作为评估指引,在优化过程中综合考虑冷链系统的设计方案与运行方案,避免在方案中出现顾此失彼的情况,提高了方法的可靠性。
-
公开(公告)号:CN116659009A
公开(公告)日:2023-08-29
申请号:CN202310499295.0
申请日:2023-05-06
Applicant: 中国核电工程有限公司
IPC: F24F7/003 , G05B19/418 , G21D1/02 , F24F7/08 , F24F5/00 , F24F8/108 , F24F8/15 , F24F8/95 , F24F11/89 , F24F13/28 , F24F13/30 , F24F11/64 , F24F3/14 , F24F11/54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核电厂通风技术,具体涉及一种核电厂主控室应急可居留环境控制系统及方法,包括核心的风机驱动调节子系统,以及压缩空气驱动调节子系统和自然通风子系统;风机驱动调节子系统包括正常新风口和应急新风口、调节机组和净化机组、蓄冷箱和送风管、风冷热泵机组。应急工况下,新风和可居留区回风混合后经净化除污送至蓄冷机房,若送风温度超标则送至应急支路,送风经间接冷却后送至可居留区,此时启动低速送风,不进行排风,排风管路保持密闭,以保证可居留区正压。3个子系统既可以独立运行,也可以联合运行,以应对各种复杂工况,实现能源的梯级利用和优化配置。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