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分部楔形掏槽
    1.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5115371B

    公开(公告)日:2017-05-03

    申请号:CN201510554219.0

    申请日:2015-09-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分部楔形掏槽,包括上部楔形掏槽和位于其下的下部楔形掏槽,上部楔形掏槽和下部楔形掏槽相距80‑100cm,上部楔形掏槽的结构和下部楔形掏槽的结构一致;上部楔形掏槽和下部楔形掏槽均布置在V形掌子面上;所述V形掌子面上以与隧道轴线垂直的水平线成63°角设置有两组内掏槽孔,两组内掏槽孔以隧道上下垂直中线为对称轴对称设置。本发明将楔形掏槽分成上、下平行两部分,这样有效扩大了掏槽的总体面积,有效扩大了掏槽空腔,可以有效减少有效减小周围崩落孔爆破时孔底和环向的夹制作用,从而提高爆破效率,提高炮孔的利用率,增快爆破循环进尺进程,使得爆破更加容易。

    一种应用于软岩和极软岩的光面爆破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4729369B

    公开(公告)日:2016-04-13

    申请号:CN201510097442.7

    申请日:2015-03-05

    Abstract: 一种应用于软岩和极软岩的光面爆破方法,包括在作业面上打孔和装药,及起爆过程,所述打孔具体为:沿作业面周边的边界轮廓线钻孔,光爆层由位于边界轮廓线的周边光爆孔列和仅靠周边光爆孔的外圈崩落孔列间岩体组成,所述周边光爆孔列外侧还具有处理欠挖短孔列;外圈崩落孔和周边光爆孔均按照软岩光面爆破设计,形成双层光面爆破。处理欠挖短孔和外圈崩落孔内装入炸药和导爆索,所述周边光爆孔的装药分为两种情况:只装导爆索或装入导爆索与少量孔底加强炸药。采用本发明所述应用于软岩和极软岩的光面爆破方法,有效减轻了爆破对围岩的扰动,避免了因爆破振动、冲击造成围岩大量超挖的情况,并且岩层爆破脱落效果很好。

    一种分部楔形掏槽
    3.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5115371A

    公开(公告)日:2015-12-02

    申请号:CN201510554219.0

    申请日:2015-09-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分部楔形掏槽,包括上部楔形掏槽和位于其下的下部楔形掏槽,上部楔形掏槽和下部楔形掏槽相距80-100cm,上部楔形掏槽的结构和下部楔形掏槽的结构一致;上部楔形掏槽和下部楔形掏槽均布置在V形掌子面上;所述V形掌子面上以与隧道轴线垂直的水平线成63°角设置有两组内掏槽孔,两组内掏槽孔以隧道上下垂直中线为对称轴对称设置。本发明将楔形掏槽分成上、下平行两部分,这样有效扩大了掏槽的总体面积,有效扩大了掏槽空腔,可以有效减少有效减小周围崩落孔爆破时孔底和环向的夹制作用,从而提高爆破效率,提高炮孔的利用率,增快爆破循环进尺进程,使得爆破更加容易。

    一种基于φ32mm药卷的光面爆破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4713431B

    公开(公告)日:2016-04-13

    申请号:CN201510097511.4

    申请日:2015-03-05

    Abstract: 一种基于φ32mm药卷的光面爆破方法,包括在作业面上打孔和装药,及起爆过程,光爆层由位于外侧更靠近顶部边界的周边光爆孔列和位于周边光爆孔列内部的外圈崩落孔列组成;周边光爆孔密集系数m=1.25~1.43;周边光爆孔列内的周边光爆孔内的装药包括位于底部的底部装药和位于孔内不同深度的多支中部装药,所述中部装药的装药量小于底部装药;底部装药与中部装药之间、中部装药与中部装药之间间距相同,周边光爆孔列的起爆时间晚于外圈崩落孔列起爆时间。本发明减少了光爆药串加工工序和加工材料;节省了光爆药串加工费及竹片、胶布等材料费,并有效控制超挖,从而节省因超挖造成的大量混凝土回填,降低施工成本。

    一种基于φ32mm药卷的光面爆破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4713431A

    公开(公告)日:2015-06-17

    申请号:CN201510097511.4

    申请日:2015-03-05

    Abstract: 一种基于φ32mm药卷的光面爆破方法,包括在作业面上打孔和装药,及起爆过程,光爆层由位于外侧更靠近顶部边界的周边光爆孔列和位于周边光爆孔列内部的外圈崩落孔列组成;周边光爆孔密集系数m=1.25~1.43;周边光爆孔列内的周边光爆孔内的装药包括位于底部的底部装药和位于孔内不同深度的多支中部装药,所述中部装药的装药量小于底部装药;底部装药与中部装药之间、中部装药与中部装药之间间距相同,周边光爆孔列的起爆时间晚于外圈崩落孔列起爆时间。本发明减少了光爆药串加工工序和加工材料;节省了光爆药串加工费及竹片、胶布等材料费,并有效控制超挖,从而节省因超挖造成的大量混凝土回填,降低施工成本。

    一种丰水地区超厚土质围岩竖井开挖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8397197A

    公开(公告)日:2018-08-14

    申请号:CN201810181858.0

    申请日:2018-03-05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E21D1/06 E21D7/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丰水地区超厚土质围岩竖井开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沿竖井中心轴线从地表向下开挖排水导孔,排水导孔连通下部施工通道;步骤2:进行竖井开挖支护作业;本发明解决了丰水地区土质围岩竖井开挖时,土质围岩覆盖层厚、土体透水性差,采用井点降水方法效果不理想且成本过高等问题;形成了一种简便易行、成本低廉、效果显著的降水方法,可使整个土质围岩竖井开挖工作在无水条件下进行,并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一种应用于软岩和极软岩的光面爆破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4729369A

    公开(公告)日:2015-06-24

    申请号:CN201510097442.7

    申请日:2015-03-05

    Abstract: 一种应用于软岩和极软岩的光面爆破方法,包括在作业面上打孔和装药,及起爆过程,所述打孔具体为:沿作业面周边的边界轮廓线钻孔,光爆层由位于边界轮廓线的周边光爆孔列和仅靠周边光爆孔的外圈崩落孔列间岩体组成,所述周边光爆孔列外侧还具有处理欠挖短孔列;外圈崩落孔和周边光爆孔均按照软岩光面爆破设计,形成双层光面爆破。处理欠挖短孔和外圈崩落孔内装入炸药和导爆索,所述周边光爆孔的装药分为两种情况:只装导爆索或装入导爆索与少量孔底加强炸药。采用本发明所述应用于软岩和极软岩的光面爆破方法,有效减轻了爆破对围岩的扰动,避免了因爆破振动、冲击造成围岩大量超挖的情况,并且岩层爆破脱落效果很好。

    一种复合式预应力钢棒
    9.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8326961A

    公开(公告)日:2024-07-12

    申请号:CN202410690408.X

    申请日:2024-05-3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复合式预应力钢棒,包括能够穿行在地基结构中的主体部分及用于固定的固定部分,主体部分包括张拉段及锚固段,张拉段及锚固段连接为一个整体;张拉段包括最内层的预应力钢棒,预应力钢棒外部设有预浇筑灌浆混凝土层,预浇筑灌浆混凝土层外部套设有塑料波纹套管,塑料波纹套管外部套设有塑料光滑套管,塑料光滑套管外部为现场灌浆混凝土;固定部分用于固定预应力钢棒张拉后的位置。本发明通过预应力钢棒技术,形成针对软弱围岩的支护体系,能够在施工初级即施加预应力,为围岩提供及时支护,随后通过其的加压张拉,进一步增强支护体系的稳定性,能够快速的施加预应力及及时进行调整预应力分布,有效提升施工效率,缩短施工周期。

    一种地下厂房岩锚梁可移动施工平台

    公开(公告)号:CN114215335A

    公开(公告)日:2022-03-22

    申请号:CN202111457908.1

    申请日:2021-12-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地下厂房岩锚梁可移动施工平台,包括第一移动轨道、钢平台结构;第一移动轨道设置于岩锚梁上,并通过电动倒链带动第一移动轨道上的钢平台结构移动;钢平台结构包括设置于第一移动轨道上的钢平台主梁,在钢平台主梁的上方设有栅格状的钢平台次梁;还包括悬挑于钢平台主梁左右两侧的两个张拉吊笼及设置于钢平台结构上的第二移动轨道,在第二移动轨道上还设有可移动的吊顶施工平台;本发明利用移动平台同步进行锚索施工,底部开挖可采用中导洞先行,左右两侧边墙错距开挖的施工方法,遵循“平面多工序、立体多层次、分层开挖、逐层支护”的原则,将传统的单一平面施工转换为多空间施工,极大程度地对有限的施工空间进行充分利用。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