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于复杂地形的固定可调光伏支架

    公开(公告)号:CN115987188A

    公开(公告)日:2023-04-18

    申请号:CN202310001352.8

    申请日:2023-01-0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适于复杂地形的固定可调光伏支架,包括安装板、光伏板以及底板,所述光伏板拆卸式连接在安装板顶面,所述安装板底面两侧均固定连接有调节支板,所述安装板和底板之间设置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底端固定连接在底板顶面,所述支撑杆顶端通过吊耳与安装板转动连接,所述安装板前后转动式设置,所述调节支板为半圆环形结构,所述支撑杆设置有四个,且分别位于两组调节支板两侧。通过调节机构对安装板的限位调节和支撑机构对防滑板的限位定位,能有效的任意改变安装板的倾斜角度,从而能任意调节光伏板的倾斜状态,以便于适应各种复杂的地形,保证光伏板朝向太阳光,增加适用范围。

    一种12000千牛顿米能级强夯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9235416A

    公开(公告)日:2019-01-18

    申请号:CN201811239023.2

    申请日:2018-10-23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地基夯实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12000千牛顿米能级强夯方法,第一遍夯击,主夯能级为12000千牛顿米,采用点夯,夯点形式按10m×10m正方形布置,夯点间距10m;第二遍夯击,主夯能级为12000千牛顿米,采用点夯,夯点位于第一遍10m×10m正方形中心;第三遍夯击,辅夯能级为6000千牛顿米,采用点夯,夯点间距5m×5m正方形;第四遍夯击,夯击能为3000千牛顿米,采用满夯,回填第一、二、三遍夯坑后满夯,锤印搭接1/4,每点2击。本发明能够消除1-4m范围内湿陷性,平均干密度值为1.47g/m3,对1-4m范围内湿陷性能够消除。

    一种止水铜板的施工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560920A

    公开(公告)日:2020-08-21

    申请号:CN202010417997.6

    申请日:2020-05-1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止水铜板的施工方法,止水铜板的中间为U型槽,U型槽的两端为一体成型的铜片,铜片的外边缘各设置有与铜片垂直的翼板;对应U型槽,设置有一个面板,其中面板上设置有容纳U型槽于其中的定位凹槽,定位凹槽的一侧高度与U型槽的高度相等,并且在其上部边缘设置为与铜片平行的顶板,该顶板能够与铜片接触;定位凹槽的另一侧高度低于U型槽的高度,以使操作人员能够从该侧观察到U型槽,该侧的面板向下延伸并在底部设置回折呈L形构造;面板的两端用钢板封堵焊接。本发明提供的止水铜板的施工方法,止水铜板的安装速度快,无需进行其他特殊加固处理,大大节约安装时间。

    一种7000千牛顿米能级强夯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9295966A

    公开(公告)日:2019-02-01

    申请号:CN201811239025.1

    申请日:2018-10-23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地基夯实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7000千牛顿米能级强夯方法,该方法首先采用能级为7000千牛顿米的点夯方式进行第一遍夯击,夯击8次,夯点形式按5m×5m正方形布置,夯点间距5.0m;然后采用能极为7000千牛顿米的点夯方式进行第二遍夯击,夯击8次,夯点位于第一遍5m×5m正方形中心;最后采用能极为3500千牛顿米的满夯方式进行第三遍夯击,夯击2次,回填第一、第二遍夯坑后满夯,锤印搭接1/4。本发明最后两击平均夯沉量≤100mm,避免了夯击时夯坑周围地面发生过大的隆起,避免了因夯坑过深发生提锤困难的问题。

    一种调蓄水池坝基注水用梅花形布设注水孔的施工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9183777A

    公开(公告)日:2019-01-11

    申请号:CN201811245230.9

    申请日:2018-10-24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于地基处理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蓄水池坝基注水用梅花形布设注水孔的施工方法,采用管道和设备将低压水送到增湿区域,通过毛管将水注入注水孔底部,自下而上直至水平面达到孔口,边渗透边补水,直至完成要求注水量;不同强夯能级试夯、不同布点形式试夯、不同夯击次数及停锤标准试夯、选取代表性夯点对第一、二遍单点夯击试验进行监测,建立每击夯沉量及累计夯沉量曲线,确定最佳夯击击数和控制标准。本发明注水后土的天然含水率提高明显,含水率的大小决定土体颗粒之间位移的难易程度。5m以内含水率达到11%-12%时,经过强夯土体密实度增加,压实度能达到94%以上,湿陷性消除。

    一种止水帷幕施工方法
    6.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4674831B

    公开(公告)日:2017-01-11

    申请号:CN201510071499.X

    申请日:2015-02-1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建筑施工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止水帷幕及其施工方法。本发明提出一种止水帷幕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1)对施工区域进行平整,根据设计图表示钻孔位置;2)钻机进入所述施工区域施工,要求所述钻机的倾斜度小于1%;3)所述钻孔成孔后立即通过所述钻杆将所述钻孔内的泥浆置换成套壳料;4)置换完成后立即插入袖阀管,下放到所述钻孔中,直到孔底;5)在所述置换步骤完成至少24小时后,通过插入所述袖阀管的注浆内管进行注浆,注浆过程中密切注意注浆压力的变化;6)注浆结束后,采用闷盖将孔口封闭并保护好。本发明提出的一种止水帷幕施工方法,可以保证止水质量,有效避免串浆等异常情况,加快施工进度。

    一种路基填筑施工方法
    7.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4652180A

    公开(公告)日:2015-05-27

    申请号:CN201510071545.6

    申请日:2015-02-1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建筑施工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路基填筑施工方法。本发明提出一种路基填筑施工方法,包括1)对路基填筑施工现场按设计断面进行复核;2)作填土压实试验段,通过安装在所述路基填筑施工现场试验段的试验段无线传感器组确定施工参数信息,并将所述施工参数信息通过无线通信网络上传到工程质量控制中心,所述工程质量控制中心根据所述施工参数信息确定所述路基填筑施工工艺;3)按照所述路基填筑施工工艺进行各层填筑,每层在填筑过程中均埋有层级无线传感器组;4)所述路基表面采用平地机或推土机刮平,采用与所述路基表面相同的填料对存在的凹陷填平夯实。本发明提出的一种新型的路基填筑施工方法,可以有效提高路基填筑的施工质量和维护成本,提高施工效率,并能及时监控路基变化情况,以使高速铁路运行得到最大程度的保护。

    一种明洞防水施工方法
    8.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4594391A

    公开(公告)日:2015-05-06

    申请号:CN201510071564.9

    申请日:2015-02-11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E02D29/05 E21D11/105 E21D11/3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建筑施工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明洞防水施工方法。本发明提出一种明洞防水施工方法,包括1)明洞外模拆除后,将混凝土表面的尖锐物、杂物清理干净,混凝土表面上凹凸不平处修凿平整,用水泥砂浆将衬砌外表涂抹平顺;2)所述明洞拱墙衬砌背后防水层施工,各层之间安装有层间湿度检测传感器组,所述层间湿度检测传感器组可与工程控制中心进行通信;3)所述明洞仰拱衬砌背后防水层施工,各层之间安装有层间湿度检测传感器组,所述层间湿度检测传感器组可与工程控制中心进行通信。本发明提出的一种新型的明洞防水施工方法,可以有效提高明洞防水施工方法的施工质量,提高施工效率,并能及时防水效果变化情况,降低维护成本。

    一种新型15000千牛顿米夯能强夯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9235415A

    公开(公告)日:2019-01-18

    申请号:CN201811237635.8

    申请日:2018-10-23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地基夯实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新型15000千牛顿米夯能强夯方法,第一遍夯击,逐点夯击,主夯能级为15000千牛顿米,第二遍夯击,采用第一遍主夯点中心插点夯击,主夯能级为15000千牛顿米,第三遍夯击,采用对第一、二遍点夯之间进行插夯夯击,插夯能级为6000千牛顿米,第四遍夯击,采用满夯夯击,夯击能为3000千牛顿米,夯锤重量36.54吨,落距8.2米,布点方式为锤印搭接1/4,每点2击。本发明提供的15000千牛顿米强夯,夯距8×8m,1-5m范围内桩身、桩间及6m桩身湿陷性消除;夯距10×10m,1-5m范围内湿陷性消除及6m桩身湿陷性消除。

    一种新型增湿加SDDC桩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9183776A

    公开(公告)日:2019-01-11

    申请号:CN201811242649.9

    申请日:2018-10-24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地基夯实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新型增湿加SDDC桩的方法,确定柱间距:桩间距2.6m、2.8m、3.0m,成孔直径1.2m;布置注水孔:对SDDC桩进行引孔,夯填;确定桩位,桩周围均匀布置注水孔,直径0.2m,距离桩中心1.5m;进行注水增湿:SDDC桩间距3.0m,注水孔深度7.3m;桩间距2.8m,注水孔深度7.3m、注水量1.95m3/孔;桩间距2.6m,注水孔深度7.4m、注水量1.67m3/孔;进行夯击。本发明可防止注水孔壁坍塌造成下部注水不均,根据渗透速度可灵活调整水流量,避免水分蒸发浪费,损耗小,操作简便,省人工,增湿效果好、施工效率高。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