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鉴定水稻耐铝和铝敏感品种的功能标记及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05803097A

    公开(公告)日:2016-07-27

    申请号:CN201610322680.8

    申请日:2016-05-1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鉴定水稻耐铝和铝敏感品种的功能标记,所述功能标记为Art1引物,其中的核苷酸正向序列为5′→3′:如SEQ ID No.1所示,反向序列为5′→3′:如SEQ ID No.2所示。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利用上述功能标记鉴定水稻耐铝和铝敏感品种的方法及应用。本发明根据水稻相关耐铝基因ART1的序列,设计高效的功能标记,对已经报道的水稻耐铝和敏感品种进行检测,证明该功能标记能够有效和可靠地鉴定水稻耐铝和敏感品种。

    一种鉴定水稻群体结构的简易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5695607A

    公开(公告)日:2016-06-22

    申请号:CN201610224006.6

    申请日:2016-04-11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12Q1/6895 C12Q2600/156 G06F19/2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鉴定水稻群体结构的简易方法,所述鉴定水稻群体结构的简易方法选取均匀分布于水稻染色体组的分子标记作为子集或分层重复取样策略,重复100次。本发明对用于STRUCTURE检测群体结构的合适标记数量展开研究,获得可以有效降低计算工作量和节省运行时间的合适标记数量,为今后进行关联分析时提供个体划分到各个亚群的成员概率。

    一种鉴定水稻耐铝和铝敏感品种的功能标记及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05803097B

    公开(公告)日:2020-01-24

    申请号:CN201610322680.8

    申请日:2016-05-1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鉴定水稻耐铝和铝敏感品种的功能标记,所述功能标记为Art1引物,其中的核苷酸正向序列为5′→3′:如SEQ ID No.1所示,反向序列为5′→3′:如SEQ ID No.2所示。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利用上述功能标记鉴定水稻耐铝和铝敏感品种的方法及应用。本发明根据水稻相关耐铝基因ART1的序列,设计高效的功能标记,对已经报道的水稻耐铝和敏感品种进行检测,证明该功能标记能够有效和可靠地鉴定水稻耐铝和敏感品种。

    一种用于水稻野败细胞质雄性不育基因WA352检测的功能标记及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05838815A

    公开(公告)日:2016-08-10

    申请号:CN201610371597.X

    申请日:2016-05-3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12Q1/6895 C12Q2600/1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水稻野败细胞质雄性不育基因WA352检测的功能标记,功能标记包括CMS?1引物和CMS?2引物;其中的核苷酸序列为5′→3′,所述CMS?1引物的正向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其反向序列如SEQ ID No.2所示;所述CMS?2引物的正向序列如SEQ ID No.3所示;其反向序列如SEQ ID No.4所示。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利用上述的功能标记检验样品是否含有WA352基因的方法,这些功能标记的开发将有助于将不育基因WA352导入不同的水稻遗传背景中,进而利用功能标记辅助选择技术快速高效地筛选到新的水稻野败细胞质雄性不育系。

    一个新的调控稻米直链淀粉含量基因LR及其编码的蛋白和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9955800A

    公开(公告)日:2025-05-09

    申请号:CN202411759441.X

    申请日:2024-12-03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植物育种及生物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基因LR如何降低稻米直链淀粉含量及其在创制中低直链淀粉含量水稻新种质的应用。本发明公开了基因LR编码区的核酸序列以及编码的蛋白序列,如ST.26标准序核苷酸或氨基酸序列表所示;利用CRISPR‑Cas9技术敲除基因LR后,发现敲除LR转基因植株的稻米直链淀粉含量显著低于野生型品种;利用转基因功能互补技术对敲除LR基因的转基因植株进行遗传功能互补后,其功能互补转基因植株的稻米直链淀粉含量与野生型品种无显著差异。本发明可以利用LR基因创制较低稻米直链淀粉含量的水稻新种质。

    一种选育水稻三系强恢复系H570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5746340A

    公开(公告)日:2016-07-13

    申请号:CN201610065313.4

    申请日:2016-01-29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A01H1/04 A01H1/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选育水稻三系强恢复系H570的方法,该方法通过利用爪哇稻材料WL1312与粳型广亲和材料轮回422杂交后代F4选系为母本,再与生产上大面积推广应用的强恢复系明恢63杂交,经过多年多代的系统选择和不同生态区域的抗性评价,成功育成广亲和强恢复系DI508,对DI508干种子进行辐射诱变,改变了育种家长期以来习惯于在变异群体中选择早熟单株的传统选育思路。在DI508的辐射诱变后代变异群体HK2中选择超亲迟熟变异单株,通过海南、浙江两地定向选择,最终选育出恢复系H570。H570恢复能力强,配合力好,农艺性状优,后期功能叶光和效率高。

    一种三系杂交稻不育系选育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5660387A

    公开(公告)日:2016-06-15

    申请号:CN201610068407.7

    申请日:2016-01-29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A01H1/04 A01H1/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Basmati香稻材料转育三系杂交水稻不育系的选育方法,该方法通过引进南亚地区的优异种质资源,并开展了其异地、异季种植,坚持跟踪改良,发现源于印度Basmati香稻群的材料Pusa不仅田间株叶形态好、品质优、抗性强,而且对野败型不育系具有一定的保持能力;通过连续多代的系统选择,采取在群体中寻找个体基因型差异的方法,加大对分离大群体筛选压力,历时8年,逐代淘汰微效恢复基因,结合稻米品质早代筛选和食味性评价,从香稻资源中鉴定出优质保持系材料Pusa167-12,通过与珍汕97A的连续成对回交,成功转育出株型新、抗性好、品质达部颁优质米1-2级标准的优质香型不育系中浙A。

Patent Agency Ranking